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3.2014届 湖北省宜昌市高三元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4 浏览数:173

一、单选题

1.

钱穆认为: 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 材料所述的 转变 (  )

A.源于汉初 无为而治 的治国理念B.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C.促使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的产生D.奠定儒学 独尊 的政治基础

2.

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 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 肖至忠却答曰: 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 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  )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C.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D.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3.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 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4.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有句名言: 没有什么比认识到我们生来是为了正义更能让我们变的崇高了,法律不是靠我们的意志而是依靠其本性来实施的。 该言论(  )

A.是古罗马法律律令系统化、法典化的总结B.是对罗马帝国《万民法》精神的理论阐释C.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理论源头D.是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

5.

读下面图文资料,对下图理解正确的(  )
 

A.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B.带有明显的宗教改革意图C.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文化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

6.

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 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 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7.

1983年3月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 中期金融战略 ,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

A.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B.缓解经济发展中 滞涨 问题C.废除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D.消除福利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

8.

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对表中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1840

1860

1894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59732.7

60471.0

58915.8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2.5

3.5

143.4

 

A.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棉纱市场B.中国土布生产遭遇洋布倾销的重大打击C.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生产仍具有相对优势D.甲午战争前传统经济结构解体较为缓慢

9.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 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 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火计划 由此诞生。 星火计划 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 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配合 科教兴国 战略的全面实施

10.

司马光在叙述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时说: 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这表明(  )

A.这部巨著是为更新体例,完善典籍而作B.这部巨著是为考证史料,辨伪求真而作C.这部巨著是为删冗举要,通古鉴今而作D.这部巨著是为惩恶扬善,明性修养而作

二、材料阅读

1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对交涉体制进行改造的第一步,虽然是适应新的外交局面的产物,又是在旧的制度和观念基础上进行变通的结果,就清朝的皇权体制而言,皇帝和军机处是最高决策层。中央和地方官员必须通过 请旨 方能获得事权。这种权力结构势必会牵制总理衙门的职权,很难以一个独立的外交部门行使职权。从晚清的对外交涉内容来看,外交不仅包括国与国之间的交涉,而且还包括一切与洋人打交道的事务。这种把外交、通商、洋务混为一谈的状况,使总理衙门的功能不能专门化,成为 洋务衙门 。与此同时,由于洋务不仅包括交涉,而且包括海防,而这些事务不得不依靠地方实行,从而导致总理衙门行使职权时不得不依赖地方的局面。尤其是随着洋务运动的扩展,他们的职权扩展到海防、练兵、洋务企业等方面,并依据这些实力,扩大了对晚清内政外交的影响力,以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个 督抚外交 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是 东南互保

——刘伟《晚清对外交涉体制的演变与影响》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早期的最高外交权力是由国家元首 (临时大总统、大总统、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等)、立法机关(参议院、国会等)以及政府(国务总理、国务员等)执掌、制衡的。外交权力的分配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以及政府组织法等来划分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 1914年,经过二次修正的《外交部官制》明确指出: 外交部直隶于大总统,管理国际交涉及关于居留外国人并在外侨民事务,保护在外商业 ,这是对外交部职能的一次完整的表述。1921年,根据中国外交形势的新变化,《修正外交部官制草案》重新出台,增设条约司,这是适应当时中国希冀收回丧失的国家主权要求的一种表现。1927年7月,又一个新的《外交部官制》颁布,而同时另设情报局,这使得外交部的职能进一步扩大,组织更加完备。

——李兆祥《中华民国早期的外交立法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外交体制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民国时期外交相比于晚清的主要变化及认识。(15分)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历史地图可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概貌特征及其演变历程。
 
比较二战后和21世纪初欧洲格局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格局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唐朝人口数和纳税人数变化表:

 

天宝十四年(755

52929119

7481231

上元元年(760

12990386

2370799

35938733

5210432

——引自唐朝杜佑《通典》

材料二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陆宣公集》

(1)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9分)
(2)材料二反映的税收内容有何变化?相对来说有何优点?(6分)

1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企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 人民宪章 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选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