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事件
|
1907年春
|
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已经可以说是话剧了。
|
五四运动
|
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对于处在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娜拉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
|
30年代前中期
|
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1932年,江西瑞金成立了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将“红色戏剧”的种子撒向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
全面抗战时期
|
“七七事变“后上海上百人参与演出了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场面宏大,气势昂扬。1938年10月,陪都重庆举行了第一届戏剧节,25个演剧队到街头演出,连续7个晚上公演抗敌戏剧,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空前盛举。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话剧以讴歌新中国为主题,涌现出《红旗歌》、《龙须沟》等一批中国话剧史上的峰巅之作。
|
80年代
|
话剧陷于危机之中,话剧观众大量流失。
|
90年代以来
|
《父亲》、《黑石岭的日子》等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和工业化题材的优秀话剧涌现。《深情——周恩义的故事》、《郭明义》等一批讴歌英雄模范人物的话剧也随之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