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1967

一、单选题

1.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据此可知(  )

思想主张

出处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韩非子》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

《商君书》

A.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B.法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C.法家与儒家追求的目标相悖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2.

学者许倬云认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非常显著。政府通过移民,使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人口压力大为减轻。根据许倬云的分析,汉代人口分布的变化(  )

A.加剧了汉代的人地矛盾B.加快了少数民族内迁的步伐C.缓解了边境地区的危机D.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平衡

3.

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D.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

4.

下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5.

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占上海人口总数的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为13.4%和8.1%。这说明(  )

A.上海经济发展迅速B.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C.战争影响人口分布D.租界城市近代化发展较快

6.

1865年12月,在广州发行的一份报纸《中外新闻七日录》登载一则报道: 说有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馆,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去年所医男人一万六千零三十二名,女人二千七百名。 这则报道反映出(  )

A.中国人消除了对西医的偏见B.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C.传教士推动传统中医近代化D.国人自办报刊推动西学传播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开展了群众性的大规模卫生运动,其中主要包括1949~1952年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1952~1954年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5年以后以 除四害 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这表明(  )

A.执政理念促进卫生事业发展B.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C.国际形势影响卫生事业发展D.国家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8.

民工潮 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一个 体制外 的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这反映了 民工潮 的出现(  )

A.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B.引发了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C.为体制创新提供了动力D.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9.

意大利学者说: 罗马法是唯一能追溯其一千年的、跨越人类历史最壮观和最关键时期发展进程的法,那些民族均为围绕地中海盆地的文明民族。当时在这些 万民 之间,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频繁的交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习惯和制度。 此观点认为罗马法(  )

A.是最完备的法律体系B.维系了罗马帝国长达一千年的统治C.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D.强化了地中海周边各国的政治认同

10.

16~17世纪,伴随着海外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发展,英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观察下图漫画,这一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  )

A.促使英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B.拉大了英国与殖民地的差距C.为巩固君主制提供了物质保障D.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11.

十九世纪早期,以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欧美知识分子,在讴歌工业革命的同时,强烈批判私有制、主张公有制,但他们从未认真考虑过如何改造现实社会的问题。这反映出(  )

A.私有制已走到了历史尽头B.社会变革已经提到议事日程C.工人运动亟需科学的理论D.空想社会主义具有时代局限

12.

二战结束后,德国勃兰登堡州宪法规定: 所有人都有权团结对公共事务造成影响的公民自发组织协会;有权知道所有州和地方当局的消息,并有权向相关当局及代表团体提出请求。 材料可用来说明,二战后的德国(  )

A.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B.注重培养现代公民意识C.各州选举实现了普选D.减少国家对公民的干预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仅体现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反映了世界各国的人心向背和时代潮流。
材料一
下表为表决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投票情况

国家投票情况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美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据《联合国数字图书馆》整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致电联合国,严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但是20世纪50年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挠。中国适时调整对策,把同外国建交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紧密联系,出席日内瓦会议等一系列外交活动,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扩大对外交往。不仅在国际舆论中博得普遍赞誉,更是打开了和西方国家扩大接触的局面。随着新中国外交的开展和联合国会员国的增加,赞成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票数逐年增加。美国侵朝战争失败后,加紧制造 两个中国 的阴谋活动,中国在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场合阐述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中国着眼大局,历时15年,中美双方会谈136次,逐步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中国的长期努力,使联合国内支持中国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 2758”号决议,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驱逐台湾代表出联合国。新中国22年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金朝晖《周恩来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美日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态度不同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从1949年至1971年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所做的努力。(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外交成果的因素。(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黄河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之一。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独树一帜,分外靓丽。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以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古代中国正是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各种政治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女真人兴起于白山黑水,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三种形态,与汉民族相对接近。金朝初年,随着军事扩张,女真人逐步向长城以南和中原迁移。同时,改变女真旧制,全盘采用汉制,实现了政治体制的一元化。实质性的汉制改革是在熙宗朝进行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中央职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勋爵制度、礼制、仪制、服制、历法、宗庙制度等等, 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 。海陵王时期,金朝正式移都燕京,改为中都,确立了汉地本位政策。金朝诸帝中,自熙宗以下都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素养。金朝中期以降,汉化进程潮流澎湃。世宗和章宗时代,统治者曾进行过女真文化复兴运动,但以失败告终。金朝亡国以后,社会上流传着 金以儒亡 的说法,认为汉化彻底改变了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养成了懒惰奢靡、耽于逸乐的生活作风,彻底销蚀了其传统的尚武精神,给大金王朝的国运兴衰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摘编自刘浦江《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1)根据材料,概括金朝女真人汉化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 金以儒亡 的观点。(7分)

16.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把流感渲染成 瘟疫 。英法美所有城市的卫生部门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年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1920年春季,肆虐了两年的 大流感 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1/3的人口(当时总人口17亿),造成至少约2000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100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人们也认识到,卫生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公开、透明对于疫情防控的意义重大,更清洁的水源,更丰富的营养,更好的公共条件和私人卫生意识,才是抵御疾病的最好办法。

——摘编自【美】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流感的作用。(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1915年起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在日留学期间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了解、熟悉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使他进一步认识到 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 。1920年2月,在浙江义乌的一间柴房里,他根据日文版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共产党宣言》,于4月下旬完成译稿。
《共产党宣言》出版后,立即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反响极为强烈,初版印了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共产党宣言》经过多次重印,到1926年5月已经是第17版了。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 有三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深刻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到了1920年的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或者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其中就有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从此以后,这本中文版全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摘编自梁凉《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望道能够翻译《共产党宣言》并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