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481

一、单选题

1.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战国策》 记载: 启与支党攻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汉代《史记)写道 益让帝禹之子启。 由此可见(  )

A.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B.离事件更近的《战国策》更接近真相C.历史真相无法考证D.作为正史的《史记》观点更可信

2.

《汉书·景帝纪》记载: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美矣 是因为(  )

A.采取黄老之学B.奉行独尊儒术文化政策C.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

唐时,新罗与中国交往频繁,它的典章制度,文字和风俗习惯受到中国的影响,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全面接受唐文化,国内迅速形成学习唐朝的热潮,史称 唐风文化 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外交流活跃B.唐文化实现了对周边文化的同化C.中华文化的开放性D.先进文明对于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4.

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088万,按每户5口人推算,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的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得益于传统农业的突出发展C.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D.稳定的政治局面

5.

清朝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 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 说明了当时(  )

A.西学东渐成为主流B.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C.传统文化受到冲击D.统治者推行开放的政策

6.

1896年6月, 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应俄国要求任命李鸿章为 钦差头等出使大臣 ,即将出使俄国。其他西方列强听到此信息后,纷纷来电邀请李鸿章先赴西欧和中欧。西方列强纷纷邀请李鸿章到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西方列强想借机扩大在华的权益B.想增强与中国的联系,与中国共谋发展C.西方列强仰慕中国文化D.想与中国建交,发展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7.

晚清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提出 哲学者,论自然、人生、知识等之根本原理之学也 ,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论性》、《释理》、《原命》三篇文章,此事反映了作者(  )

A.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新突破B.用西方观念整理讨论中国文化C.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思想文化D.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

8.

阅读下面的图表,由此可得知(  )
202201281108079161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作战C.中国抗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D.中国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9.

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120种减少到60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下降到17%,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由此可知(  )

A.计划经济体制被取消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我国在改革和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与方式

10.

1993—1997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29件;通过法律85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3件,共计118件,其中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占2/3。由此可知(  )

A.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集中制加强立法B.依法治国方针得到落实C.我国顺应改革开放深化的需要加强立法D.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

11.

公元前594年,梭伦执掌政权,在雅典实施改革。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力仍旧很有限。另外他让富裕商人有机会担任执政官,通过设立更偏向民众的新型陪审法庭,还削弱了贵族的战神山议事会(最高法院)的权力。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梭伦改革有利于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B.梭伦改革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C.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D.梭伦改革使贵族政治被民主政治取代

12.

19世纪后期,英美两国都实现了文官制度的改革。两国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据此可知(  )

A.改革实现了两国政治的民主化B.两国在政治上实行权力的制衡
C.两国在完善政府结构,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要D.两国通过文官改革消除了官员腐败

13.

英国政治理论家洛克1690年发表的《政府论》一书中将统治看作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但是,法国哲学家卢梭把它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由此可知(  )

A.卢梭完全否定了洛克的观点B.启蒙运动影响着政治家、哲学家的思想C.卢梭较之洛克更注重人民主权D.英法两国在当时是欧洲的思想中心

14.

苏俄(联)领导人尼古拉·布哈林(1888—1938年)支持某一政策,认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注重他所钟爱的原则: 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政策的是(  )

A.在战争环境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政策B.符合苏俄国情,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工业化D.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15.

20世纪中后期的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45

联合国成立

1947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

1952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召开

1956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1993

欧洲联盟成立

1995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综合可以得出(  )

A.联合国保障了世界和平B.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
C.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D.各国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以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

16.

弗兰切斯科·约瑟·德·戈雅(1746—1828)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其代表作品《拿水罐的少女》,借描述一位充满青春和生命力的劳动姑娘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画面运用大色块、富有激情的笔触塑造这位少女顶天立地的形象。下列作品的风格与《拿水罐的少女》一致的是(  )

A.《等待戈多》B.薄伽丘《十日谈》C.《悲惨世界》D.《巴黎圣母院》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明中期起,徽州商人在江南经营棉布业极为突出。正德、嘉靖时,徽商程楷兄弟,东贾吴,北贾鲁, 乃吴、鲁人皆乐与少君兄弟游 。嘉靖时,歙县程氏、潘汀州和潘仕等皆曾在苏州经营布业。嘉靖、隆庆时人潘次君者,在江淮业盐,南京业典当,浙江业粮食,而在吴地经营棉布。又如吴良儒,即在吴淞江一带, 以泉布起 ,经商的同时,时时奉母起居, 捆载相及,月计者月至,岁计者岁输 ,以尽孝道。

——范金民《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材料二
明清两朝全国录取进士51681人,其中明代为24866人,清代为26815人。江南共考取进士7877人,占全国15.24%,其中明代为3864人,占全国的15.54%,清代为4013人,占全国14.95%。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就有1个多出自江南。江南进士不但数量多,而且名次前,最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三鼎甲往往为江南人囊括。自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三十三年的14个状元,清一色是江南人。连中三元者,清代全国仅2人,苏州有其一(即钱棨), 三元坊高竖学宫道左 ,天下荣之。人称 国朝文运之盛,江苏为最,他省皆不及也 。不仅如此,江南还出现了父子鼎甲、兄弟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等自古稀见的科第盛况。

——范金民《江南地域文化的魅力》

注:材料中的江南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范围内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还有上海市,也就是江浙的8个省辖市加上海这1个直辖市的范围,面积大约为40000平方公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反映的明清经济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清江南科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廷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

——《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

材料二
1864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此后在丁韪良等传教士的引领下,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法著作。尽管意识到 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 ,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1874年,台湾琉球漂民案中,以总理衙门为代表的权力中枢保守地要求日本遵守修好条约,而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却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中法战争等涉外交涉中,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公法外交实践涉及领海、最惠国待遇、使领制度、局外中立、宣战等,大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张卫民《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对国际法的运用。(6分)

19.

【社会投资与社会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清代,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农艺的进步,土地收获量有了提高。定额租制又逐步取代分成租制,以及押租制的推广,保证了地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以至额外的收益。同时,由于商业发展特别是人口飞跃增加,粮价大幅度上升,在乾隆当政的六十年间,江南米价陡涨四倍。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更多土地,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粮食。所有这些,都驱使着人们热衷于购买土地。正如有人描述的: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霄吏之铸,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

——许涤新、吴承明《明清商人及商人资本》

材料二
自1998年我国福利分房制度退出以来,城市居民住房转变向商品房市场供给制度转型,房地产市场获得快速发展。1999—2018年,我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由1.34亿平方米增加到17.17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4%,房屋新开工面积由2.16亿平方米增加到20.93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房地产开发投资由1999年的0.4万亿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超过20%。究其原因:其一、从1998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使住房是国家的变为可以自己拥有。对产权的觉醒意味着说,人们都开始追求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相当于是把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打开了并推向了市场。其二、从1998年到2018年中国的GDP的规模是增长了10.5倍,年化达到了12.5%。另外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全国的人们的平均收入在这20年时间是增长了12.3倍。其三、在200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36%,到了2018年年底的时候,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字,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9%。在不到20年的时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在过去的20年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房地产的这种政策的定位,都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发动机,所以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在过去的20年整体来看是比较宽松的,甚至是鼓励消费的政策。

——《当代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人们热衷于投资土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概括引起1998—2018年房地产投资热潮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12分)
材料一
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 小康 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远》,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 小康 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被西方学术界奉为圭皋,自文艺复兴以来更明确地称之为古典文化。应该说西方的古典文化由希腊开创,罗马定的基调,并不断被传承、创造,成为西方文化一笔宝贵财富,各个时期的文化都从那里挖掘到真金白银,文艺复兴和十七世纪古典文化最为明显。

——王升《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为主题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