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918

一、单选题

1.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全国最大的大口尊、国内同时期最大的金面具、器型独特的顶尊跪坐人像、国内唯一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圆口方体铜尊,以及象牙微雕、大量丝绸和纺织品残留物、碳化稻、竹和阔叶林树种等多种遗物。这表明(  )

A.中华文明的多元性B.国事决定于礼乐制度C.专制皇权已经确立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2.

据《史记》记载, 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赈贫民。犹不足,又募富人相贷假。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表明,当时(  )

A.官营盐铁积弊严重B.经济政策亟需调整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王国势力不断加强

3.

宋太宗时, 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 这一举措(  )

A.加快了中原农民大量南迁B.改变了传统饮食习惯C.实现了南北经济发展平衡D.提高了农民抗灾能力

4.

有学者认为,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这种纤细入微的情调,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的闪光丝绸的美化的表现形式,在温文尔雅的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面前,揭露了一个他们乐观地早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见,当时(  )

A.欧洲社会生活水平低下B.中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C.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交流D.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5.

表2 各地校运会和联合运动会略表(  )

时间

举办学校

运动会规模

参加学校

1899

天津北洋大学

上海圣约翰学校

校际对抗赛

校际对抗赛

水师、电报,武备学堂南洋学堂

1900

上海圣约翰学校

足球运动会

19021911

天津学界举办8届运动会

联合运动会

官、私各校

1905

北京协和书院

校际运动会

汇文书院等

1907

南京学界

联合运动会

南京86所学校

表2反映了

A.各地崇洋趋新的风气B.新旧教育体制更替C.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D.社交礼俗日益西化

6.

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华池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群众习惯上称南梁政府)同时,还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随后,根据地各县陆续建立了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

A.创建了 三三制 民主政权B.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C.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D.粉碎了国民党的 围剿

7.

1972年8月,中国从反对肢解一个国家的原则立场和国际法规范出发,在安理会投票否决由部分国家提出的关于推荐接纳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原因是印度军队尚未撤出东巴,巴基斯坦的9万战俘和3万平民尚未按1948年的日内瓦公约约定被遣返本国,战争状态尚未结束。此举(  )

A.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C.改变了全面冷战的国际局势D.表明中国发挥了大国作用

8.

图4为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

图4

A.多边贸易的推动B.新技术革命的兴起C.两极格局的瓦解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9.

古代雅典,几乎所有的官职都是集体职务。执政官有9人;议事会议员500人;市场监督10人;港口监督10人;最需要统一的军事指挥权也由10名将军分享;陪审法庭的陪审员在鼎盛时期达6000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职津贴的发放B.城邦人口的增加C.公民素质的提高D.直接民主的要求

10.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波旁王朝复辟。长期流亡英国的路易十八回国登基时,极端君主派的著名思想家德·迈斯特尔伤感地说: 如果认为法国国王是重新登上他祖先的宝座,那就错了。他不过是重新登上了拿破仑的宝座。 这说明,当时法国(  )

A.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B.拿破仑已恢复帝制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11.

表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据表3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农业经济急剧衰退B.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C.中间阶层日益扩大D.福利国家规模的扩大

12.

图5为1952年某画家创作的宣传画,这一作品(  )

图5

A.富于夸张和装饰韵味B.开创了新的艺术流派C.具有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强调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不论男女,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恩格斯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 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到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0条修正案,才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①·必修》

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享有劳动、休息、社会保险、接受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自由,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控告的权利,等等。这些规定,使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自近代以来第一次获得宪法的保障。同时,宪法相应地规定了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爱护和保卫公共财产,依照法律纳税,依照法律服兵役等基本义务,体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 序言 总纲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982年宪法则把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放在 国家机构 之前。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法律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及其实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1982年宪法结构调整的意义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是四幅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示意图。任选其中一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所选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析其影响。(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魏建立后,民穷兵弱,处境十分艰难。宇文泰大力改革,采用苏绰的建议,颁布 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六条诏书和一系列新制。政治上,以德治教化为主,法治为辅。要求各级官吏用儒家学说修身,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等,恪守儒家道德规范。打出复古旗号,按照《周礼》官名更改官制,颁布文告模仿《尚书》文体,以标榜承袭中原正统,争取汉人支持。用人则唯贤是举,不限荫资。军事上,为适应鲜卑等族军人的心理,采用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建立以六镇军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的府兵制。官兵之间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劝课农桑,恢复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宇文泰政治和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泰改革的作用。(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埃及总统纳赛尔去世后,萨达姆大肆宣传 泛阿拉伯主义 ,提出 要用50年的时间统一中东地区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向邻邦科威特发动全面入侵。美国为保证它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维护西方的经济命脉,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作出反应,组织反伊联盟,争取到540亿美元的战争捐款并 策动了全世界106个国家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 为缓和局势,阿拉伯世界内外展开广泛的协调,但一无所获。苏联首次在地区冲突问题上与美国立场保持一致,萨达姆曾说 你们(苏联)在联合国开了绿灯,……,如果你们不开绿灯,就不会发生这场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广泛使用各种先进的指挥系统,普遍应用电子干扰、压制和制导技术,在电子战中抢得先机。

——摘编自张晓华等《战争与当代国际安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经过实地考察,他认识到: 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已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1920年回国后,在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中,梁启超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 固有文明 ,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梁启超称自己 保持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尝自言曰: 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 ”。这种多变的特征,直到民国之后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时有反映。一变再变,终于技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及其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思想的实质,简析影响历史人物思想的主要因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