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439.2014届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5
浏览数:148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据《汉书》载:
“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
“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源于《水浒传》,但主人公却由侠士武松变为商人西门庆,《三言》《二拍》中的许多故事采自唐宋传奇,但主人公却往往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成了商人。这反映出( )
A.社会动荡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B.世俗文学成为反封建的主要载体
C.商人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美国1787年宪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话:
“
我们合众国人民(We the people),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
然而,“We the people”这三个英语单词却成为美国宪法中引用频率最高的部分。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 )
A.是很不成熟的成文宪法
B.重视公民主体的权利
C.忽视了法律的阶级属性
D.缺乏立法的理论基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
“
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
‘
天下
’
已经演变成
‘
国家
’
。
”
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
“
夷务
”
为
“
洋务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2014·浙江
“
六市六校
”
联盟高三模拟考试·18)列宁曾这样说过:
“
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
”
列宁的意图是( )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20世纪30年代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流派,有人认为该流派就是
“
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
。下列属于该流派思想主张的是( )
A.完全肯定国家干预下的市场改革
B.通过高福利来消除贫富差距
C.加强自由经济成分,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
D.反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
“
马歇尔计划
”
和苏联援助中国的
“
156项工程
”
。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
“
冷战
”
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
“
鸟笼经济论。
”
即
“
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
这一理论实际上是( )
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的方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
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
‘
文明史
’
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
‘
相对性
’
和
‘
关联性
’
转移,体现
‘
全球互动
’
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
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学制度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周时期,统治者便已建立了名目众多的学校,所谓
“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
。汉代太学的设立则可以说是它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
“
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
”
。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
“
诏天下立社学
”
。《松江府志》记载:
“
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
”
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太祖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 1420),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
“
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日: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
”
。学子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三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与清代中国相比,在教育办学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13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历史图表、图片、数据等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上图材料,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
“
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
,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能够恢复,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唐朝也依赖东南经济又支撑了100多年。
刘晏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
“
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
”
“
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
”
他认为:
“
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康,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
材料二
刘晏财政改革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不太涉及政治之争和利益的分割,阻力比王安石小得多。就变法者本身的理念而言,刘晏比王安石有高明之处。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本身没错,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本来是给予,却变成索取。例如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借贷行为,后来却变成政府的强制贷款。导致王安石那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刘晏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12分)
(2)从两次改革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3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
甘地
)
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甘地走进海水里,捡起了一小撮被海水冲到岸上的盐。他违反了盐法。这个消息被几十名记者报道着,传播到整个印度,传播到全世界。一夜间,全印度的人都被唤起,几千人、几万人,都赶往印度绵延的海岸。人们前来采盐,故意触犯盐法。在大城市不断有大规模的示威。没过多久,示威的方式增多起来,特别在抵制英国货方面,国大党发起了大规模的活动。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1)依据材料概括甘地所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和目标。(9分)
(2)请结合材料简要评价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