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部分地市高三毕业班4月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957

一、单选题

1.

相比西周文献的简单记述,东周各类著述中关于禹的记载颇为丰富。除治水事迹外,禹还被塑造成征伐无道的圣王、舜的圣臣或带有神秘色彩的远古英雄等形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维护周礼是诸子的相似诉求B.禹的人物形象由史家凭空塑造C.传世文献大多偏离事实真相D.历史人物的塑造反映时代需求

2.

秦律规定:若有人在大道上杀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不加以救援的,应罚缴铠甲两套;若能抓获逃亡盗贼,抓捕者可得其所携钱财。由此可见,秦朝(  )

A.传承尚武的社会风气B.注重法治建设以教化民众C.确立严苛的法律体系D.强调社会责任以维护安定

3.

南北朝时期,弥勒形象与其他传入中土的诸佛、菩萨相差无几,光照寰宇、端庄肃穆;到了唐末五代,则变为身矮腹白、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这一转变主要反映当时(  )

A.佛教信仰的中国化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C.政府力倡弥勒信仰D.民众心理更趋乐观

4.

汉唐时期,官员逢父母丧,往往停职守孝,甚至有 哀毁 的自残行为。唐末宋初以后, 哀毁 的现象减少,匿丧和利用各种手段不守丧者越来越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选官制度的演变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域外文化的影响D.理学兴起引发伪善之风

5.

洪武年间朱元璋下谕, 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并列出朝鲜、日本、越南等15个 不征之国 。朱元璋此举(  )

A.改变了重典治乱的国策B.旨在构筑稳定的朝贡秩序C.埋下了倭寇泛滥的隐患D.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6.

19世纪后半期以来,列强在华所设邮政机构 客邮 泛滥,1920年中国代表在万国邮联大会上正式提出撤销客邮要求,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了相关议案,不久后大多数客邮被撤销。客邮被撤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侵华重点的变化B.国民政府积极的外交努力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7.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召开黎城会议,提出 统一所得累进税是进步的、合理的税收 ,必须用以 代替不合理的田赋制 。这(  )

A.动摇了封建统治根基B.推动了抗日边区的经济建设C.完善了土地革命政策D.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8.

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朱德在香山签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约法八章,包括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保护公私学校、医院等机构及其它一切公益事业,废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权制度,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等。该布告的主要目的是(  )

A.动员农民积极参军参战B.接管城市以推动解放进程C.展示共产党的优良作风D.确立民主政权的政治基础

9.

20世纪60年代,《人民日报》有多篇文章涉及对印度国际活动的评论。例如发表于1962年的《不结盟的外衣脱落下来了》,指出印度 明目张胆地向美国乞援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逐渐淡化意识形态色彩B.积极践行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C.认同不结盟运动的宗旨D.外交工作深受 左倾 思想影响

10.

表1是江苏省社队企业1978至1981年间的发展状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当时(  )

表1

年份

产值亿元

人数万人

工资总额亿元

交纳税金亿元

1978

6301

24909

940

376

1979

7487

26344

1022

396

1980

10777

31251

1305

521

1981

12381

334

1503

662

A.农村人口流动增强B.国家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C.城乡差距显著减小D.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1.

罗马法有多种来源,图1为其中一种来源所含的三种要素,它的出现(  )

A.体现了罗马平民的政治诉求B.限制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横C.反映了罗马国家的政体演变D.缓和了罗马扩张的社会矛盾

12.

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在位)通过议会颁布12部叛逆法,将某些传统重罪定义为叛逆罪并施以重惩,如拒绝向国王宣誓从蔑视王权罪升格为叛逆罪并处死刑。上述举措(  )

A.旨在维护宗教改革成果B.动摇了专制王权统治C.破坏了王在法下的传统D.重新建构了英国法系

13.

18世纪以前,英国贵族和高层人士把穿中国和印度的衣服当作一种时尚。1700年英国议会却出台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进口染色的棉纺织品。该法令的出台体现了(  )

A.重商主义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要求C.中英关系的恶化D.平民阶层的抗争

14.

1968年,美国有200万人参加反战运动,许多剧作家、歌手积极参与,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逃避兵役,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不满战事扩大而辞职,当年10月美军宣布停战。由此可见,美国(  )

A.冷战政策遭致各阶层反对B.福利政策催生民众厌战情绪C.深陷越战加剧了社会分裂D.结束越战意在缓和阶级矛盾

15.

表2体现了苏联 八五 期间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学者认为,该时期的新经济体制是列宁新经济政策之后最为成功的一次改革。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

表2 苏联八五(1965—1970)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

社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国民收入

社会劳动生产率

74%

84%

77%

68%

A.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探索社会主义的过渡道路C.对消费品生产有所重视D.以行政命令解决实际问题

16.

1985年,德国小说家聚斯金德的《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引起轰动。作者以18世纪的法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奇幻故事,主人公不断作恶只是为了制作梦寐以求的香水,以实现其艺术理想。该小说(  )

A.凸显了对于真理的执著追求B.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行径C.回归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D.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反理性特征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隋至唐前期,绢帛广泛流通。在隋代,绢帛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了铜钱,执行着货币的主要职能。在唐代,政府曾多次下诏,规定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并规定了绢帛的标准定式是幅广一尺八寸,长度以四丈为一匹,五丈为一端。《唐律疏议》规定: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据唐代李冗的《独异志》记载: 唐富人王元宝,玄宗问其家财多少,对曰: 臣请以一缣系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帛未穷 ”。

——摘编自曹祥凤《唐代货币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隋至唐前期绢帛作为货币广泛流通的历史现象。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8世纪30年代起, 大觉醒 运动在北美兴起,基督教各派共同呼吁消除各殖民地之间 不幸的误解和隔阂 ,谋求 和平、友善和仁爱 。英法七年战争以后,英国改变了对北美的土地、驻军、征税和宗教等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满与愤怒。对荼税的抵制造成了对荼的反感,咖啡被加冕为北美 早餐桌上的王 ,社会习俗也随之改变。潘恩的《常识》在1776年再版了25次,以 大众化的文字,彻底改变了殖民地 。《独立宣言》 燃烧起黑人求解放的热望 ,他们踊跃投入到 美国人民反对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但约翰·亚当斯也指出,在独立战争开始时,仍有三分之一的北美人效忠英国。

——摘编自谢丰斋《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的历史探讨》等

材料二
20世纪初,思想界出现了一股 尊黄 思潮。一些杂志印有大幅的 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像 ,有些刊物开始使用 黄帝纪元 。《黄帝魂》等出版物宣扬 欲保汉族之生存,必以尊黄帝为急 。辛亥以后, 排满 尊黄 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露,人们也逐渐从 汉族中心 的思维模式中走出。1919年孙中山指出,汉族要 与满、蒙、回、藏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 。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首次共同公祭黄帝陵,毛泽东亲笔撰写《祭黄帝陵文》,慷慨宣言: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编自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 尊黄 思潮兴起的背景。(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知。(4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18世纪以来西欧经济腾飞时提出,决定经济 起飞 时机的是政治因素。政治结构犹如一个发射器,只有在合适的发射架上,国家经济才能 起飞 。从政治上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使经济 起飞
第一,这个国家必须是统一的,它克服了分裂;
第二,这个国家必须不受外国挟制,也不受外国干扰,它必须是真正独立的;
第三,这个国家必须克服个人专制,不能由一个人决定一切。

——摘编自钱乘旦、陈意新《西方政治现代化道路比较》

运用世界近现代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进行探讨。(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五、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前,清廷设专司管理漕运事务,每年征粮400万石,经由河道解运至京师或通州,供官兵俸饷发放和皇室之用。19世纪中期,漕务浮费空前膨胀,作为战时权宜之计,各省推行漕运改制并希图延续保留,经各方妥协最终形成朝廷定制。漕粮征收之际,各省折征银钱;解运之时,鄂湘赣三省每岁委托轮船招商局用所征银钱在产粮地采买粮米总计13万石,再加江浙两省采买的120万石漕粮,均行海运;而赣湘鄂皖豫五省所征大部银钱直接解运京师。由此,各省民众负担与官员压力大为减轻,节省的漕运成本普遍留作各省之红利。甲午战后,两江总督张之洞推出江浙漕粮改折方案,戊戌政变后即被朝廷全盘推翻。辛丑年间一度谕令全部改折,后又因 京师米价陡涨,采办恐转多费 ,旋即改令江浙两省仍应凑足100万石漕粮由海运京,其余仍改解折银,连同运费凑抵庚子赔款。上述各省的漕运方案,遂成为清末十年的漕运成案。

——摘编自周健《贡赋与市场:19世纪漕运之变革与重构》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漕运体制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漕运改制。(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