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29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乡镇自治施行法》,但区乡政权建设并没有实现制度设计的目标,导致国民政府对乡村管理的脱离。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晋察冀边区根据地,成立了边区政府。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晋察冀边区区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闾邻长选举法》等文件。1938年3月,边区政府发布了第一次村选命令,边区各村镇随即掀起民主选举村长的浪潮。据统计,晋察冀边区有8000多个村庄进行了民主选举,参选村民占40%—50%。阜平被称为
“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
”的地方,毛泽东亲自授予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
“模范抗日根据地
”的光荣称号。
——摘编自陈新海《试析20世纪四五十年代冀西地区乡村基层政权建设》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家开始对农村社会原有的治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改革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和分配权下放给农民,由农民自主地安排生产和生活;二是废除了
“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体制,由乡镇政权组织行使国家管理职能,在乡镇以下建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
——摘编自杨弘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察冀边区村镇组织建立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其意义。(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