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济南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1457

一、单选题

1.

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下面属于商朝都城遗址的是(  )

A.山西襄汾陶寺遗址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D.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2.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由此看出商鞅的思想主张是(  )

A.是古非今B.变法革新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3.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图1所示的措施在当时(  )

A.钳制了人们的思想B.巩固了政治统一C.激化了阶级矛盾D.强化了君主专制

4.

图2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并峙形势图,当时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此时南方的政权(  )

图2

A.吴国B.东晋C.陈朝D.南宋

5.

唐朝诗人孟郊曾作诗云: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与诗中描述的情景相关的制度是(  )

A.察举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

6.

唐代的象棋中使用 字,宋代的象棋中 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

A.宋代时期发明了火药B.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C.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D.宋代火药已用于战争

7.

宋朝社会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其中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了(  )

A.门第观念不断淡化B.受歧视的贱民数量减少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国家对经济控制相对松弛

8.

元朝对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对西南部分地区设置云南行省进行管理。这些措施体现了元朝在边疆管理上(  )

A.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B.运用羁縻之策加强管理C.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D.逐渐免征边疆地区赋税

9.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折射出当时(  )

A.文学开始世俗化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10.

时人形容清朝的政治气氛: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 这反映了(  )

A.清朝前期政局稳定B.皇帝勤政怜恤爱民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国家政事决策高效

11.

表1是洋务新政时期创办的部分新式学堂。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表1

类型

新式学堂代表

外国语类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

军事学校

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技术实业学校

天津西医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

A.洋务新政致力于建立新式海军B.洋务新政重在学习西方语言C.洋务新政学习西方军事和技术D.洋务新政意在改变封建制度

12.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

A.维新变法运动开始B.国人民族意识增强C.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D.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

13.

图3是中国近代一场运动中,人们散发的宣传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揭帖。这场运动(  )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C.自始至终得到统治者支持D.达到了中国农民运动最高峰

14.

对下列两则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是文献史料B.①和②都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C.①和②都是口述史料D.综合两则史料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15.

表2是《新青年》第7卷(1920年5月1日)中关于劳工状况调査的部分文章的作者和篇名。据此可知(  )

表2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昆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许元启

唐山劳动状况

杨窿陶

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高语竿

芜湖劳动状况

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B.工人阶级的影响力提升C.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中共早期组织已经成立

16.

中共某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巡行此议决。 这表明中共当时(  )

A.调整了党的最高纲领B.制定出党的最低纲领C.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宣布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7.

图4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武装起义的斗争形势图。这次起义(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提出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思想
C.确立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原则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8.

在中共某次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这次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

19.

在解放战争某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从数量上取得了超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始于(  )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打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辽沈战役的胜利D.淮海战役的胜利

20.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经济资源极度匮乏,生产要素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沿西方发达国家路径前进,而必须另择它途。 它途";主要是指(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D.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

21.

1952年5月底,全国工人、农民掀起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提出 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 要人有人,要粮有粮 等口号。这一运动的开展旨在(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保障剿匪镇反运动C.推动完成土地改革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22.

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提出: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例如说什么,米丘林的(生物)学说是社会主义的'、'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是资本主义的,之类,就是错误的 。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B.双百方针 的提出C.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D.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23.

表3为1961—1964年我国农民基本生活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这一时期(  )

表3

项目

/

农民消费水平

粮食消费量

猪肉消费

各种布消费

1961

82

31757

282

86

1962

88

32925

443

114

1963

90

32929

854

1224

1964

95

36394

1123

154

A.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变B.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C.集体经营提高了生产力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成效

24.

1976年9月,重庆荣昌县楠木沟村生产队将队里的土地实行包产到户,之前只能收入八千多斤麦子的耕地竟收了两万多斤,但生产队长李万玉却受到了公社党委的严厉处理。这说明当时(  )

A.体制与思想亟待突破B.中央稳步推进体制改革C.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D.所有制调整刺激了生产

25.

1986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赠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邓小平这一举动意在(  )

A.学习国外经验加强股票市场管理B.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C.打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局面D.深化了改革突出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汉武帝)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 变更制度 的三项具体举措。(6分)
(2)结合秦汉之际政治制度变迁的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简要阐释。(8分)(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山东省城济南的商贸发展已远不及烟台、青岛等 约开商埠 城市。随着胶济铁路即将竣工,德国势力必将籍铁路的便捷,由胶澳一隅向山东腹地扩张。1904年5月,在时任山东巡抚周馥和前任巡抚袁世凯奏请之下,在胶济铁路沿线最重要的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商埠。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材料二
济南开埠后,在山东政府 通商惠工 政策的扶持鼓励之下,中外资本源源流入。民办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洋行林立。至辛亥革命前,济南的城市人口由开埠前的12万增至25万。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济南开埠的原因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济南开埠的历史意义。(4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某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汇总下列史事,制作了一份知识清单。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指出将材料一中史事归为一类所依据的角度,并采取一个与之相应的新角度,为 清单 补充一条史事。(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机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英雄模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值得我们学习、尊敬、传颂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表4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部分英雄模范人

姓名

荣誉称号

主要经历

王进喜

感动中国人物

上世纪60年代,以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

庆铁人

邓稼先

两弾一星功勋

奖章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刘汉章

改革先锋

1984年出任邯钢总厂厂长使推行技术变革,创立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是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

黄大年

时代楷模称号

2009年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张小娟

金国'脱贫攻坚

模范

主动回到贫困的家乡工作,担任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2019年在下乡扶贫途中不幸殉职,年仅34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 时代与英雄模范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