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9. 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7 浏览数:95

一、单选题

1.

东周以前, 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贵族逐渐平民化B.姓氏逐渐普及化C.宗法制逐渐瓦解D.社会逐渐平等化

2.

元代烧造数量较多的是黑釉瓷器,青白釉瓷器有所减少……景德镇批量生产成熟的青花瓷器,又发展了高温铜红釉瓷器,还刨烧了洁净润泽的卵白釉瓷器……青花瓷所用钴料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用毛笔蘸钴料直接在器物胎体表面绘画,可以尽情发挥。可见元代(  )

A.制瓷业以对外交流为主B.是制瓷业更新换代时期C.是青白瓷逐渐繁荣时期D.商品经济得以充分发展

3.

《史记 ·田齐世家》云: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之士复盛。 这说明当时 士阶层 的主要作用是(  )

A.宣传了本学派政治主张B.扩大了本学派的社会影响C.改变了社会的统治基础D.提升了诸侯国实力和影响

4.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

3459. 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①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向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鸦片战争后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化到独立后的现代发展轨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

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 返本以开新 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  )

A.新文学 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
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 科学 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

6.

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B.民族工业发展带动人民消费水平提高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以 三三制 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真诚合作,抗日民主政府的各级领导均由参议会选举、罢免,并对参议会负责。由此可以看出(  )

A.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多党派的联合政权B.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缺少监督机制C.参议会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最高权力机关D.边区参议会的存在削弱了抗日民主力量

8.

恩格斯说: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这一评价是针对(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法国大革命D.启蒙运动

9.

古巴诗人胡安·克莱门特·塞内亚(1832—1871年)创作的诗歌: 我和鸟儿一起,向着天空高唱,在快乐的歌声中,注入深深的悲伤……啊,请将我运回故土,让我用自己灼热的光芒去温暖古巴的太阳。 这首诗歌(  )

A.浪漫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独立B.真实地反映了古巴的社会现实C.控诉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罪恶D.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10.

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劳资关系的条款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集体谈判的权利,也无法提高工资、缩短工时等……他们应工会要求起草了《全国劳工关系法》,1935年罗斯福签署通过。 这表明美国政府在解决劳资关系问题时(  )

A.注重行政手段的干预B.利用了劳资矛盾C.建立专门的执行机构D.侧重于工人利益

11.

经济学家卡尔·波拉尼认为: 20世纪前半期造成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构想。这种构想通过一条能有效分割经济活动与社会关系的无情的市场逻辑,使商业利益逐渐控制了社会。自由市场原则摧毁了彼此负责的社会关系……最终使市场变成了强权国家的附属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由市场原则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根源B.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主义意识C.经济全球化破坏了人类的公共价值观D.市场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12.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 Summit),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又称八国集团。近年来,为促进与发展中国家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了解,八国集团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并邀请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对话。 这反映了(  )

A.实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协商B.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C.市场经济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内部改革D.结束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的时代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甲午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诸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向中国知识分子系统地介绍了西学的精华,即其所说的西学 命脉所在 ……他参照斯宾塞的思想,提出了 鼓民力 (即要求禁绝缠足和鸦片,主张变重文轻武、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的传统价值观)、 开民智 (即废除八股、提倡西学。是 三民 中最急的问题)、 新民德 (即要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来代替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是 三民 中最难的。)的救国自强三要政。

——摘编自田海林主编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严复的政治思想》

材料二 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古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乎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

——梁启超《新民丛报》发刊词

材料三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为自由而争端者不出四端:政治之自由,宗教之自由,民族之自由,生计之自由。而此四者,中国无有其一也……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 三民 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指出梁启超对严复的 三民 思想有何发展?(10分)
(3)结合史实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践行上述思想的。(8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图是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人口迁移的去向概括人口流动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霍布斯将国家比喻为保障社会统治的实施和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人工机器。霍布斯提出 自然状态 学说,他把自然状态解说为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的 自然权利 的运用,势必使得自然状态成为一种 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 战争 的状态,这极其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霍布斯又提出,统治者( 元首 )不属于订契约的一方,因此其行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享有绝对权力,臣民对之则要绝对服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

——摘编自霍布斯的《利维坦》的第二部分《论国家》

材料二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与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办法,是同其它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168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霍布斯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7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洛克对霍布斯的社会契约学说有何修正和发展。为防止人民不 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 ,洛克又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8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租借法案通过后,美国明确宣布将无条件地全面援助英国、中国等国家……1941年4月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布秘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官和陆海军航空部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支援队。中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了100架美国飞机,随后罗斯福召见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两天后正式通知国民政府已批准将首批价值25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作为援华租借物资……同年6月,第一批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等地勤医务人员组成的美国支援队飞往中国。

——《美国<租借法案>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租借法案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租借法案实施于中国的意义。(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781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己成定局。经过多年战争洗礼,大陆军已成为新生美国的中流砥柱,成为一支最有组织性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但当时的大陆议会还欠着一大笔士兵的军饷和伤亡者的抚恤金。军官们觉得自己出生入死打了胜仗,却让一群养尊处优的文官管着,居然还要不下来钱。在这种形势下,1782年,刘易斯·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将此时种种弊端归咎于共和制。他在信中说道: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进……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温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由采纳国王的称号。

——【美】乔治·华盛顿 《华盛顿选集》

(1)材料中 温和的称号 指什么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易斯·尼古拉上校为什么要提此建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华盛顿没有接受该建议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