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西省吕梁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449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祭祀活动具有明确规范。如: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境内的名山大川之神,大夫祭五祀(门、户、井、灶、中溜)等。这表明西周(  )

A.礼仪秩序体现出混乱局面B.宗教仪式盛行C.祭礼活动具有政治等级性D.拜神观念削弱

2.

西周时期,楚君熊渠以 蛮夷 自居,并分封诸子与西周对峙;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积极参与诸侯争霸的伟业;战国时期,楚国成为七雄之一,既积极北上中原,又将五帝之一的 颛顼 奉为自己的先祖。这一状况反映了(  )

A.楚国恪守 华夷之辩 的文化传统B.宗法体系长期受到诸侯的抵制C.楚国 华夏认同 的程度日益加深D.战争冲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

3.

两汉时期,君臣 多遇灾而惧 。汉成帝时,地震、雨涝接踵而至,大司空师古上书 不敢言乞骸骨 而言 臣之大罪 。至东汉被罢官者,太尉28次、司空23次、司徒11次,其因多日食、地震、疾疫;遇灾即罢免将相大臣逐渐成为封建王朝的一种定制。这一状况反映了当时(  )

A.儒学思想的 神学化 B.官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问责制度 的逐渐完善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如前赵的刘渊(匈奴)“《史记》、《汉书》、 诸子 ,无不综览 ,前燕的慕容皝(鲜卑) 尚经学,善天文 ,前秦的苻坚(氐) 博学多才艺 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B.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C.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巩固D.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走向衰落

5.

下表是中国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  )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A.科举选官加强了中央集权B.明经科的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C.考试取士提高了行政效率D.科举与社会主流思想联系密切

6.

南朝梁武帝萧衍深谙儒释道三教,在他禅代南齐后,宣布不再侍奉道教,发愿信奉佛教,并下诏要求 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 ,皈依佛教;其诸子萧统、萧纲、萧绎等与名僧交往也日益频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佛教已成为国教之一B.政权形式已变为政教合一C.三教合一局面已形成D.儒道思想受到了佛教冲击

7.

下面是关于辽宋夏金时期各国的关系图。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民族政权并立B.地方军阀割据C.战乱长期不断D.南北政权对峙

8.

元世宗初期,除了四个半固定的行省外,其余行省都是 因事而设,事毕则撤 ;其长官多为一至二人兼任,且带有中书省宰执衔。至元世宗末期,固定的行省逐渐增多,并实行了群官负责制,其宰执衔也逐渐被取缔。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这一变化(  )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趋势C.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的形成D.保障了吏治清明和行政高效

9.

下表为宋代苏州、镇江户口数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研究宋代(  )

时间

苏州

镇江

宋太祖建隆年间

27889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

35196

26547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

66139

33000

宋神宗元丰初年

173969

54798

宋徽宗崇宁年间

152821

63657

宋孝宗淳熙年间

173000

63940

A.地方治理的增强B.国家财政的改革C.江南经济的开发D.经济结构的变化

10.

下表是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数据统计表。由此可知,清朝(  )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

1753

184

73522

400

1766

208

78073

375

1784

286

76057

266

1812

334

78893

236

1822

373

75621

203

A.农业耕作技术较为先进B.贫富差距不断扩大C.商品经济出现较大发展D.统治危机逐渐显现

11.

明嘉靖年间,安徽歙县人江祥, 不惮劳苦,早夜经营,年五十,家业始起。累资二十余万金,田连阡陌,富甲一方 ;休宁人程公辅, 商游吴越……遂获奇赢,置田拓址,雄于一乡矣 。这一状况(  )

A.反映了江南工商业市镇崛起B.表明安徽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说明明代商业环境大为改善

12.

李贽在教育他朋友的孩子时不用传统死背 四书五经 的方法,而是让孩子们随意读书游戏,充分发挥孩童天真活泼、自由奔放的天性。这体现出李贽(  )

A.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的自由B.反对理学的空谈和功利主义C.反对孔子及儒家的教育方式D.崇尚 经世致用 的教育理念

13.

姚莹在台湾领导抗英斗争时, 添练壮勇,家自为守,人自为兵 ,在台湾岛的十七处海口全部设防;魏源主张 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土勇 。据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

A.反映出政府对海防的重视B.体现了时代性和阶级局限性C.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D.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海防思想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 实业救国 的思潮。 实业救国 思潮(  )

A.表现形式为 抵制洋货,使用国货 B.成为晚清反帝爱国运动的指导思想C.体现民族资产阶级彻底反帝思想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15.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C.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

16.

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  )

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

17.

下图为民国初期新注册工厂数量的变化图(不包括矿山,单位:家)。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

A.源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B.有效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C.深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D.使中国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8.

中国共产党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国民革命的开展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北伐战争的胜利

19.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几万万农民 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奔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毛泽东的这一言论(  )

A.表明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已经探明B.肯定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C.标志着 工农联盟 政策的首次提出D.否定了武装夺取城市的路线

20.

日本侵华期间.勒令沦陷区各学校一律采用日伪当局统编的教科书,各级学校教材由日伪教育部编订。这些教材删去了带有民族意识的内容,并流露出浓重的 复兴礼教、振兴东洋道德 的思想,日本的这一举措旨在(  )

A.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教育B.恢复和弘扬儒家的传统思想C.促进中日两国间友好交流D.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

21.

1948年的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这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导致民不聊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在国内不断发生。这些现象(  )

A.证明了国民党统治失败的必然B.推动了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C.反映了解放战争对经济的破坏D.加速了中共战略反攻的到来

22.

下图为华东画报于1950年10月发表的《解放前后大不同》漫画。该漫画旨在(  )

A.警醒民众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B.激发人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C.宣扬经济体制改革的硕果累累D.强调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发展

23.

他们以 破四旧 的名义强迫农家搬出并毁掉他们最崇拜的圣物,捣毁刻着历代祖先名字的牌位,这些牌位供奉在正房的祭坛上……烧毁了含有宗教内容的旧书籍,摧毁神像和护身符。 材料所描述的社会现状反映了(  )

A.侵华日军对中国文化的践踏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农村思想的解放C.国民党实行的文化专制统治D.文化大革命 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24.

在提出 一国两制 这一科学构想时,邓小平曾说: 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可以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中共十分愿意、十分赞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中国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 这反映出 一国两制 具有(  )

A.曲折性B.包容性C.继承性D.法制性

25.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上,习近平说:“(我们)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由此可知,中国的抗疫斗争(  )

A.表明中国医疗条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体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充分彰显了中国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D.反映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朱熹认为,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榖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明代顾亭林也说: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在这种战争硝烟味极浓的政治环境中,孟子向统治者推行以德化人的 王道 理论势必行不通。

——摘编自肖观梅《浅析孟子政治思想在战国不被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赵宋王朝依靠文人,大兴科举,平民士人因此而崛起,具有了强烈的自觉意识,逐步走上了政治舞台。宋代自开国创制以后的几十年里,社会积弊很深,政治气氛越来越消极。同时统治者借佛、老思想粉饰太平,以佛、老那种清静、无为来为他们的因循守旧作辩护。这种不思进取、无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事实,促使有忧患意识的儒者同时发出了辟佛、老和改革政治的呼声。唐末五代是人欲炽盛、天理不存的时代,士人无耻,学风不正,有识之士多认为惟有重振儒学才能磨砺士气,重建道德。因此,复兴儒学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唯一途径。

——摘编自叶平《北宋儒学复兴的社会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政治思想在战国时期不被重视的社会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宰相是 百官之长 ,其权力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官僚无法比拟的。因此,相权最有可能威胁到君权,君权也时刻防范着相权。中朝官在汉武帝时开始参政,尚书、中书和门下经几百年的演变,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盛行,士族控制操纵国家政治,三公在这时名存实亡,实权已 事归台阁 。至隋唐时期,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共为宰相。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宋代为了保证军费开支,适应战争的需要,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历朝相比,领城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影响。(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率先发出 振兴中华 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中,董必武参加过辛亥革命,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等人的老师都是革命党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曾发表过 推翻清王朝,请孙中山当大总统 的政见。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有两个视角:一个是革命非但没有带来人们期望的结果,相反随着政治的逆转,社会状况空前恶化;另一个是清朝灭亡后,代替的封建军阀统治再也建立不起堪与匹敌的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从而松懈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的控制和束缚。

——摘编自刘世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失败的具体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

1949

1978

2018

原煤

少量开采

032亿吨

618亿吨

368亿吨

2万吨

158万吨

3178万吨

1133亿吨

原油

无现代开采

12万吨

10405万吨

18911万吨

发电量

尚未使用

4308亿度

25655亿度

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