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无锡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42 浏览数:1008

一、单选题

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  )

A.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特征B.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C.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产物D.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

2.

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反映出西周(  )

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国家政权趋于严密D.逐渐抛弃商朝制度

3.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时,参加会盟的诸侯国只有齐、鲁、宋、卫等七国,周王派代表参加。到了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践土会盟时,参加的诸侯国增加到九国,周王也被晋文公 来参加会盟。这反映出(  )

A.天下一家的理念日益强化B.君主专制体制逐渐趋向于成熟C.宗法分封制逐步遭到破坏D.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

4.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一主张(  )

A.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B.体现了对孔子 德治 思想的发挥C.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D.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5.

图6为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统计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图6

A.铁制农具制作工艺高超B.铁业官营制度的时代进步性C.农耕文明获得长足发展D.大一统局面促使铁农具产生

6.

东汉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三公之一),不再负责监察之责,而任其原属下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并将御史中丞改置为少府(管理皇宫事务)之属下。这一变动表明(  )

A.中央监察制度完善B.家天下局面开始出现C.专制皇权得到强化D.丞相的监察权力削弱

7.

(2021·天一大联考 皖豫名校联盟体 高三第二次考试·3)汉代,儒家继承了荀子的重 思想,既不一味地排斥严刑峻法,也不一味地渲染道德仁义,而是将 德治 法治 相结合。这种做法(  )

A.背离了孔孟主张B.促进了儒学法家化C.开启了儒法融合D.迎合了政治需要

8.

如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的目录(部分)。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  )

A.思想解放B.文化东传C.推行汉化D.政治变革

9.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选定一稿,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敕书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才算合法。这一规定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强化了君主的决策权B.提高了门下省的地位C.扩大了官员的自主权D.提升了政策的合理度

10.

唐初,赋税征收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唐中期,政府推行了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的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  )

A.均田制遭到破坏B.自耕农的发展壮大C.社会结构的变化D.人头税已经被废除

11.

唐代朝廷经常举行儒释道三教讲论,由皇帝担任主持人,参与辩论的是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 通人 。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因此开始兼明三教。这(  )

A.反映了唐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B.巩固了唐代儒学的统治地位C.导致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混乱D.说明统治集团统治思想动摇

12.

有学者把唐代的藩镇根据分布特点大致分为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等,其中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4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这种藩镇(  )

A.导致唐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C.形成源于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大D.使唐朝迅速走向灭亡

1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写到: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以下体现材料中 宋之于唐 一切 因循承袭 的是(  )

A.同中书门下平章事B.转运使C.通判D.三司使

14.

早期契丹贵族的墓葬中,葬具多用石棺,陪葬品中模仿皮囊的鸡冠壶数量众多,还常伴有成套的武器及完备的马具。中晚期契丹贵族墓中,葬具多用木椁,鸡冠壶被黄釉瓷器和景德镇影青瓷等取代,马具简化,武器消失,仿木建筑和斗拱壁画增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稳步发展B.游牧生活的消亡C.契丹贵族生活奢靡D.南北文化的交融

15.

郑永年曾说: 一旦有问题,就要中央干预。但干预过多了,发展就缺乏了动力,于是又再去强调地方政府的作用。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集权和分权间的恶性循环。 中国古代将中央干预和地方发展兼顾得较好的是(  )

A.西周封邦建国B.西汉郡国并行C.宋文臣做知州D.元推行行省制

16.

下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盛。下列选项中对此画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画描绘的时期的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B.此画集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C.画面反映了当时的市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管理D.玉米、甘薯等农产品在此画描绘的时代有可能出现

17.

唐律规定 奴婢比之资财 律比畜产 ,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 女使 。这反映了宋代(  )

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D.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18.

(2021·全国百强名校 领军考试 12月联考·6) 朝贡贸易使明清海洋经略方式具有政治不平等性、经济内耗性和发展不可持续性,也注定其存在的短暂性,以致郑和之后,中国远洋船队再未越过马六甲,甚至南海一带也少见中国舟迹帆影。 据此可知,朝贡体制产生的后果是(  )

A.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B.致使中国逐渐丧失远航动力C.直接导致闭关锁国政策出台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9.

苏州碑刻博物馆《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雍正十二年,苏州城内从事纺织业的机匠发动大规模聚众 叫歇 (罢工),最后以机户在改善机匠待遇的基础上,呈请官吏行文 永禁 叫歇 告终。这反映了(  )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20.

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该新思潮(  )

A.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B.摆脱了儒学束缚C.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D.受启蒙思想影响

21.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君主专制的发展

22.

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了一次起义打入北京皇宫,嘉庆帝事后痛心地说: 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乎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导致这种政治乱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之下的天朝上国观念B.理学思想束缚下官员道德素质下降C.专制集权体制下各种矛盾激化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保守心态

23.

如图邮票中的 伊敦号 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1873年该船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该材料表明(  )

A.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经济转型C.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D.维新变法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4.

有学者认为:清朝统治者打败了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分裂分子等本国的挑战者,如果不是面临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循前例,清王朝的统治也许还能延续。材料意在说明清朝灭亡的原因在于(  )

A.清廷面对民族危机缺乏根本性变革B.农民起义的打击C.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D.边疆危机的加深

25.

它(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其中在政治方面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是指:(  )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26.

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进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恰当的是 (  )

年份

食物及饮料

原料

制成品

金银

1913

01%

1243%

6145%

911%

1919

09%

1745%

5719%

1427%

1927

65%

2413%

4633%

889%

A.中国的制造业能力有了一定提高B.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C.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途径D.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27.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伟大开端,写中共党史、写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写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发展史、写新文学史等都要从这里开头,这是毫无疑义的 是指(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共一大

28.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代表。荣氏兄弟倾注了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其资本的发展也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这里主要体现了(  )

A.企业发展应走公私合营道路B.企业应抢占可靠而稳定的市场C.企业发展应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D.企业要注重发展教育

29.

王会悟在回忆录中说: 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 对该史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该史料有待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B.作者亲身经历说明该史料真实可信C.回忆录属文学作品没有历史价值D.该史料完整地记录一大迁址的原因

30.

1928年1月,时任中共江西农委书记的方志敏,组织 农民革命 ,创建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用暴动的方式推动根据地和游击区波浪式的扩大,毛泽东称之为 方志敏式 。这种革命模式重在(  )

A.推动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B.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C.动员革命队伍的战略转移D.指明创建人民军队的方向

31.

如表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磐石游击队时期

以上总计七名,不知姓名者共二十余名

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

以上总计二十二名,不知姓名者共约百九十余名,共合二百一十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时期

以上共计二十九名,不知姓名者共约二百五十余名,合共二百八十余名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32.

(2021· 皖赣联考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11)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谈判 。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 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 的新闻。接着,蒋介石又连发两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 共定大计 ,且言 已准备飞机迎接。 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  )

A.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B.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C.博取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D.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

33.

1949年11月,不法资本家哄抬米面价格,制造混乱,人民政府用调运粮棉、有序抛售物资的经济手段,平抑物价,稳定了市场。由此可见(  )

A.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能力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机已经成熟C.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D.平抑物价是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

34.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王牌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此战役(  )

A.反映美国的霸权已经衰落B.发生在两极格局形成之后C.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D.彰显新中国保家卫国决心

35.

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 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 该日记可以佐证(  )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

36.

美国国务院在评估某次会议时认为,周恩来在说服其他代表团相信与中国和平相处的可能性方面,取得了成功,他用非常温和的方式,为中国进入联合国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新中国(  )

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B.首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并坚持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D.放弃 一边倒 外交政策

37.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3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新时期的中国 (  )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B.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C.市场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38.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

39.

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 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 两弹 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 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B.科教兴国 战略的推动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40.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  )

A.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B.解决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社会主义 问题
C.解决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 的问题D.解决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材料阅读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直道 这一古代军事高速公路 。直道起于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1800秦里。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对秦始皇来说,直道是他实现中华帝国梦的重大工程。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直道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指出与秦代相比,元代陆路交通的变化。(3分)
(3)简述古代交通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3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1979年以前,梨园公社的小岗生产队是凤阳县出名的穷队。 工值一毛九,吃粮一百九 就是那时这个队社员常年的收入水平……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摘编自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千到户的典型调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前后粮食生产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例如财政和外汇收入实行定额包千,在计划、物价、劳动工资、企业管理和对外经济活动等方面,扩大地方权限,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1980年3月)

(2)根据材料二说明经济特区 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