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4 明代农牧战争频次与气候冷暖变化关联图
图5 明长城主要修建时间同气温变化 图
——据同杨阳《长城与草原威胁——明代农牧战争、长城修建与气候冷暖变化的关系》
材料二
长城不是一条单纯的墙体,战国秦汉时期与长城配套的设施包括边城、障城、烽燧、邮亭等,构成了烽燧、屯田、仓廪、邮驿交通和野战驻军五大体系。其功能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阻碍游牧民族的南下,将农耕生产方式向北方推进并加以保护;二是通过烽燧预警、信息传递、道路连接,强化了长城的一体化建设。明代在长城沿线设立九边重镇的同时,又在长城南北交通要道上建设了一批著名的马市和关城,如杀虎口、张家口等。长城既强调其守边的功能,也注重其通关功能。自战国秦汉时期,长城沿线就有马市存在。明代隆庆和议后,马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除了政府组织的大型马市外,一些交通便利的边关墩堡也逐渐发展成农耕、游牧民族贸易往来的聚散地。
“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汉唐以来所未有
”。到了明朝末年,
“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中原
”。明后期边将方逢时作诗云:
“雁门东来接居庸,羊肠鸟道连崇墉。关头日出光瞳昽,于今喜见车书同。
”这种情况延续到清代。
——摘编自王绍东《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
材料三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高牧畋(古指种田或打猎)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
——摘自脱脱等《辽史》 (1)读图4、图5,提取其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长城的历史功用。(5分)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启示?(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