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6.2014届 浙江省嘉兴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0 浏览数:202

一、单选题

1.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一项对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各级贵族都是小宗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宗法制终结的标志C.宗法制要比分封制影响范围广D.血缘宗法关系决定了社会权力等级关系

2.

公元前3世纪,我国引湘入漓、北水南调的重大工程是(  )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井渠

3.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

A.水排B.耧车C.曲辕犁D.水转翻车

4.

《宋史·欧阳修传》言 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文中 兵府 指的是(  )

A.枢密院B.政事堂C.军机处D.提点刑狱司

5.

《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 问: 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下列对文中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吃饭应该追求食不厌精B.正当的需求是符合 天理 C.人应该无私无欲D.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

6.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下列人物中,其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李斯B.王羲之C.李白D.王维

7.

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年代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人

1650

100150

600

600400

1750

200250

900

450360

1850

410

1210

295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一材料作为史料可用于直接证明(  )

A.商鞅的经济政策B.孟子的民本思想C.王守仁的心学理论D.黄宗羲的经济思想

9.

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 的近代思想家是(  )

A.朱执信B.梁启超C.李大钊D.陈独秀

10.

据学者统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  )

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C.资本主义城市经济不够发达D.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

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的不正确的是(  )

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

12.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革命虽有几次成功,但均是军事奋斗的成功,革命事业并没有完成,就是因为党之本身不巩固的缘故。……故本次改组,即把本党团结起来,使力量加大,使革命容易成功,以迎合全国国民的心理。 这一演说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  )

A.1905年B.1911年C.1917年D.1924年

13.

下图旗帜存放于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战争馆。与这面旗帜的诞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三大战役

14.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发生于现代中国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双百 方针提出  ②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③ 一五 计划开始执行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15.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

A.提出 一边倒 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日邦交正常化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6.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列属于该决定核心内容的是(  )

A.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B.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中心环节D.设立经济特区

17.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维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C.强调知行合一D.强调人类的理性

18.

有同学在学习了《罗马人的法律》后,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有(  )
①按产生先后排序是 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②《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体现了平民的作用
③随着对外扩张,外邦人自动获得了公民权,万民法体系形成
④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

A.①②B.③C.①③D.②④

19.

16世纪末西班牙 无敌舰队 覆灭后,取代其海上霸主地位的国家是(  )

A.英国B.荷兰C.法国D.葡萄牙

20.

恩格斯曾说: 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C.辛亥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21.

下列选项中,有内在历史逻辑关系的是(  )
①伏尔泰——法国浪漫主义思潮  ②七年战争——英国工业革命
③新经济政策——美国的 新经济   ④苏联解体——邓小平南方谈话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2.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 人曲 ,是因为它(  )

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

23.

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被誉为 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的是贝多芬的(  )

A.《第三交响曲》B.《第六交响曲》C.《第五交响曲》D.《第九交响曲》

24.

下列对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与阶级矛盾激化下的城市起义B.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C.法国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下的革命D.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一次城市工人起义

2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下列文献中有相似规定内容的是(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1年《邦联条例》C.美国联邦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6.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某电影的海报,若要从电影史角度给该片配上一则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
3206. 浙江省嘉兴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A.电影时代的处女作B.默片时代的经典C.有声黑白时代的开山之作D.有声有色电影的代表

27.

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 ,具有这些特点的经济模式或体制是(  )

A.中央统制经济B.计划经济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8.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对该改革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B.政治领域改革失败后被迫转向经济领域改革
C.以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代替原先的苏联D.用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代替了 科学社会主义

二、材料阅读

29.

(20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 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 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 整理国故 。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 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 问题的看法。(4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8分)

30.

(20分)人类社会走向全球化的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到了19世纪后期,俄国和日本也开始了工业化。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很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成为原料出口地,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行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1)写出l5—16世纪欧洲航海家 探索世界海洋 的两条重要航线。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推动全球化进程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要分析19世纪后半期整体世界形成的主要特点,并简述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用辩证的观点概括指出冷战对整体世界发展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