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胡广等人编写了官学教材《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并将三大全刊赐天下。自此,三大全成为全国各类各级学校的核心教材。《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五八记载:“(此举)使天下之人,获睹经书之全,探见圣贤之蕴……使家不异政,国不异俗。
”
——摘编自刘爱华《明清时期学校教材研究》
材料二
1877年5月,传教士在上海成立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
”,旨在为教会学校及洋务学堂编译用于课堂教学的文本资源。由此,正式诞生了中国近代编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组织,
“教科书之名自是始于我国矣。
”到1890年,据统计,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共出版、审定书籍图表98种189册。其中,供给学校教学采用的教科书有数学类8种,科学类45种,历史类4种,地理类9种,道学类(包括哲学和宗教)19种,读本类1种,其他12种。
——摘编自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早期学校教科书》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主要汲取了苏联经验、延安经验和民国经验。1950年12月,我国组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全国调入一批高水平人才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实行中小学教科书国家统编制(又称
“国定制
”),即
“一纲一本
”教科书政策。1996年10月,根据需要,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对
“教材审定制
”作出了详细安排及规定。
——摘编自卢德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政府编写官方教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编译教科书的活动。(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教科书政策调整的因素。(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