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313

一、单选题

1.

也。在殷人看来,有所 来源于神意,这种赐予是无条件的、当然的。周人则认为这种赐予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坚信文王之所以能够膺受天命,就在于他有两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特别恭敬天命,二是让民有所得。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

A.王权与神权相互结合B.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C.民本理念取代天命观D.敬天保民思想逐步形成

2.

柳宗元认为,佛教 其教人,始以性普,终以性善 ,是符合儒家性善和中道思想的。并指出,佛教思想 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兴,不可得而斥也 。据此可知,柳宗元意在(  )

A.推动佛教思想传播B.维护儒家正统地位C.宣扬性善论的思想D.完善儒家思想体系

3.

时人描述南宋都城: 杭州人烟稠……然本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接客出粜。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依铺家。及诸山乡客贩卖,与街市铺户,大有径庭。杭城常愿米船纷纷而来,早夜不绝可也。 这表明当时(  )

A.粮食流通网络初具规模B.苏湖地区成为全国产粮中心C.城市发展带动人口流动D.南粮北运促进了市镇的繁荣

4.

山西聚号创于明朝,其始多山西人为之,分号避各省。人以其资本雄厚而深信之,多以巨资存放号中,因给息存薄甚至无息者,故获利颇丰。其法,集巨资,择信义尤著者数人经理之,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必俟基础确定,而后从事开拓。据此可知,山西票号(  )

A.成为晋商崛起的关键因素B.促进了边贸经济的快速发展C.提高了民间资本的利用率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产生

5.

1906年,清政府刚宣布 预备立宪 ,各地宪政团体就纷纷成立,不久爆发了国会请愿运动。咨议局和资政院成立后,请愿运动势头越来越大。一时间,报纸杂志上批评清政府 预备立宪 名不副实,要求拿出实际行动的言论不绝于耳。这说明(  )

A.社会舆论左右政局变化B.宪政改革遭到民众反对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民主政治成为大势所趋

6.

下图为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的系统结构图,据此可知,大生企业的主要特点是
图5
(  )

A.业务经营范围遍及各领域B.体系完整利润丰厚C.企业发展与社会效益兼顾D.经营管理科学高效

7.

抗战时期,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发往八路军总都的密电写道.”日军最近修路的目的与过去不同,以深沟高垒连接碉堡。把根据地划成不能相互联系、支持的孤独小块……敌人汽车在路上不断运动。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抗战的形势是(  )

A.正面战场发挥主导作用B.国共双方的摩擦愈演愈烈C.敌后抗战面临严峻形势D.日本改变了侵华战略目的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建国初期的 老黄牛 形象、六七十年代的 铁人 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 当代愚公 形象,衍生为新此纪的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等。劳动模范形象的变迁,说明(  )

A.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价值引领B.评选的标准缺乏延续性C.社会形态变化影响着价值观D.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

9.

罗马法诉讼的基本形式是:首先,法官介入诉讼纠纷,通过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出判决,该法律规定须由法官和当事人确定。紧接着是判决的执行程序,该程序应依当事人的请求而开始,也要求法官必须参与。据此可知,罗马法(  )

A.诉讼过程太过繁琐B.形式主义特征明显C.司法程序较为严谨D.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10.

18世纪以前,最发达的欧洲国家要经历140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这个时间缩短为70年。进入20世纪后,则只需35年。这说明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科学技术进步B.社会制度的创新C.资本积累完成D.经济全球化发展

11.

墨西哥城有一座纪念碑,碑文写道: 夸特莫克(阿兹特克的最后一位国王)曾英勇保卫过的特拉特洛尔科陷人埃尔南.科尔特斯(西班牙远征军首领)手中。这不是失败,也不是胜利,而是一个梅斯蒂索(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据此可知(  )

A.原住民的文化在殖民扩张中消失B.殖民活动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C.西欧国家通过武力扩大商品市场D.世界市场的拓展需要文化包容

12.

1949年6月27日,美国驻苏大使馆在给国务院的电报中不无忧息地说, 黑人问题 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苏联媒体在诸如私刑、种族岐视隔离和利夺公民政治权利等问题上的批评毫不留情,试图建构这样的美国国家形象,即美国黑人遭到残酷压迫,在美国现存政府体制下没有任何改善自身地位的希望。据此可知(  )

A.苏联施压美国政府改善黑人地位B.苏联利用舆论宜传实现政治目标C.种族问题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D.美苏争霸已渗透到意识形态领城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万民生来具有贪利之性,如果不以教化加以节制,就会泛滥成灾,教化兴起而奸邪完全消失,教化废除而奸邪并出。他认为,人比其他动物高贵的地方就在于有君臣、父子、长幼、朋友等方面的礼节,因而应该用儒家提倡的礼义之道和礼乐文化来教化人民,主张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他认为,重用贤才引导人民,就可 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他指出: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因而应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同时要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摘编自廖其发《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硕果甚丰,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每一个公民都不能属于他自己,而是国家的一份子:人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必须由国家来管理,使受教育者一方面获得德性,另一方面成为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国家要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制定法律措施,教导公民遵中统一的学制。教育内容的核心便是体、德、智、美的和谐发展。亚里士多德依据人的自然成长特性,主张分阶段教学:第一阶段0—7岁,以发展儿童身体为主:第二阶段7—14岁,进入学校教育,以情感和道德教育为主:第三阶段14—21岁、是学被教育的高级阶段,主要进行智力教育。

——摘编自宋慧娟《试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分别叙述董仲舒与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下图为1953—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波动趋势图

图8

——摘编自刘树成《中国经济 周期波动良性大变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进入民国后,各省军阀割据,竞相自放县长。县长任用漫无标准,副官、马弁当县长者比比皆是,且唯省令是从,地位十分低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拟订《县长考试暂行条例》,由中央派官员前往各省举行县长考试,以此选拔县长。但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仍是变相的科举考试,使得考试及格者往往难以胜任县长职务,再加上国家对县长任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各省自行其是,从而导致考取县长的实际录用率非常低。1929年6月,国民政府制定《县组织法》,规定县长人选由各省民政厅长提出合格人员2—3名,经省政府择一代理,再由省政府将其履历书送至内政部审查合格后,由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这实际上将县长的初选权委托于民政厅长一人之手,难免滥用职权,任用私亲,甚至以县缺为聚敛的工具。于是每一次民政厅长的更替,必然出现一次县长大换班。在任县长随时有解职之虞,因而无日不在打算失业后的生活出路,小则收受贿赂,大则贪污公款,基层吏治自然日滥。

——摘编自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县长选拔方式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县长选拔方式改革失败的原因。(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非洲当地被征召入伍和自动武装起来的非洲人约有150多万,还有百余万非洲民工在各反法西斯部队中从事修建防御工程、基地、飞机场,战略道路,港口码头以及随军运输装卸等工作。艾森豪威尔曾承认,英美联军在北非的胜利是与北非当地居民对希特勒集团所进行的斗争分不开的。非洲战事结束后,有45万非洲人前往欧洲和亚洲,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战场上同法西斯军队作战,数十万非洲民工在这些地区参加军事工程建筑和后勤运输。为应对战时需要,西方殖民当局不得不放松对非洲的某些限制,允许乃至鼓励非洲燃料动力等经济部门的扩大,非洲各地的港口和机场建设、铁路和汽车运輸甚至人力和骆驼运输都特别兴旺。为解决大量劳力和技术工人的短缺,殖民当局雇佣或强征众多破产农民到矿山、种植园或城市企业劳作。同时;为非洲人开办特设的行业训练班,由此,固定、熟练的工人阶层力量大大增强。随着对宗主国联系的减弱,非洲本土企业家和商人的活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

——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非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宋襄公,公元前650年—前637年在位。身为嫡长子的襄公,在父亲宋桓公病危之际,请求父亲改立长且仁的目夷为太子,目夷推辞不受。襄公即位后,让目夷做大司马,主管全国军政。齐桓公死后,襄公想要继齐而霸诸侯,此时正值齐乱,襄公便到合曹、卫、邸三国伐齐平乱,立了齐孝公。在执滕子、灶郐君、伐曹国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后,襄公图霸之志愈坚。曾三次主持诸像之盟,但他的霸主地位并未得到诸侯承认。此时齐已衰,晋未兴,宋称霸的障碍是楚。前639年,襄公欲盟于孟,召楚。楚王怒曰: 号我,我将好往袭辱之 ,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宋楚矛盾激化。次年,两国战于泓,在楚军渡河后列队混乱之际。襄公说 君子不鼓不成列 不以阻隘 不重伤 ,致使坐失战机,宋军大败,襄公伤股,于次年郁郁而亡。汉代《白虎通·号篇》曰: 宋襄代齐。不搞二毛(有白发的人),不疑不成列。 《春秋传》曰 虽文王之战,不是过。知其霸也 宋襄公遂跻身传统五霸说之列。

——摘编自刘浦江《春秋五霸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概据宋襄公为争夺霸主之位采取的主要行动。(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简析宋襄公 跻身传统五霸说之列 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