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0. 浙江省湖州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3 浏览数:131

一、单选题

1.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 始皇前叹韩非之书,后惑李斯之议,燔五经之文,设挟书之律。五经之儒,抱经隐匿;伏生之徒,窜藏土中。殄(灭绝)贤圣之文,厥辜深重,嗣不及孙。 这段论述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  )

A.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B.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C.儒生消极避世的结果D.实行 焚书令 挟书律

2.

伏尔泰说: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  )

A.内外朝制、察举制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内阁制、科举制

3.

《我者与他者》中写道: 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综合言之,明代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既是从正统形式,开拓了自由,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反映了一般生活质量的提升。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代表作品片断的是 (  )

A.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D.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4.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日军)今兹遭逢惨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 (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料评述的是(  )

A.喜峰口战役B.枣宜会战C.平型关战役D.台儿庄战役

5.

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苏两国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②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③维护了东亚地区和平,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战争爆发
④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

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①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②世界贸易活动范围扩大
③世界贸易路线由陆路发展到海路 ④从公平的商贸活动到掠夺性贸易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7.

《全球通史》中写到: 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这里的 自然规则 是指(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D.因信称义

8.

下图是苏联漫画家创作的《用膏药援救死者》,它反映的是(  )
3450. 浙江省湖州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A.铁幕演说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D.北约的建立

9.

钱乘旦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 超越 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符合这 两个方向 的是(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0.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探求二战起源时说: 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文中的 恶人 是指(  )

A.德国B.意大利C.日本D.西班牙

11.

1922年12月,一部名为《爱之光》的剧本基本剧情是:一位科学博士以前认为,时间先生和空间小姐毫无联系、相对独立,所以在科学研究中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一天,光之神给他带来了重要灵感。最后,科学博士摘下了他的 有色眼镜 ,明白了时间先生和空间小姐的本质联系。该剧情反映的科学成就(  )

A.说明了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奠定近代光谱学的基础B.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可以解释潮汐现象D.是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材料阅读

12.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近现代关税的变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两国中任何一国出产的货物,凡依法可以转运的,得毫无差别地由任何一国的船只往来装运。如果进口货物在其他方面是合法的,任何一国均不得仅因其由另一国船只输入,而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

——1824年《英普条约》

材料二 外国税华货进口,务从其重;中国税洋货进口,务取其轻。华人商于西国者,按民纳税,岁有常规;洋人商于中国者,北突南奔,绝无所费。

——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上)》

材料三 1926—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税率(%)对比表  

年份

 国家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

17

17

6

17

美国

20

53

9

67

35

——摘编自(英)赫尔德等著《全球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签订《英普条约》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该条约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0分)
(2)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美两国进口关税税率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概括影响制定关税政策的因素。(10分)

13.

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 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 未被采纳的原因。(8分,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 布新 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 布新 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12分)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