3433.2014届 四川省广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2 浏览数:134

一、单选题

1.

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  )

A.盐铁专卖政策B.均田制度C.放宽商业限制D.匠户 制度

2.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据此可知当时(  )

A.嘉峪关地区出现农耕经济B.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C.曲辕犁在北方大规模推广D.已被迫废弃均田制度

3.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解决 权力制衡 的措施是(  )

A.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C.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

4.

王阳明认为: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王阳明意在强调(  )

A.万物皆有天理B.灵明 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D.天人感应思想

5.

中国某一时期的报刊上充斥着 天演 物竞 天择 适者生存 等新名词,有教师以 物竞 天择 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以 竞存 适之 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些现象最能反映(  )

A.社会普遍要求挽救民族危亡B.民族危机促使国人逐渐警醒C.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D.清政府允许西方思想自由传播

6.

下图是一幅题为《中国是不能屈服的》(1938年)的漫画。该画意在(  )
3433. 四川省广安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A.担忧中国抗战的命运前途B.赞扬正面战场的持久抗战C.反映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D.宣传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

7.

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B.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C.学习苏联道路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D.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8.

古罗马大将恺撒(BC102—BC44)进军埃及,与埃及女王一见钟情,并有了一个儿子。恺撒归国后,女王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罗马法庭的处理方式最有可能是(  )

A.依据公民法拒绝女王申请B.请求凯撒裁决并修正法律C.依据万民法同意女王申请D.运用自然法精神理性判决

9.

1933年罗斯福批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压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年)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  )
①消除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有利于缓解民众的住房困境  ④通过增加政府开支以提高就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A

宋代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使信息的记录、传播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B

马丁·路德提出信徒皆为祭司思想

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地位

C

1860年俄国工厂中雇佣工人占工人总数的61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48年关税与贸易协定书开始实施

推动两大阵营国家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二、材料阅读

11.

近代以来的世界是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

——(据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据边疆网《中国海权研究》)

材料三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书中阐述了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机器实力的深远影响,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得的好处超过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竞争者。为了获得这种制海权,就必须拥有海上实力。这种海上实力不仅包括了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马汉的解释,一方面是美国当时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图凭借实力向海外扩张的表现。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异同点。(10分)
(2)《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吹捧该书为绝妙的书。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罗斯福如此吹捧该书的原因?(8分)并说明该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4分)

12.

(30分)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

 
千文/

1661

323.3

58.7

5.5

0.963

1685

332.4

72.7

5.3

0.539

1724

533.6

80.0

6.7

0.575

1753

1651.4

83.1

19.9

1.012

1784

3283.2

89.8

36.6

1.412

1820

4799.2

95.0

50.5

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