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重庆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786

一、单选题

1.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以下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C.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

看下面两幅长城示意图,长城的变迁反映了当时(  )

A.国家由分裂走向了统一B.中原政权的统治中心东移C.中原与匈奴结束了战争D.匈奴从南方迁徙到了北方

3.

据《昌言》等载,东汉的豪强地主庄园 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嬴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 这类庄园(  )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以经营林牧业为主C.面向市场进行生产D.是潜在的割据势力

4.

下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该作品反映的书法形式(  )

A.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B.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D.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

5.

宋太祖初次到相国寺进香,赞宁和尚奏称 见(通 )在佛不拜过去佛 ,宋太祖于是 香而不拜,其后遂为定制, 议者以为得体 。议者以赞宁和尚所言为 得体 主要是因为其(  )

A.凸显佛教的正统地位B.与儒家观念相符C.借有民本思想的色彩D.否定对神的崇拜

6.

下表是元代纸币发行的简况,这在当时(  )

1260

初次发行中统修7万余贷,以银为本,两贯同白很一两

1287

中统钞年发行达509万余锭

1288

发行至元钞,规定一贯至元钞兑换中统钞五贯

1350

发行新钞新钞一贯当至元纱两贯,每日印造,不可数计

A.使中国货币开始进入纸币时代B.推动商业的发展空前繁荣C.结束了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历史D.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7.

明世宗时,杨继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 好利 以丞相自居 ;明神宗时,御史刘台弹幼 能治国 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以相自处 、严、张遭到弹劾,主要是因为二者(  )

A.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B.贪污腐化致吏治败坏C.权势过盛以致君主专制削弱D.身居高位却政绩平平

8.

康熙帝说: 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 终日讲理学,而所行之事,全与其高悖谬,岂可谓之理学?若口虽不讲,而行事皆与道理吻合,此即真理学也 。他不仅身体力行,还以此敦促大臣,康熙帝意在(  )

A.批判假理学的虚伪B.确立起儒学的独尊地位C.利用理学加强统治D.为官吏和百姓树立模范

9.

下图是198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的海报。该电影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  )

A.迫使清朝开放了首批通商口岸B.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开始C.使列强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10.

1877年,黄遵宪随同出使日本,1879年,他开始着手撰写《日本国志》,1895年刊行,该书所记虽为日本自古至今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绝大部分篇幅却是叙述明治维新史实,以 导引国人,知其所取法 。该书(  )

A.传播了西方最新史学理论B.使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C.一定程度影响了维新变法D.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

下图是1872—1918年中国四大口岸中药材出口额的比较。据此可知,当时的中药材出口(  )

A.上海地位无足轻重B.天津一直居于首位C.广州的出口额持续下滑D.重庆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12.

1918年3月,《新青年》编者们上演了一出 双簧戏 先由钱玄同化名 王敬轩 致函《新青年》,猛烈攻击其排斥孔子,废灭纲常,尤集矢于文学革命;再由刘半农代表《新青年》逐一批驳。双方各尽意气之能事,指责者百般挑衅,批驳者刻薄淋漓,极具观赏效果,这反映出《新青年》编者(  )

A.对待儒学态度各异B.对传媒技巧的灵法运用C.持论普遍刻薄偏激D.坚持以文学革命为口号

13.

中国近代某个时期,一首广泛流传的歌曲唱道: 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 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走上战场誓死抵抗! 歌中 抵抗 的是(  )

A.英法联军B.满清政府C.北洋军阀D.日本法西斯

14.

下图是发表于1947年3月的漫画《要节约》。漫画中,站着的胖者对半跪着的食树皮者说:要节约!该漫画旨在(  )

A.号召民众勤俭以支持抗战B.抨击国民党独裁内战政策C.批评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D.讽刺为富不仁的官僚资本

15.

1983年,黑龙江农业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50亿公斤,比上一年增加3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社员人均收入313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  )

A.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B.包产到户的推广C.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D.企业自主权扩大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这一制度创始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爵级上附丽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映罪戏刑等;还可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依商鞅之法,即使出身贫贱,只要斩获一个敌方军官的首级,君主就赐爵一级;斩获两个,君主就赐爵两级,所以关东诸国称秦为 尚首功之国 ,按照商鞅的规定,即今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据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秦朝的迅速灭亡给汉朝提供了教训,专任法治的文吏政治用来巩固政权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汉文帝时,诏举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之后不定期举行察举选官活动,到武帝时代已经发展成为 举孝廉 的一种体制完备的制度,察举制的实行,使大量儒生步入行政管理的活动领域……人们开始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政治的优良与否取决于执政者道德水平的高低, 好人 依其德性和权威而进行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一旦有了贤明的君主和一大批的清官,达到天下大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摘编自谷字、房政《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功爵制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治国思想,并说明实行军功爵制的历史意义。(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察举选官的主要标准,并简析其成因。(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南宋时,江南是全国的粮仓。谚称 苏湖熟,天下足 。明兴,朱元璋提倡植棉种桑,经济作物在江南的种植迅速扩大。到康熙年间。 凡方千里之地,实有四三百六十万顷,或其间有种棉花、蔬果、菱荷、药饵之矣,以其非系五谷。再除四分之一,计地九十万项外,有田二百七十万顷。 明清江南人口增长极快,由于地少人多,不少人只得进入市镇谋生,非农人口不断扩大。尽管稻米减产,明朝仍 岁漕江南米四百万以给京师 ,清代江南纳粮任务也很重。到清代,江南地区 即丰收之年,尚不教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 江南无藏谷之家.……江南既无藏谷。教十州之众成仰食于商

——据黄彩霞《明清徽商与江南粮食市场》等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安徽成为了近代中国首要稻米输出省。 我国产米最多而有余之省份,以皖省为最,湘赣次之 。安徽粮食输出数量 实非他省所能望其项背 ,当时有人指出 各省之感已产不足者,皆仰给皖米 。安徽芜湖米市形成后,全国各地米商纷纷前往芜湖。 主要之买主,均为汕、广、沪、甬、烟、汉、津等地米商委派之代理人 军米则鲁、豫、苏、浙、鄂、闽等地无不在芜(芜湖)采办 ,大米除销往国内各地外。时而出口至日本,1898年,清政府在芜湖设立米捐局,规定安徽水船必须在芜湖缴纳米捐后方能出境。

——据王春芳《稻米流通与近代安徽地方社会(1877—1937)》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江南在全国粮食地位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安徽成为近代首要稻米输出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间析安徽稻米输出的作用,(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供给问题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