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7 浏览数:692

一、单选题

1.

下列遗址中很有可能成为研究夏朝历史直接证据的是(  )

A.良渚遗址B.二里头遗址C.姜寨遗址D.大汶口遗址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 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  )

A.普遍推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恢复宗法分封制D.用权术驾驭大臣

3.

东晋南朝谱牒之学大兴: 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贾氏、王氏谱学出焉。由是有谱局,令史职皆具。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显示世家大族高贵血统B.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特权C.保证所选官员文化素质D.推动选官制度公平公正

4.

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 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 ,此后事关礼法, 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 。这表明唐武宗(  )

A.强调顺承前制B.反对改制创新C.意在削弱藩镇D.丧失决策大权

5.

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右下图(左一图文:状元及第;右一图文:独占鳌头。)寓意(  )

清代民俗钱币图案

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

6.

德国汉学家指出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根本的社会变化 在政治上体现为(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
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D.文官政治取代了前朝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

7.

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

A.蒙疆等地区已经被列强侵占B.满族依赖少数民族加强统治C.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D.清政府具备了近代外交的意识

8.

1842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50卷, 长计 只限于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之后他将其扩充到100卷,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如美国制度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源(  )

A.主张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B.意识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C.认识到鸦片战争的真正败因D.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变革

9.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该材料折射出(  )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清政府对近代化态度保守C.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

10.

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 工读 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11.

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

12.

从 1938 年下半年到 1944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抗击着 64%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耗了日军伪军的大量兵力。这表明(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D.日军的 囚笼政策 被打破

13.

195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 材料表明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社会B.健全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2018年,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是海南自贸区实现既定目标和使命的一年。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为海南成为自由港和单独海关管辖区铺平道路。这表明(  )

A.地理位置决定地区职能B.经济实力推动地区转型C.国家战略引领地区发展D.一国两制打造示范地区

15.

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 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

A.呈现多元特征B.起源时间完全一致C.相互借鉴发展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16.

在欧、亚两洲的交界处曾经存在着一个历经千年的古老帝国,它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这个国家是(  )

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

17.

领主封臣关系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要解除关系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显然没有重大的理由,封臣不会这样做。 这表明维系西欧封臣和封君的基础是(  )

A.土地B.臣属C.血缘D.忠诚

18.

学者迈尔斯认为: 意大利半岛的土地上到处都覆盖着的古罗马建造者留下的痕迹,所起作用与其说是唤醒了人们的智识,还不如说是心智被其他诱因唤醒之后决定着运动的方向。 下列属于 其他诱因 的是(  )

A.古希腊罗马文化蕴含人性之美B.对自然界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兴起D.宗教改革使人们认知得到扩展

19.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 万能蒸汽机 ,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20.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 反对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 。该宣言(  )

A.维护了拉丁美洲国家的主权B.是美国在美洲进行扩张的工具C.缓解了拉美各国的政局动荡D.阻止了欧洲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21.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22.

历史海报是时代的产物。下图中代表苏维埃的人物形象由弱小变强大的关键在于(  )

A.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加入了协约国军事集团D.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3.

罗斯福在给丘吉尔的信中说: 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 。罗斯福的这封信表明(  )

A.英美最终放弃对苏的敌视B.苏德战争促欧洲战场形成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建立D.雅尔塔体系最终正式形成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苏联的基本态度如下表所示:

19461

杜鲁门明确表示,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美国对苏联不应该再做任何妥协

19462

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苏联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的美国(  )

A.积极推动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B.准备对苏实施强硬的遏制政策C.试图借助于战争手段遏制苏联D.对苏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

25.

有学者指出: 冷战 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 减震器 。材料的主旨是(  )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二、材料阅读

26.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然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摘编自郭秀云《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认同》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材料三
最初,邓小平并没有一个总计划。他只有一种务实意识,为了能使改革取得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之处,毛泽东早就认识到,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历史把毛泽东的革命与邓小平的建设当作20世纪下半叶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两个最重大的事件。这两个事件都得到适当的认同。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至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问题,而五四运动则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 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所做出的努力。(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的革命与邓小平的建设的共同点。(6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美苏军备竞赛主要历程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全世界用于研究与发展的人力物力资源中,军事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占20—25%,每年约700—900亿美元,其中美苏两国共占85%。全世界从事军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50万,大多数集中在美苏两国。

——俞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及其原因和影响》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军备竞赛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12分)
材料三
极少数大国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江泽民

(2)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