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9.2014届 四川省眉山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3 浏览数:280

一、单选题

1.

梁启超《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 中国西周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观点的依据是(  )

A.都是分封诸侯、列国分立B.都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C.都是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都是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2.

唐诗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反映了当时的问题有(  )
①商人众多  ②商业繁荣  ③农村破败,田地荒芜  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

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认为哪些是最适宜的(  )
①造纸术一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着
③火药一荡平西欧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敬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文精神强调人的精神价值B.美德即知识 C.信奉圣经,献身上帝D.人是万物的尺度

5.

有人说 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 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用现代史学观去研究历史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C.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D.就是我们用那个时期的历史观去认识那个时期的历史

6.

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这表明卢梭主张(  )

A.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B.构建全新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条件
C.全新的社会秩序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D.全新的社会秩序是权力而非义务

8.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风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9.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 战略东移 ,霸权形象展露无余。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取最大利益B.依靠掌握国际金融、贸易体系获取最大利益
C.依靠出口贸易获取最大的利益D.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利益

10.

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 历史资料 历史观点 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C.五四 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列宁领导苏俄时期推行了 新经济政策

11.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

1876

1934

天气预报

1856

1873

1939

电话

1876

1882

1912

电灯

1881

1882

1906

汽车

1883

1901

1928

无线电

1896

1909

1928

①中国科技近代化沿海比内地早  ②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
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交通和通讯技术 ④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1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根据国情,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改革开放35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税赋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这一点许多国家21世纪初还未实现。这个国家不是一个 假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有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与反击俾斯麦的进攻(这在集权国家是无法想象的)……1888年后五年一次的大选,大大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化。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新闻自由。正是在这种自由的气氛中,不称职的威廉二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抨击与讥笑。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11年巴黎的演讲中说: 中国……面积实较全欧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而有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及其对秦国转型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是怎样发展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美国《1787年宪法》又是怎样实践孟德斯鸠理论的?(6分)
(3)概括材料三德意志帝国政治民主化的成就。(8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孙中山的观点。(8分)

13.

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俄国、日本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    

国家

措施

俄国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

日本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为平民。

材料二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学习材料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当 西学东渐 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化。而西方则是 19世纪及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它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比较俄、日农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中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 的认识。(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