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贵州省铜仁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745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以郑国攻占许国,并与鲁国自行交换许国的田地等事件为借口,正式宣布剥夺郑庄公官位。郑庄公就此不再朝觐周桓王。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前来讨伐郑国。这体现了(  )

A.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B.西周分封制度彻底崩溃C.宗法制度难系国家统一D.西周礼乐制仍具约束力

2.

如图是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该图信息反映了(  )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A.士族势力膨胀直接导致西晋灭亡B.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开始向内地迁徙C.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趋势增强D.拉开了边疆少数民族武装割据的序幕

3.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东京开封城茶坊酒肆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相国寺周围是个很热闹的场所,有很多写着 的幌旗在风中摇晃。宋代茶馆的兴盛不仅体现在茶馆分布广、数量多,而且还表现在茶客成分的多样、茶馆种类的繁多、茶馆功能多样化等多方面。这反映出当时(  )

A.坊市分开格局已被打破B.茶肆是城市商业的中心C.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D.市民饮食生活体系健全

4.

明初刊印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是一本看图识字的儿童读物,四字一句,图文对照,书中共收名物三百零八件,图三百零六幅,文字四字一句,每字或每词出一相(图画),图文对照(因此称为对相),简单易学。此类读物反映了(  )

A.儒学的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动摇B.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C.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日益彰显D.商品经济发展形成市民平等观念

5.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 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 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 。这表明(  )

A.俄国强烈反对英法侵略中国B.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开始出现C.西方列强在华矛盾得到解决D.中国边境的领土安全存在隐患

6.

梁启超说: 有为所谓改制者,则—种政治革命、社会改造的意味。故喜言 通三统 三统 者,谓夏、商、周三代不同,当随时因革也。喜言 张三世 三世 者,谓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愈改而愈进也。 据此,梁启超意在说明(  )

A.君主立宪制迎合时代潮流B.借用西学改造传统儒学C.传统的国家观念被抛弃D.维新思想包含一定合理性

7.

1929年,红四军军部颁布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的政策法规,宣布: 共产党对城市的政策是: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 至于普通商人及一般小资产阶级的财物,一概不没收 。该法规(  )

A.促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利于打破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C.保障了红色政区土地革命实施D.开辟了一条新的民主革命道路

8.

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分散了一部分过于集中的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人经济和自由市场有所恢复;在农村,允许一部分生产资料如鱼塘、菜地等可以暂不入社,归原主经营。这表明新中国(  )

A.实行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B.统购统销政策占主导地位C.重视自主经济探索的实践D.苏联经济模式逐渐被抛弃

9.

有学者指出: 雅典的民众领袖几乎每一个重大的政治决议都需要在公民大会中讨论,而每一次公民大会的人员组成以及大众心理都会发生变化,一旦民众领袖未参加公民大会,他对政治的影响就会大幅度降低。 这反映了雅典城邦(  )

A.公民参政议政热情日益高涨B.民主决策缺少规范程序C.直接民主削弱了贵族政治D.权力滥用和误用现象明显

10.

1545~1563年,基督教特兰托大会强调: 借着饼与酒的被祝圣,饼的本质转变成为基督身体的本质,酒的本质被转变成基督宝血的本质 ,并宣布 基督的、圣母的以及其他圣徒的圣像,应该安置在、供存在圣堂里,并予以应有的尊重与尊敬 。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反对信仰宗教B.基督教会礼仪日趋物质化C.消除了神学对社会的影响D.欧洲宗教改革的成效有限

11.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托马斯对农业调整法的修正案,允许政府采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等方法,来增加全国货币流通量和信用贷给量。该法案(  )

A.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B.遵循了美国传统经济理念C.助力了商品外销价格回升D.提升了民众对银行业信心

12.

1992年,英国杂志(经济学家)写道: 美国赞同主张欧洲统一的根据和理由很简单:获得利益和使欧洲分担负……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同时会使它比一个虚弱、分裂的欧洲成为(美国)更好的伙伴……更能够向东传播稳定,促进自由贸易。 此观点强调(  )

A.马歇尔计划利于西欧联合B.西欧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C.美苏对西欧市场争夺加剧D.冷战政策易激化英美矛盾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农村地区就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区。当时,不仅有奠定英国民族工业的毛纺织业,还有就地取材而发展起来的采矿、冶金、制盐、木炭、造纸等行业。其中冶铁和采煤业,经过工业革命之后,成为工业世界初期机械和能源的两大支柱。乡村织布业创造的 新毛呢 ,以其质轻价廉的优势,一举击败行会控制下的城市呢布业,以致城市的工匠和资金纷纷涌向乡村,史称 二次城市兴起 。它绝非一个时期或一个行业的偶然起落,而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乡村工业一改旧格局,成为日后工业革命新的生长点。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上半期,欧美丝织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对中国生丝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对外贸易,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市场体系的扩大。从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蚕丝业和织布业来看,几个乡村工业核心区的形成和发展也都得益于于此。从19世纪、20世纪之交开始,在一些原始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传统的乡村工业开始吸收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在生产组织形式的演进方面,发生许多实质性的变化。不仅传统家庭经营组织的内涵发生改变,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包买商制度蓬勃兴起,各种类型的合作制也开始出现。

——摘编自于秋华《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生产组织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前期英国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乡村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基于近代中国的救亡与民主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出现了多个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救亡与革命相混淆,认为民主革命破坏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自由主义的改良才符合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以李泽厚的 救亡压倒启蒙 告别革命 为代表。第二种观点,救亡实际上是针对作为一国而存在的民族国家存在的拯救,救亡就是要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丁耘认为:救亡与反帝、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大体同位。高力克称这种救亡是一种 民主救亡 。第三种观点,从文化和文明的视野来解释救亡,对于民主的认识有一种世界主义的視角。救亡就是要拯救国家,而传统中国的本质是文化、文明。李杨认为:中国现代 救亡 史,是从文化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化、从传统样式的文明向现代样式的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阅读材料,请围绕 近代中国的救亡与民主 这一主题对材料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新增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12分,要求:看法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20世纪初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1901年清政府实行了 新政 。兴学堂、育人才是新政的核心内容。改书院为学堂,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广遣留学,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中国学子涌向日本,形成留日高潮。留学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新学制的诞生。1902年清政府颁布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虽未实行,却是中国建立新学制的一次尝试。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1905年清政府在各方压力之下,废除了科举制度,封建旧教育在形式上彻底瓦解。待之而起的近代教育日趋完善。1905年中央设立学部,在地方设提学使司和劝学所等,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906年学部颁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教育宗旨,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有政府命令颁布的教育方针。清末教育初步完成了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型,但清末教育改革的研究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摘编自刘建华《清末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教育改革。(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希特勒宣布毁约扩军后,准备重新武装莱茵区,以消除对外扩张的后顾之忧。1936年2月27日,法国众议院批准《法苏互助条约》。希特勒抓住机会,于3月7日采取行动,下令德军3万余人进驻莱菌非军事区。英国自20年代以来一直推行 扶德抑法 的均势外交,此时仍延续这一政策。1933年3月16日,首相麦克唐纳在裁军会议上提出一项被称为 麦克唐纳方案 的裁军公约草案,要求法、波、意三国各自把陆军从现有水平裁减到20万,允许德国陆军在5年内从10万扩充到20万。法国勉强接受该方案的原则。1933年10月14日,德国政府致电裁军会议主席,决定退出裁军会议。10月19日,德国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1935年1月,萨尔区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归属德国。同年3月,希特勒大受鼓舞,决定趁机迈出毁约扩军的第二步。航空部长宣布德国已经重建空军。3月16日德国颁布《国防法》,宣布国防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平时期拥有12个军36个师,共约50万人。此举使得德国扩军备战公开化和合法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德国扩军备战呈现出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德国敢于破坏凡尔赛体系的原因。(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姚崇(651~721年),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一生三次入相。696年契丹入侵河北,形势危急。武则天让朝臣上书,提应对策略。武则天在阅读群臣上书中发现姚崇对问题剖析周密,论理精到,破格提升姚崇为兵邮侍郎。后任武朝后期宰相,受到信任。武则天后期两个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权势膨胀,遭姚崇抵制。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联合桓彦范、崔玄昧、敬晖、袁怒已,趁武则天病重之际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武则天,拥戴唐中宗复辟。姚崇是这场政变的重要幕后人,固定策有助被封为梁县侯。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叛乱后,搞军事检阅,密诏姚崇,提出拜姚崇为相,姚崇向唐玄宗提出针对武则天以来的弊政及历史教训的十条建议,希望皇帝执行。唐玄宗全盘接受了。在任相的三年多时间内,他选贤任能、奖励清廉、厉行节俭、精简机构、惩治贪污、爱护百姓。史载唐玄宗时期 军国之务,咸访于崇 玄宗悉从之,而天下大理

——据赵映林《姚崇:三起三落的宰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姚崇三次入相的共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姚崇的三次入相。(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