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333

一、单选题

1.

春秋末年,儒家提倡 ,道家主张 ,《管子》中有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邾国国君邾文公说 无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这反映出(  )

A.人的价值受到了普遍关注B.社会道德构建引起各方重视C.仁政 思想得到各国认同D.士阶层引领了社会发展方向

2.

汉武帝时期,随着1尺简的普遍文书、 尺一诏 、2尺4寸的经书、2尺4寸的律文成为定制,简牍长度由此得以制度化。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

A.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C.行政管理以简牍为载体D.国家行政管理日益细化

3.

下图为五代宋初画家卫贤绘制的《闸口盘车图》。画面左边画了磨坊的主体建筑,右侧画了酒楼。50多个人物活动穿插于图中,其中有磨坊的民工、正在关卡查点和饮酒作乐的官吏等。该作品(  )

A.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B.说明宋代商业空前发展C.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D.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4.

明清时期,专业性农书大量涌现,如记载水稻品种的《稻品》,论述新兴作物的《烟草谱》《木棉谱》《金薯传习录》等。这些农书的编撰(  )

A.填补了古代专业性农书的空白B.主要解决农业生产遇到的新问题C.将传统农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D.总结提升了前代的农业生产经验

5.

1903年,上海创刊的《大陆》杂志针对 国家 做出明确的界定: 国家也者,个人之集合体也,社会亦个人之集合体也。 凡健全之个人,思想发达,而同其厉害者,即可造一政治团体,而组成国家。 该杂志对 国家 的界定意在(  )

A.摒弃 天朝上国 观念B.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增强国人的民族意识D.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6.

1929年,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主要内容有:对地主家属 酌量分与土地 ;对富农的土地只没收 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 ;对中农 不要予以任何的损失 等。这些做法(  )

A.使党内 倾错误得到纠正B.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C.表明党的土地政策走向成熟D.解决了农村中的社会问题

7.

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洛阳后,中共中央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文指示: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没收官资本要有明确的界限;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等。这些政策(  )

A.是战略决战胜利的基本保障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有利于巩固新解放区的政权D.是中共较成熟的城市政策

8.

下表为1977—2019年全国劳模大会的会议概况。据此可知,我国(  )

时间

会议名称

概况

19771979

全国劳模大会共五次

产生了2541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分别来自工业、科技、财贸、交通等领域

19892019

全国劳模大会共六次

产生了17531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大批知识型、专家型、复合型先进人物受到表彰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完成B.劳模评选的标准保持不变C.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化D.科技人才占据劳模的多数

9.

在罗马法的经典书籍《盖尤斯法学阶梯》中,涉及遗产继承内容达全书的1/3;查士丁尼时期编纂的《学说汇纂》,1/4的篇幅有关遗产继承。这表明罗马法(  )

A.旨在维护贵族利益B.形式主义色彩浓厚C.涉及领域比较狭窄D.注重协调社会关系

10.

到15世纪中叶,佛罗伦萨几乎每个显贵家族中都有人成为法学家和教士,许多家族都可夸耀家中有一位人文主义者。这表明佛罗伦萨(  )

A.具有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B.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薄弱C.人文主义成为了统治思想D.宗教改革进行的比较彻底

11.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舆论宣传中,往往把工业部门描绘成战场的 前线 战役 突破口 ,而工人则被组织成 突击队 ;那些对工作任务持不同意见和不能完成任务的人,则被当作叛徒一样看待。这些宣传(  )

A.说明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B.表明苏联的阶级斗争依然尖锐C.旨在激发苏联人民的工作热情D.使苏联的 一五 计划得以实施

12.

二战后的科技革命中,科技探索已由个体劳动转变为有组织的社会集体劳动,大规模的研究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航天技术工程。因此,现代科技革命(  )

A.强化了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B.开始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推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D.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承秦制, 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 ,御史大夫检查计簿所载数据的真伪,丞相府则据实以行奖惩,绩优者升迁。为了防止官吏弄虚作假,汉朝颁布了《上计律》、《功令》、《考功法》,其中规定了 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 的行为为欺谩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吏,也要免职。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 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 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二十七最 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各部门长官在对其下属进行初考后,考核结果要 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

——摘编自刘守芬等《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1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制定施行《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明确边区民政厅组织3人以上的考绩委员会进行干部考核,分级进行,每年一次。边区政府明确了干部任用的四条标准,即 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施政纲领;德才资望与其所负职务相称;关心群众利益;积极负责、廉洁奉公 。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其中工作以 研究进步、著有论文 为一等, 研究进步、富有创造 为二等。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考核时特别强调,对公务人员有功或有过,人民有用任何方式向政府控告及建议之权。此外,上级政府经常派员到各处巡视,以巡视所得的材料作为考核的参考或根据。在扎实有效的干部考核作用下,延安时期 公务员不是站在老百姓头上的官僚 ,他们 只是群众中间的先进分子,以自己的艰苦精神及模范作风影响推动群众

——摘编自康小怀《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考核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干部考核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意义。(1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考核制度的历史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上图是二战后成立的部分国际组织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个国际组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国际组织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并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列出两个组织,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自1953年至1990年,粮食和食油的销售价格一直严格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1979年以来,政府先后6次提高粮油收购价格。1990年与1978年相比,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的实际收购价格总水平提高了2.25倍,食用植物油的收购价格则提高了1.5倍。在低工资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了价格补贴的办法,来维持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定量供应粮油的低价,出现了粮油购销价格倒挂的现象。
由于通货膨胀持续加剧,1991年5月1日,国务院粮油销售价格改革方案出台。三种粮食(面粉、大米、玉米)中等质量标准品的全国平均统销价格由每50公斤14.7元提高到24.7元,平均提价幅度为68%;六种食油平均每500克售价提高1.35元,提价幅度达170%。对上述粮油仍然实行凭票或凭证定量供应。国家对城镇居民的粮油补贴,由过去的 暗补 改为 明补 ,直接打入基本工资内。此次改革,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粮油购销价格倒挂问题,但是在此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1991年我国粮油价格改革的趋势。(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9—1991年我国粮油价格改革的影响。(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成同盟,并在1905年和1911年两度续订。到一战结束时,日本对华出口已居各国之首,而英国则落后于美国屈居第三。英国再次面临如何保住远东帝国和在华权益问题。持续了近20年的英日同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好处,但是战后的形势表明,英日同盟是否续订,不仅取决于英国,更要看美国的态度如何。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取得的胜利,与它在大战中获得的其它战利品一起,彻底破坏了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战前均势。另外,美国打算组织美、英、法、日四国银行团,利用美元的力量摧毁日本独占中国政策的努力也由于日本的实际抵制而受挫。为了消除在未来的对日战争中英、日联合对抗美国的潜在危险,美国力图拆散英日同盟,而美英两国在遏制日本方面的日趋一致,最终使美国达到了目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日同盟终结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日同盟终结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夏原吉(1366—1430),明初重臣,历经五代皇帝,前后主管户部二十九年,因好学且工作一丝不苟受朝廷重用。他从全国的财政状况出发,提出 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 的建议,朱棣欣然采纳。夏原吉尽职尽责,努力熟悉财政业务,将户口、府库、田赋等数字都写成小条,带在怀中,随时检阅。《明史》中评论夏原吉说: 当是时……供亿转输以钜万万之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朱棣迁都北京,赞成与反对者形成对立的阵营,影响政局稳定,夏原吉主动承担责任,使矛盾缓和。夏原吉坚持从国家的财政实际状况出发,反对朱棣的错误决策,因此被逮下狱,家被抄没,家中除皇帝的赐钞外,只有几件布衣、瓦器。后被再次起用。夏原吉去世后,被封为太师,谥号忠靖,人们为了怀念他,建祠立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夏原吉受重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夏原吉对明初经济发展的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