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7.2014届 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3 浏览数:125

一、单选题

1.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 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这反映出隋唐时(  )

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B.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2.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3.

马克思预言: 当欧洲变成社会主义社会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 扼杀 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这一现象却未曾出现,可能的原因是(  )

A.马克思的预言缺乏理论依据B.欧洲国家进行了制度调整C.欧洲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发展D.世界范围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4.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 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  )

A.一度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C.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D.执行了全民抗战的路线

5.

赫鲁晓夫曾说: 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  )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6.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 革命 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7.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  )

A.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C.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

二、材料阅读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裁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籀司直, 掌佐丞相举不法 一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 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7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分)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0分)

9.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12分)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樊亢主编、王金存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0年代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8分)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了什么启示?(7分)

1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英、法、美三国的历史实践,昭示了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英国的 贵族+演化 道路,特点是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第二种是法国的 专制集权+革命 方式,特点是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第三种是美国的 宪政民主 立国,特点是对平等和自由都给予了均等的重视。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法,美三国迈向民主制度三种方案各自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托克维尔和杰斐逊观点的异同。(5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4分)

1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 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 。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表示同意。
材料二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山东问题,在英美建议下,山东问题由中日在会外交涉解决,英美派代表列席中日之间的交涉。在英美代表的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1)根据材料一,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9分)

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加尔文被誉为 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而实践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雅各和杰利·纽康《如果没有耶稣》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