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
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
“民族
”观念逐渐引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说: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其后,在
“新三民主义
”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
“不准弱小民族复兴
”的观念。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
“民族复兴
”的思想。
“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健
”。
“九一八
”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技术爆炸式发展,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
“零距离、零时空
”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
“民族共同体
”的内涵。(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的原因及意义(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