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500. 浙江省东阳市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1
浏览数:244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2013 年7 月,在东阳巍山镇白坦村诸永高速公路所经的顾家山(又称干草山)发现了西周古墓群4 号坑。其中出土器物中有铜环、陶器、玉器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原始三脚瓷鼎(如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
A.反映西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墓葬主人地位不高
C.反映了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D.此三脚瓷鼎应该是一种釉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
“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
唐太宗说:
“
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
明太祖站起来说:
“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雍正帝说:
“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
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
A.1
B.2
C.3
D.4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下列制度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的措施有( )
①秦推行郡县制 ②汉设置十三州 ③宋设参知政事 ④清设密折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话:
“
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
这里所谓的
“
古人
”
和
“
道路
”
可以理解为( )
A.古典文化/人文主义
B.神学思想/自由主义
C.君主专制/理性主义
D.经院哲学/唯物主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
“
在16 世纪及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
”
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A.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B.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1901 年,张之洞在《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说:
“
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盖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粗者使精,贱者使贵,朽废者使有用。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
”
这种认识( )
A.针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
B.体现了以工业为立国之本
C.客观上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批判了
“
中体西用
”
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仔细分析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B.新四军深入华北后开展游击敌战争
C.八路军在该地区进行了百团大战
D.国共之间合作紧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个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
“
光荣革命
”
C.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睦邻外交——中美建交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1962 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
“
不必要的大破坏
”
、
“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
、
“
死亡的河流
”
、
“
自天而降的灾难
”
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2013 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场雾霾笼罩了中国,环境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污染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0.
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26分)
材料一
“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
——清·顾炎武
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
“
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
。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
“
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
”
的?概括顾炎武
“
转移人心整顿风俗
”
的主张。(6 分)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6 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
“
人文思想
”
?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6 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
“
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
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
旧辙已破,新轨未立
”
,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
“
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
”
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
“
社会协调发展
”
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2014 年是中法建交50 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3 月25 日起,对法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法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6分)
材料一
1870 年7 月14 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
“
埃姆斯电报
”
,触怒了法国政府。7 月19 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 月2 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1871 年1 月28 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 月26 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 月10 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1)材料所述的战争激化了法国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从而引发了法国国内的什么革命?试分析这场革命失败的原因。(10 分)
材料二 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
——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2)法国仅以一票多数赢得了共和体制,说明当时共和派以外的哪种政治势力也很强大?这一历史特点在1875 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理性主义对法国政治文明的积极影响。(10 分)
材料三
(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发生后)有些西方媒体却罔顾最基本的新闻准则,在报道中态度暧昧,居心叵测,别有用心。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美联社在相关报道中加上中国
“
官方所称的恐怖分子
”
这一前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路透社等媒体将恐怖分子称为
“
攻击者
”
“
激进分子
”
等。英国广播公司(BBC)不仅将
“
暴力、恐怖、袭击
”
三个词加上引号,而且还强调其所引用的中国官方报道
“
未经证实
”
。更有甚者,美联社在选择性引用某受访者的话时,竟声称
“
应让维吾尔人独立
”
。
(3)某些在反恐和人权问题上叫得最响的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行为奉行
“
双重标准
”
,从长远来看必将引火烧身、自食其果,这一深刻教训是为历史所证明的。试以法国的相关史实说明。(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