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众多有识之士往往怀揣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士大夫鉴前代士人之失,矫厉尚风节:
“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
”他们讲求
“内圣外王
”,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强化了社会所需要的理性价值体系;他们在内心开掘个体生命的意义,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不懈地追求人格精神的自由。……他们与曾经活跃在六朝隋唐的士族知识分子在生活经历与出身背景方面有巨大的差异,其政治态度、伦理主张、文化品格与思想倾向亦与以往的士大夫领袖们有明显的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明末清初,一些忧时救世、思想敏锐深沉的学者开始反思心学弊端,他们反对政治与学术上的专制,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这其中,顾炎武的言论最为激烈。他在《日知录》中说,宋明以来学者不学习六艺,不考证百王之典则,不了解当代之事务,整天倡导
“明心见性
”这样的空话,不为
“修己治人
”的实学,最终只能导致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福州荡覆,宗社丘墟
”的结果。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便是以有俾实用为目的的著作,该书详细记述了各地疆域、形胜、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情况。
——改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本)》
材料三
在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以
“名节相高,廉耻相尚
”为视角,指出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社会氛围。 两宋士大夫
“讲求
‘内圣外王
’,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
”,请结合朱熹的相关学说加以扼要说明。(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顾炎武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指出顾炎武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并简述19世纪40—60年代顾炎武这一思想在爱国士人中的发展和运用。(5分)
(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并高度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使全党认识达到一致并增强全党团结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在推动革命进程方面所起的作用。②回顾历史,写出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持者及通过的会议。以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党的思想建设为视角,扼要阐述该《决议》的重要历史贡献。(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