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228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C.在多地区同时出现和发展D.缺乏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

2.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  )

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

3.

《魏书·刑法志》记载: 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列。 这表明魏晋(  )

A.国家治理体现律令的儒家化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法治成为政府管理主导方式D.尊老敬老行为蔚然成风

4.

阅读《汉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分布表》,据此可知(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北人口交流频繁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C.经济发展民族交融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5.

清朝视周边民族与中原为一体,在治理政策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下图所示,这说明清朝(  )

A.民族治理体现因地制宜B.民族交流互鉴趋于多元化C.民族平等政策得以彰显D.民族事务管理走向法制化

6.

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 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C.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7.

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 这段叙述表明辛亥革命(  )

A.得到了民众普遍支持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指明了中国发展方向D.存在着一定历史局限

8.

阅读《不同时期党员构成情况图》,对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破裂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7名,超过了三分之一。当选的徐特立(共产党员)立即声明,请求 退出 ,并按原选得票多少,递补了一位非党人士。这一举措(  )

A.推动了解放区行政区的设置B.适应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需要C.调动了农民参政议政的热情D.促进了边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先后于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1年四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四次演讲的主题分别是 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亚洲的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 。这表明中国(  )

A.重视睦邻友好外交B.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D.推动了世界合作共赢与发展

11.

西欧城市兴起后,为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选择了支持封建王权,而封建王权则赐给城市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城市与封建王权的这一关系体现了双方(  )

A.共同建立民族国家B.联合完成国家统一C.相互协作对抗教会D.协同限制贵族特权

12.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B.商业革命带来的影响C.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D.世界市场确立的途径

13.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材料最能说明(  )

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

14.

《共产党宣言》指出: 雇佣劳动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识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这段材料(  )

A.强调当时阶级矛盾非常尖锐B.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C.揭示无产阶级新的斗争策略D.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5.

下图为1937年与1948年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所占百分比。其变化原因主要是(  )

A.浮动汇率制的确立B.黄金市场投机的泛滥C.金本位体制的崩溃D.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6.

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观点

理由

苏联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

斯大林的侵略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

美国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

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

美苏都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

冷战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

A.观点的争鸣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学者的不同立场影响了冷战评价C.观点不同反映历史研究的复杂性D.冷战起源是冷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文官体系萌芽于西周时代,秦始皇时代的文官制度已极为庞大,极有效率,不过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秦代文官制度终究只是工具性的。汉朝尤其在汉武帝时大力打击社会势力,国家得胜的结果是发展出察举制度。察举使各地的俊杰之士进入政府,政令也经由各地俊杰之士达到各地,文官体系也同时获得了儒家意念。照理说,文官体系应该与国家互补,但因为文官体系具有儒家意念的目的论,所以与王权实际上不断有对峙的紧张。专业的官员总是怀有儒家的理想,碰到不合理的现象时,国家的文官体系就会用社会的后援力来与王权对抗。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材料二
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制而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原因在于,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在西方社会倡导 自由、平等、博爱 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 机会均等 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方国家基本上经历了从中世纪向近代化的转型,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西方的文官考试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即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体系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选官制度的变化。开结合所字知识,分所其变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读读你从中西文官体系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积谷备仓是古代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下表为从隋朝到清朝粮仓经历的主要变化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从隋朝到清朝粮仓经历的主要变化

朝代

粮仓设置时间

名称

所在地

存粮来源

管理和监督

隋朝

585

义仓

捐献

社长

唐朝

627

义仓

附加税

北宋

963

义仓

州县

附加税

地方官

南宋

1181

社仓

乡村

捐献

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元朝

1269

义仓

附加税

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明朝

1529

社仓

附加税

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清朝

1654(1679

义仓

社仓

城镇

集市

捐献

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萧公权《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

提取表中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给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伟大觉醒催生了改革开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成为 世界工厂 。我国于1999年跨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曲青山《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前两个峰值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视角分析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7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据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句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包含的矛盾。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