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2412

一、单选题

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有学者认为,夏朝使中国的早期国家形态由邦国转变为王国。王国的王权,不但支配着王邦(王直接统治的地区),还支配着从属于王邦的属邦。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夏朝时(  )

A.诸侯国君权力得到巩固B.血缘纽带关系不断增强C.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族邦联盟变为天下共主

2.

汉初,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中央财政薄弱。汉中央将权力适度下放,令诸侯 掌治其国 各务自拊循其民 ,调动了王国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汉初,这一举措(  )

A.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B.体现无为而治的思想C.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D.加剧了国家财政困难

3.

佣书是我国古代贫困知识分子受雇为官府、私人、寺观、书商等进行抄写活动而获取报酬的行为。它形成于汉,发展于南北朝,繁荣于隋唐,自宋以来有所衰退,但仍继续存在。由此可推知,佣书业(  )

A.深受科举制度的影响B.较早出现新型生产关系C.有利于文化薪火相传D.促进了中国印刷术革新

4.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口明朝时最高为7000万,清乾隆时相继突破2亿、3亿,至鸦片战争时已达4.1亿 .。耕地面积也在逐渐增长,明朝耕地面积最多时超过8亿亩,清朝则可能超过10亿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B.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入C.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D.国家政策鼓励垦殖荒地

5.

为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申报》等英资报纸通过有选择地刊载社论乃至编造谣言等方式阻止清政府为西征借款。而李鸿章也屡屡参考《申报》等 外国新闻纸 ,在 海防 塞防 之争中提出了放弃新疆的主张。这主要反映出(  )

A.清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B.部分清朝官员对外国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C.中国报刊业的繁荣景象D.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经历重重艰难险阻

6.

1930年,丝业大王薛寿萱在无锡成立蚕桑模范区,以低于市价5分的价格向农民发放改良茧种,并以每担高于土种茧5—10元的价格收茧,鼓励农民试育良种蚕,为薛家丝厂供应优质生丝。这一举措说明(  )

A.工业发展带动副业革新B.企业家积极革新营销的模式C.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潮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7.

共和国 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演变过程。 共和国 名称的变化体现了(  )

A.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C.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调整D.中国近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8.

1964年,中央批准在全国试办第一批托拉斯企业。次年刘少奇指出,托拉斯可以有三种模式:一种是紧密型,人权、财权全部统一,工厂全收;另一种是半紧密型,只统一计划。价格、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第三种是松散型,只管计划、安排任务、交流经验。这表明我国试办托拉斯是为了(  )

A.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B.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发展要求D.迫切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

9.

根据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述, 如果在厮打、混斗或拳击中,一人将他人杀死而这事发生于公开的竞赛里 ,则可以得到法律的宽恕。 但这不得适用于奴隶,因为只有生来自由人才能进行公开竞赛 。这反映了古罗马(  )

A.法律涉及范围广泛B.法律渗透自然法思想C.体育竞技精神发达D.体育竞技具有阶级性

10.

1790年后,雅各宾派的工程师皮埃尔·杜梅埃领导成立了法兰西地图集公司,不仅在出版领域同旧制度时期的桑松、卡西尼等展开竞争,印刷《国民地图集》《口袋国民地图集》等出版物,对正在形成中的公共舆论和市民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致力于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清晰、准确和印制精美的教材。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法国(  )

A.殖民扩张推动地图学不断进步B.工业革命进展迅速C.意识到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D.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11.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人物

主张

威廉·狄尔泰

高举精神科学旗帜,重视历史研究中人的潜在意识和非理性力量。

马克斯·韦伯

通过理解影响人行为的意图、动机、情感、意志等来把握社会。

叔本华

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人的意志而不是理性。

尼采

提出上帝死了、超人哲学,认为人要依靠自己的意志来战胜一切。

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B.资产阶级不满政府统治C.现代主义文学流行D.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

12.

从1949年开始,美国严格限制西方各国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战略物资、高技术产品。1970 年,尼克松提出以 伙伴关系 实力 谈判 为三大支柱的 和平新战略 ,与东方 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冲突 。这反映出美国(  )

A.调整了经济垄断的手段B.遏制社会主义一以贯之C.改变了称霸世界的战略D.意图加强与日欧的联合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胡广等人编写了官学教材《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并将三大全刊赐天下。自此,三大全成为全国各类各级学校的核心教材。《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五八记载:“(此举)使天下之人,获睹经书之全,探见圣贤之蕴……使家不异政,国不异俗。

——摘编自刘爱华《明清时期学校教材研究》

材料二
1877年5月,传教士在上海成立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 ,旨在为教会学校及洋务学堂编译用于课堂教学的文本资源。由此,正式诞生了中国近代编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组织, 教科书之名自是始于我国矣。 到1890年,据统计,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共出版、审定书籍图表98种189册。其中,供给学校教学采用的教科书有数学类8种,科学类45种,历史类4种,地理类9种,道学类(包括哲学和宗教)19种,读本类1种,其他12种。

——摘编自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早期学校教科书》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主要汲取了苏联经验、延安经验和民国经验。1950年12月,我国组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全国调入一批高水平人才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实行中小学教科书国家统编制(又称 国定制 ),即 一纲一本 教科书政策。1996年10月,根据需要,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对 教材审定制 作出了详细安排及规定。

——摘编自卢德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政府编写官方教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编译教科书的活动。(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教科书政策调整的因素。(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五个历史事件任意一个之前或之后增加一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伯克 源于突厥语,后发展为新疆地区官职的泛称。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在原有伯克制度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乾隆密谕言及 阿奇木伯克不过办事大员,勿许自称诺颜,私收贡赋。即阿奇木等缺出……不准世袭 。同时一改以往伯克政教不分之弊端,谕命各级伯克务必以民事为任,宗教各守已任,不得互相牵涉。《回疆则例》明确规定: 回疆三品至五品伯克缺出,由参赞大臣拟定正陪,奏请补放。凡本城阿奇木伯克及各城庄阿奇木、伊什罕伯克,均令回避本处。 清政府根据各地伯克品级的高低给他们一定的土地(亦称俸禄地或养廉地)和种地的农奴,作为他们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主要物质来源。伯克虽多由回疆贵族出任,亦应根据朝廷的朝觐规定,定期进京朝觐皇帝,以示忠心。新疆设省后,伯克制度被正式废除。

——摘编自苗普生《伯克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伯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伯克制度对清政府加强新疆地区治理的积极意义。(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也可以说国际社会是国际法的社会基础。20世纪上半叶不到30年的时间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战后,人们痛定思痛,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社会,尊重主权、推崇主权平等的国际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有了联合国,它成为推动国际法发展的中心。国际法的主体大大增加。过去国际法只适用于少数欧洲国家,现在联合国会员国就有192个,全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过去国际法涉及的主要是战争与和平,现在国际法遍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而且出现了国际法的新支,如国际航空法、外层空间法等。不仅国际法内容充实了。有了更多的原则、规章和制度,而且国际法的的基本原则也逐步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陈钟玮《国际法的起源和新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表现,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原因。(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马毛姐,安徽无为人,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 渡江英雄 。渡江战役前夕我军到达长江北岸后,广泛向当地船工和群众宣传我党的政策,同时积极筹集渡江船只。在解放军召开的渡江誓师动员大会上,年仅15岁的马毛姐第一个站出来报名参加渡江突击船小队。手臂中弹的她依然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1951年,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她。1957年,从巢县(现为巢湖市)速成中学毕业后,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从不以功臣自居,积极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先后在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等单位工作。文化部门以马毛姐为原型,拍摄出了享誉全国的电影《渡江侦察记》。2021年,马毛姐被中共中央授予 七一勋章

——摘编自贺黎《伟大的历史事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毛姐事迹广为流传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