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556

一、单选题

1.

青铜礼器在西周时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工具,是国家政权、王室威仪的象征及等级关系的标志。考古成果显示,在江南、两湖、四川地区都出现了形态一致的西周青铜礼器。这反映了(  )

A.礼制文化加强了中央集权B.周王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C.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D.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

2.

下图为秦汉时期出土的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四种铁农具类型比例统计图。它反映出当时 (  )

A.铁器广泛使用B.注重精耕细作C.铸铁冶炼发达D.政府重视农业

3.

(2021· 辽宁师大附中、丹东二中、抚顺二中等六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4)唐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这表明当时(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B.中外文化互相借鉴C.西方文明领先世界D.文化交流内容广泛

4.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三司 互不统属。后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效率迟缓之弊,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这说明明朝(  )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冲击B.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急剧恶化C.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D.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

1864年,总理衙门刊印丁韪良译著的《万国律例》。是年普鲁士与丹麦战争,普鲁士兵船在大沽口扣留丹麦商船,总署援引该书,责其侵犯中国领海,普使认错。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司法主权进一步丧失B.具有近代外交意识C.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

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逐渐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 社会舆论也空前活跃,报纸刊物上对国事纷纷发表种种议论,各种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推动并组织起许多群众性的活动。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B.推动了革命政党的不断涌现C.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体D.开始了思想观念的剧烈转变

7.

据一位国营药店负责人回忆说,1985年,他所在的药店成立之初,西药和中药均由固定国营药厂提供;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国营药厂或药品供应商开始直接向该药店售药。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

A.经济体制转型基本完成B.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国民经济结构逐步完善D.国家医药管理体制亟须健全

8.

2021年5月1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致辞并表示,中方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 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帮助缓解非洲国家债务负担。这反映出中国(  )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在全球治理中起主导作用C.对区域集团倡议的积极响应D.具有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

9.

公元前432—429年,雅典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就是犯罪行为。该法案通过后,雅典就发生了一系列针对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等著名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的审判和惩罚。从以上法庭审判的结果来看,在当时的雅典(  )

A.陪审法庭审判存在不公B.公民大会干涉个人自由C.公共事务决策程序规范D.理性精神占据主导地位

10.

有学者这样总结18世纪前期法国印刷业的发展和书籍的出版情况:神学书籍的数量不断下降,而科学、艺术和文学的书籍数量增加;图书馆阅览室、租书店这些公共机构数量井喷,使得公众能够阅读书籍。这从侧面印证了当时法国(  )

A.不断加强封建君主专制B.对印刷业进行革命性改革C.主导欧洲宗教改革进程D.社会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11.

(2019·浙江 七彩阳光 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20)1935年起,罗斯福政府开始加征遗产税和财产移赠税,以防止巨富们通过分散、移赠财产而逃避纳税。这一征税措施(  )

A.直接目的是克服金融危机B.依据的是《公平劳动标准法》C.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D.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2.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 大国群体体系 :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
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 民族 观念逐渐引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说: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其后,在 新三民主义 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 不准弱小民族复兴 的观念。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 民族复兴 的思想。 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健 九一八 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技术爆炸式发展,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 零距离、零时空 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 民族共同体 的内涵。(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的原因及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 国际格局的演变 ,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13分)(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1992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对面向新世纪的科技发展作出规划。为落实《纲领》的各项要求,国家科委和有关部门联合推出一系列科技和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并先后在沈阳、南京等八个城市进行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1993年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法律。1994年2月,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发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4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并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后,美国政府坚持以军事进攻迅速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联合国军 加强了一线作战力量,使在前线地面作战队增至5个军共13个师3个旅和一个空降团,计22万余人。志愿军方面,彭德怀在第一次战役后提出了采取 巩固胜利、克服当前困难,准备再战 的方针, 如敌再进,则让其深入后歼灭之 ,并依此作了迎敌再犯的部署。同时,中央军委决定增调第9兵团入朝作战,志愿军总兵力达到9个军30个师38万余人。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北部的清川江和长津湖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之下,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此役,志愿军将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 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共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并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获飞机6架。美国《纽约先论坛报》称其为 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爆发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影响。(8分)

17.

(2021·安徽 五校联盟 第二次联考·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佗(约前240年-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后任南海龙川县令时,赵佗迁徙大量中原华夏军民到岭南地区与南越人杂居。秦亡后,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汉十一年,南越国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赵佗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实施 和辑百越 政策,任用越人首领吕嘉,使其官至丞相,吕嘉 宗族官贵为长吏七十余人 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弟宗室 。赵佗对汉称臣以来,不断 使人朝请 ,历文、景、武三朝,汉越间的和好关系得以长期维护和巩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赵佗治理岭南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赵佗治理岭南的历史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