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2999

一、单选题

1.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 三皇五帝 的古史系统。 三皇五帝 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

A.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D.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

2.

表1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  )

表1

记述

出处

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过六月,夺侯,国除

《史记·高祖功臣者年表》

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

《汉书·王子侯表》

汉成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坐……贷谷息过律免

《汉书·王子侯表》

A.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B.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

3.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 东夷 来人,设慕义里接收 西夷 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4.

表2是五代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表2

政权

存在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建立者身份

后梁

907923

开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洛阳

李存勖

沙陀族,河东节度使

后汉

936946

开封

石敬瑭

沙陀族,成德、天平军节度使

后晋

947950

开封

刘知远

沙陀族,天雄军节度使、枢密使

后周

951960

开封

郭威

忠武军、河东节度使

A.定都开封成为统治者的共识B.节度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C.北方民族矛盾日益尖锐D.统治者缺乏稳固政权的有效举措

5.

图1描绘的是清代(  )

图1

A.商帮主要贸易方向B.人口主要迁移方向C.高产作物传播方向D.粮食主要运销方向

6.

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规定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时,则首次取消了 一体均沾 的条款。这反映出(  )

A.传统的宗藩国家体系逐渐解体B.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压力减轻C.清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D.洋务运动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7.

1900年,上海《江南商务报》发文章称 欲兴商务,必以各设商会,始行之有效;各商会再联一十商会,庶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内可与政府通商人之情况,外可与各国持商务之交涉,非设商会不为功也 ,成为当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舆论。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A.商人的群体意识开始形成B.商团组织逐渐走向近代化C.商战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D.设立商会已成为民间共识

8.

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在宣传自己革命主张时反对照搬西方的一套,热情介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前后,他则更注意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补充其革命建国学说。孙中山此举意在(  )

A.为国共合作奠定思想基础B.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推动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D.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9.

面对轴心国集团的军事威胁和侵略扩张,1941年2月美英两国举行秘密会议确定了 先欧后亚 的战略方针。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并未因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仍坚持这一战略。这主要是由于(  )

A.美国与英国的战略目标完全一致B.中国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C.日本战略重心仍在中国敌后战场D.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压力减轻

10.

1961年9月,中央公布《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指出工资形式应当按照实际情况执行,凡是需要和可能实行计件的,应当实行计件工资制,在保证劳动定额合理的前提下,不限制工人的超额工资。这一规定旨在(  )

A.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B.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C.克服人民公社的弊端D.加快重工业发展速度

11.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12.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女王为其颁发了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和亚洲的贸易特权;但是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取消了它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3年又取消了其全部贸易业务。这一转变说明(  )

A.垄断资本主义阻碍经济发展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政策的调整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增强D.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走向完善

13.

1921年5月,苏俄与德国签署贸易协议,1922年4月,两国又签订《拉巴洛协定》。根据协议,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经贸关系,相互放弃战争赔偿。苏俄这一举措意在(  )

A.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B.集中力量解决国内战争C.引进德国技术加快工业化建设D.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14.

表3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表3

地区

国家

主要史事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印尼

印尼民族大起义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  )

A.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改变B.斗争的性质具有差异性C.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5.

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其中第301条的核心内容是 当美国认定自己的贸易权利遭到外国侵犯时,美国可以立即采取行动消除这些侵犯 。自此以后,美国据此屡次启动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调查。这客观上反映出(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B.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C.美国对世界贸易的支配力增强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唐宋里坊制演变

从先秦到北魏,中国城市的居住区被称为 ,里周围有围墙。东汉后期开始出现 的称呼并逐步取代了里。中唐以前,国家权力通过里坊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家庭。 坊正 是国家设置的基层官职,管理职责明确。里坊内严禁商业交易,民户不能临街开门,城市街道严禁侵占, 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 。坊门昼开夜闭,禁止市民夜行, 诸犯夜者,笞二十
中唐以后,里坊制开始受到冲击并逐渐瓦解。城市中出现了 侵街打墙,接檐造舍 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 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宋初曾试图恢复隋唐的里坊制,重建坊墙,最终认识到 侵街 潮流势不可当。坊墙逐步被废除,商业店铺纷纷沿街而建,街巷最终取代了里坊,形成《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景象。同时,坊作为基层管理单位依然存在,但 坊正 的功能大大弱化。各类社会组织也从最初的 里社(会)合一 走向 里社(会)分离 ,并进一步蓬勃发展起来。

——据郑国《唐宋里坊制演变及其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唐宋里坊制演变 做出合理的解释。(14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入党为荣

20世纪20年代,知识青年一跃崛起为时代发展的急先锋。而青年学生每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荣成为这一时期蔚为独特的社会现象。这其中,许多知识青年是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
在1926年前后,由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约占共产党员人数的3%。广州作为当时国民党的大本营,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占广州中共党员总数的1/7,占知识分子党员的3/4。而且,伴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多。出现如此流动,与国民党内部组织结构不严密、党部运作低效率,使得 党力 不彰成为一个严重的痼疾有关。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政党,不仅对知识青年的入党严格慎重,而且以铁的纪律加以约束。其时,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 吃苦的工作我们自己争来做,占小便宜的事情让给他们 。尤其是有 做官倾向 的党员,被斥之为 腐败堕落 机会主义倾向 ,共产党要求 严厉取缔 。这种鲜明反差引发了富有革命热情的知识青年的强烈共鸣。

——摘编自杨东《近代史上入党为荣的社会现象回眸》

谈谈你对20世纪20年代知识青年 入党为荣 社会现象的理解。(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新灶神画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供年节时张贴以供祈福纳祥、驱神辟邪及装饰之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掀起旧年画改造工作。图2为凤翔县新式历头灶神画(历头中年历气节表未印),是当时年画改造初期的尝试之作。

图2

年画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有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 生产模范 劳动英雄 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题有 民主家庭 四字,左右梁柱上题有 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 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两个童子肩扛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持斧拄锄,寒暄正浓。

——张春霞《从〈民主家庭〉看新中国初期凤翔年画图像之变》

概括指出新灶神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3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75年、1882年、1885年,相继颁布三部《工人阶级住房法》;1890年、1894年、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1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