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图1
表1(→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
中日使臣往来
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
朝鲜→中国
中国→日本
日本→中国
朝鲜→日本
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
208
882
4
68
14
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
0.65
0.003
0.05
0.01
0.02
明代
161
1299
16
37
22
70
共计277年
0.6
4.6
0.06
0.08
0.25
表2
地区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城市个数
占城市总个数的城市个数百分比(%)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69
54
13
136
50.4
40.0
9.6
100
62
30
160
42.5
38.9
18.6
73
176
41.5
17.0
图5
二、开放性试题
安史之乱: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
图6
——摘编自陆威仪《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
一本书的遭遇
图7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摘编自雷颐《帝国的覆没——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
——摘编自戴东阳《论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话语的变迁
表3
历史时期
“西方”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探索时期
从“西方殖民主义”“西风”到“破除西方迷信”
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既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批判对象,也是我国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国际上,“西方”概念主要是我国与亚非国家尤其是被“西方”压迫或是实行殖民主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倡导破除西方”迷信,打破了以往“西方中心论”的现代化理论,适时提出新的外交战略。
改革开放新时期
从“向西方学习”到“绝不照搬西方”
“西方”概念主要指经济的“西方”并形成了“对西方开放”“西方发达国家”等“西方”正面话语,又有政治上、思想上警惕和防止“西化”危险的负面语义。“西方概念又得到进一步完善。“西方”既是理性学习和经济合作的对象,又是时刻警惕防止“西方”的对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从“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到“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
——摘编自黄晓娟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基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考察》
三、材料阅读
19世纪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图8是《人类简史》中19世纪的漫画历史年表
图8
——据美国学者房龙《人类简史》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摘编自于留振《新资本主义史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再论<棉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