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徐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638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后岗三叠层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说明(  )

A.石器时代生产发达B.商代晚期阶级产生C.氏族社会文化多元D.中华文明发展延绵

2.

汉昭帝时期,部分官员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批评汉武帝时期的政策 与民争利 ,违背了古代圣贤 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 的信条。他们批评的政策应是(  )

A.打击豪强B.改革币制C.盐铁官营D.重农抑商

3.

宋人钱彦远上书称: 臣闻隋唐之制,有赋、租、庸、调四者之入。自杨炎变两税法,天下称便。 天下称便 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  )

A.加强了人身控制B.简化了税收名目C.缩小了征税范围D.降低了赋税税率

4.

宋朝通过政策倾斜,对偏远地区的士子给予特殊照顾,布衣出身的进士比重大为增加。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录取的601名进士中,有417人出身布衣。这说明宋朝科举制度(  )

A.加速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B.扶植布衣士子打击门阀氏族C.提升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D.改进选官方式实现公平公正

5.

下表是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我国的情况,这些农作物的传入(  )

农作物名称

传入情况

玉米

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秘鲁,16世纪70年代,从中亚沿丝绸之路引入中国,19世纪以后,玉米种植出现了遍山漫谷皆苞谷的景象。

甘薯

原产于南美洲,主要用作蔬菜、粮食。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省都已有甘薯。

马铃薯

原产于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由于耐寒、耐旱,在我国南北得到广泛种植。

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C.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D.推动了经济格局的改变

6.

有学者指出: 这场战争签订的几个条约彻底打碎了中国自以为是的封闭体制,二十年蹉跎徘徊后终于踏上向西方看齐的轨道,外国人员在条约保护下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出入。 这场战争 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规定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这一规定(  )

A.促进了农业发展B.调动了生产积极性C.反映了平均思想D.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8.

辛亥革命后,有些地方士人谈到孙中山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甚至视共和与帝制无甚区别,且时以帝制之观念解释共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B.封建帝制尚未废除C.民主宪法尚未制定D.封建势力污蔑革命

9.

下图为日本媒体对中国某一重大事件的报道。这一事件(  )

A.起源于中日甲午战争B.得益于革命政党领导C.推动了民主革命转型D.促成了国共合作实现

10.

1938年11月南岳军事会议召开,国民党军训部部长白崇禧提出: 第一期作战,我们用正规战术,与日军打阵地战,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第二期作战我们要改变过来了,我们要以不规律的游击战、运动战为主,配合必要的阵地战,交互为用,造成最有弹性的持久的战法 。这表明国民党(  )

A.依然强调阵地战的主导地位B.调整作战方式争取持久抗战C.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敌后游击战术D.努力借鉴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11.

电影《长津湖》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中长津湖血战的一幕。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经过五次战役,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  )

A.标志着中国第一次抗击外敌赢得完全胜利B.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东方的宣言书C.为开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创造了条件D.确立了中国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12.

2021年96岁的郭全兴老人在回忆70年前的某次运动时说: 获得土地的农民抱着土啊,就上坟跟父母说,爹啊、娘啊,多少辈子没有地啊!咱们这回有地了。 该运动(  )

A.确立了土地公有制B.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C.推动了工业化运动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1958年,徐州市全国劳动模范冯景谦将截煤机截盘由1.8米加长到2.8米,一年为国家增产煤炭12.3万吨。这体现了当时劳动者(  )

A.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B.敬业守信的优秀品质C.敢于改革的创新意识D.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14.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取得成功后将经验推广全国。这表明兴办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索新型发展模式B.加快中外经济融合C.促进特区自身发展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5.

下图是2005—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图,图片信息说明(  )

A.新时期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初显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实现D.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其中 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指南是(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 五方 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 同源同祖 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

——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 民族融合 的举措及影响。(6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 坚船利炮 轰开了中国的 大门 ,轰破了国人几千年 天朝上国 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 发逆 之患,还要应对 洋人 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欲图根本之变革 ,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 举步维艰 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及共同结果。(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们发动的这场 思想运动 的原因及主要内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趋势。(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反动阶级及其外国的主子们长期盘踞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使得城市中的反动势力十分强大。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使得城市中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虽然市民比较普遍,但生产和经营基本都以家庭为主,思想极其狭隘。革命要想发展,必需重视对落后的农村的改造,必需充分团结好农民阶级。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材料二

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及开辟的革命道路(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及表现。(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的 社会变革 及其巨大成就。(4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一边倒 的政策,不是单纯的在国际斗争战线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外交战略,它是一种基于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的深切认同、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党情、国情独立自主地做出的正确战略抉择。

——杨云龙、肖昊宸《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原因再析》

材料二
由于历史问题、社会制度等原因,到50年代中期,中国的周边国家对新兴的社会主义中国仍持恐惧或怀疑的态度。斯大林的逝世与朝鲜战争的结束使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东西方关系开始缓和,出现了和平共处的可能,适用于处理国家间交往的 新方针 应运而生。

——齐建华《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

材料三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 一边倒 政策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 新方针 ,说明其历史意义及外交实践。(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及举措。(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