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关中地区的蓝田县,
“蓝田四吕
”制订和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即《吕氏乡约》。乡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
“德业相劝
”,对
“德
”进行了解释性的列举,认为
“德
”有二十三种表现。将
“业
”分为两种,即
“居家
”表现和
“在外
”表现,并延伸至
“读书治田
”等其他领域。二是
“过失相规
”,规定
“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
”。三是
“礼俗相交
”,规定
“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
”。四是
“患难相恤
”,规定
“患难之事七
”,列举了七种可以请求乡人帮扶的患难类型。
——摘编自何旺旺《乡规民约的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的特点。(6分)
材料二
卢作孚认为,传统农民过着以家庭为核心的
“两重集团生活
”,其中家庭是第一集团,由家庭延伸出的家族、姻亲、邻里及村社等是第二集团。这两种集团生活使得农民知熟人不知国人、知家庭不知社会、知村社不知国家、知私不知公,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卢作孚主张建设
“现代集团生活
”。所谓现代集团生活、就是学习西方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个人超越家庭和亲朋关系,转而以依赖社会、国家为核心。";目前我们要想中国有办法,我们一方面要打破原来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家庭的依赖关系),创造新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关系);打破原来不合理的比赛标准,悬起新集团的比赛标准。这样就可以创造伟大的社会动力,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
——摘编自王翠《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主要内容、总体评价与当代启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作孚主张建设
“现代集团生活
”的背景和目的。(10分)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乡村治理观念的认识。(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