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泸州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348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由贵族参加,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战国时期战争持续时间更长,战争规模更大,参战人数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这种变化(  )

A.源于礼乐制的破坏B.助推中央集权体制建立C.体现了统一的趋势D.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产生

2.

两汉之际常有刻画帝王、圣贤诞生的画像, 如“ 女节梦接大星而生少昊,含始吞玉英而生高祖 ”,玉英出现的先决条件则是五常并修,只有社会风气醇厚、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的情况下玉英才会出现,以此象征大汉的天下前途无量。这些画像(  )

A.彰显了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B.蕴含了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C.体现了传统人物画走向成熟D.宣扬了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

3.

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 断齑画粥 的故事。这种变化(  )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4.

中国历史上黄河因自然变迁或人为因素曾多次改道。元明清时期,为了顾全大运河的水量,曾强逼黄河南流,使与淮水合流,这造成黄河水患频仍,淮水亦酿出大害。这反映了当时(  )

A.水患治理成效不大B.水患导致了漕运渐趋衰落C.南方经济地位凸显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

5.

林则徐认为, 准令诸夷互市,原系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 。而伍廷芳(1842年—1922年)指出: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家间的关系亦是如此,互利就应是它们每一次交往的基调。这反映了(  )

A.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近代中国国家主权意识形成C.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D.传统文化影响近代外交思想

6.

随着新生代知识分子的兴起,五四时期出现了新的 平民观 :即以阶级观念来诠释 平民 的思想内涵,称其为 劳动阶级 (亦即 农工劳动者"),担负着社会改造的重要责任。新 平民观 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改造的主力C.团结农工是革命的首要任务D.中共成立的组织条件日益成熟

7.

1948年,山东解放区发生严重灾荒,陷入 国困民穷 的境地。中央华东局将救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心,通过 以工代赈 民间互齐 等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救灾,使山东解放区得以继续为战争提供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具有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领导力B.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从根本上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D.意在构建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8.

有学者提出, 一国两制 作为探索国家统一的理论,与我国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可以分为国家统一中的 一国两制"(1949—1997年),国家治理中的 一国两制(1997 —2017年)和民族复兴中的 一国两制 (2017— 2049年)。 由此可知, 一国两制 (  )

A.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B.完善了人民民主制度程序C.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D.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

9.

葬礼演说是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制度 ,体现了城邦官方的意识形态。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演说赞颂的对象一直是城邦公民集体,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的演说中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这表明(  )

A.希波战争提升了将军地位B.雅典城邦制度走向衰落C.智者运动影响了演说主题D.雅典公民珍视个人自由

10.

17世纪以前的欧洲,上层阶级的学者可以接受逻辑训练,而平民工匠只能进行定量方法的实验。到1600年左右,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一些工匠与受过系统训练的大学结合有了互动,实验科学就诞生了。这便是著名的 齐尔塞尔论题 。这论题表明(  )

A.近代教育兴起推动实验科学发展B.工业革命缓解了社会职业偏见C.科学产生得益于实验方法的进步D.社会结构变迁推动科学的进步

11.

斯大林曾经认为苏联工业化速度要适中,不能损害农业的发展。但1926年斯大林却提出: 我们当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加快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 。导致斯大林工业化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C.对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认识D.对新经济政策的反思和突破

12.

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1979 年第34届联大通过了《反对霸权主义决议》,指出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不得在任何情况下或以任向理由在国家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  )

A.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B.促进了第三世界经济发展C.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有利于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世纪时,教会在许多地方建立各类医院、孤寡收客所、盲人院等,其出发点是为了体现上帝慈爱和救赎自己的罪恶。到17世纪,洛克指出:"人民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在资本积累初期,农民大量流离失所,为了缓和激烈的社会冲突,英国社会上层存在着一种采取某种户外救济的措施和惩治懒惰的混合着的愿望。到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获得议会通过。19世纪最后三十年,英国经济持续衰落,关于贫困原因也从分析 道德 方面的原因转向 经济 方面原因。1890—1895年新自由主义更多认为,社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个人来解决,应该依靠国家干预,建立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

——摘编自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教济》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不仅承担了生产生育的功能,而且具有抚养教育、赡养等功能。郑观应指出:中国富翁只想将财产留给子孙,这种保障模式,是中国慈善事业不发达的根由所在。薛福成说: 盖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可分其余润以养我贫民 。康有为设计了一个 公养 (婴儿出生后,由公立的福利机构抚养) 公教 (普及全民义务教育)、 公恤"(残、老、病、死时提供社会福利)的 大同社会 。传统观念中,政府将社会救济视为皇帝对子民的怜悯、恩赐,到清末民初,思想界已认识到, 人民之于国家,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其于救济事业,自当视为政府对于人民应尽责任

——摘编自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

材料三
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由于其自身理论缺陷、时代背景限制,没有解决好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分配不正义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奋斗目标,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这是社会保障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契合。

——摘编自李东杨《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社会救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并简析其意义。(12分)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救济思想发展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下图摘自1910年《小说月报》第4刊《飞艇图》。
已时人对飞艇的描述,涉及结构、载重量、操作方法等,将其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来讴歌,也提到气球可能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但中国的科学小说家,不讨论这武器到底属于何方,也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此外,画报也不忘引经据典,《庄子·逍遥游》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的说法也用于飞艇描述。(摘编自陈平原《晚清科学小说为何先天不足》等)
提取材料信息。谈你对当时国人关于 飞艇 描述的认识,并加以阐释(提取信息不能照抄原文,观点明确,阐释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由盛唐进入中唐。战争频繁,户籍制度遭到破坏,民富者多丁,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 。唐德宗建中元年推行杨炎创立的两税法,两税法不以人丁为本,而以资产为差,资产多者税重,原来不承担租赁庸调义务的不课户一律纳税,实现了部分摊丁入亩。开征盐税、茶税、酒税、矿产税、工商管理税和交易税这五种工商税,这些税收在德宗建中年间在平定藩镇之乱的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新的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改革财政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财政三司领导下的地方理院制,负责对地方财政税收的监督检查工作,确立了 上供、送使、留州 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但政治腐败;潘镇割据,制约了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

——摘编自刘太祥《试论中唐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财政税收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唐财政税收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0年8月,德军对英国进行了狂轰烂炸,丘吉尔支持迁居伦敦的欧 各国流亡政府结成同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苏德战争,丘吉尔表示 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 ,第二天,美国发表了支持苏联抗击法西斯的声明。在苏联的建议下,1941年7月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的协定》。1941年8月9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并签署了 大西洋宪章 ,它标志着英美两国合作的加强。苏联对此发表声明,同意 大西洋宪章 的基本原则,宪章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法西斯侵略者无疑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41年底,日本 偷袭珍珠港 , 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英美被迫对日宣战 , 德美也互相宣战。至此, 美国正式参加 二战 。1942年1月1日, 美、苏、英、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吕祖谦(1137年—1181年),南宋理学家、文学家,累迁直秘阁学士;参与重修《宋徽宗实录》,编撰刊行《皇朝文鉴》。吕祖谦将儒分为真儒和愚儒, 徒诵训诂 不知内省 者是愚儒,而真儒唯 实学 是求。 实学 者,乃济世之学。读史不应仅限于随事立论,更重要的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道理。他认为观古史而不知鉴戒犹如心有所蔽,照此下去,则祸不远矣。在 六经皆史 的基础上又有拓展认为一切实事皆是历史,皆可作为考察的依据,过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作为史料来解读,这就更加开阔了史学的观察视角。他说: 史,心史也,记,心记也。未有一物居心外者也。 黄宗羲高度赞扬了吕祖谦的史学成就,近代很多学者也都认同吕祖谦对浙东史学的功绩。

——摘编自王飞《吕祖谦的史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吕祖谦史学观点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吕祖谦的史学观点。(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