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福建省宁德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408

一、单选题

1.

下图所示考古资料可用于说明(  )

图 山西出土的商代铜铸贝

A.天然海贝是最早的货币B.金属铸币应起源于商代C.铸造技术较之前代发达D.商代商业交换有所发展

2.

春秋后期,孔子主张 为政以德 ,恢复周礼。战国末年,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A.法家思想的渗透B.社会转型的推动C.官僚政治的形成D.土地制度的变革

3.

汉代规定:每年八月,各乡统计本地户籍,统计结果由乡和县各留存一份。如有移徙者,要将其详细的户籍材料发送到移徙之地。这一规定旨在(  )

A.严格限制人口迁徙B.稳定政府赋税来源C.变革基层行政体制D.抑制地方豪强势力

4.

唐朝用 四善二十七最 对官员进行考核, 四善 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 二十七最 是对官员提出的具体才能标准。考核结果以 一最四善 为最上等,并可以 。这表明唐代官员的考核(  )

A.德才兼备,以德为先B.奖廉惩贪、赏罚分明C.标准严格,程序完善D.注重民意,倾听民声

5.

宋以前,社会救助以乡村地区的赈灾救荒为重点。宋代,政府下令设置广惠仓,用以救助 在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 ,并逐渐形成了城市化官方救助体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

A.自然灾害严重B.城市经济繁荣C.边疆战事频繁D.儒家思想复兴

6.

永乐元年,有官员提出对朝贡人员携带的用来贸易的货物征税,明成祖却认为: 今夷人慕义道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同时,政府还隆隆重接待朝贡者,并承担其一切开支。这些举措意在(  )

A.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B.维持传统的宗藩体制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解决沿海的倭患问题

7.

中国进口税率从1921—1922年的不过3%,提高到1928年的4.3%,1931年的16.1%,1933 年的 25.4%,1934 年的 34.3%。这一变化(  )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障了中国的主权独立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实现中外经济互惠互利

8.

据下图可知,当时的苏区政府(  )

A.初具人民革命政权的性质B.凸显了最广泛的民主特性C.已经完成土地改革的任务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

9.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推动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同年,中印签订协定,就印度在中国西藏的遗留问题达成共识。这些努力(  )

A.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C.折射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D.奉行了不结盟的原则

10.

新中国成立至2007年底,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其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从此,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这反映了(  )

A.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B.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C.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D.法律的制定遵循人民民主原则

11.

罗马帝国皇帝指出,对于被指控者的认罪供认,如果法官在审理中无法找到明确证据,则不得断定其有罪;不能问是否做了这件事,而应该问是谁做的。这表明罗马法(  )

A.兼具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B.深受基督教宗教伦理影响C.奉行无罪推定的诉讼规则D.弱化了法官个人的权威性

12.

中世纪,伦敦的部分行会规定,任何入会满七年且并非由于自身愚蠢而导致贫困的会员,每周均可从公共金库里获得十个半便士。这表明当时西欧的行会(  )

A.形成完善的济贫济困制度B.保障贫民的基本生活条件C.具有一定的社会救济功能D.践行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

13.

13世纪,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开始成为英国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使用法文撰写。这些规定旨在(  )

A.实现文化扩张B.消除教会影响C.维护国家独立D.强化民族认同

14.

二战前,一般认为用国际法来限制战败国的权利是后者必须接受的惩罚。二战后却认为,这些强加给战败国的屈辱条件,只会埋下重新进行战争的火种。这一变化(  )

A.确立了集体安全体制B.提高了国际法执行力度C.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D.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15.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达248亿美元。到60年代末,降至90亿美元,而其中只有 32亿美元可供支付给外国政府。据此可知(  )

A.美国出现 滞胀 现象B.美元霸权地位丧失C.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D.西欧日本经济崛起

16.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主张改变福利基金使用中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将个人自助和社会互助结合起来,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这有利于(  )

A.改变德国经济发展结构B.促进保险行业私有化改革C.扩大福利政策覆盖范围D.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绣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绣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殁,则收其佣,每日二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并分别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该制度的史料价值。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的情景。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皇帝也在这里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民族自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按照中国国情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我国先后成立了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和自治县。1978年后,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重新走上正轨,民族自治区政府也恢复运转。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的民族工作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郭夏坤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国家权力关系比喻成图7、图8所示的建筑结构。

任选一种结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五、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因应变局,引入西方文官制度配合新政。1905年,人才选拔处于过渡交替状态,途径各异、标准不一的选官方式导致官员素质参差不齐,未能有效地解决人才匮乏的间题。1906年,戴鸿慈等建议仿行西方文官考试制度。1907年,以直隶设置官员考验处为契机,清廷颁布《切实考验外官章程》,局部试行官员考试,后因清亡而未推行。

——摘编自关晓红《清季引入近代文官考试的酝酿与旁试》

材料二
1977年,美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信任危机。1978年,卡特政府颁布《文官制度改革法》,设立人事管理总署和功绩制保护委员会两个文官管理机构,后者主要为那些对抗滥用职权和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录用文官时,在择优的前提下,优先吸收黑人、少数种族和妇女;实行 功绩工资制 ,根据文官个人的能力、资历以及工作绩效等,决定文官的升降、奖惩。卡特之后,文官制度改革依然在继续。

——摘编自温艳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美文官制度改革比较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引入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