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一中高三下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689

一、单选题

1.

齐家文化以甘肃为中心,包含青海的洮河、湟水流域一带,是我国新石器晚期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距今约 4300—3500 年。1975 年,这里出土了目前为止中国最早的一面铜镜,称为 中华第一镜 。铜镜属于一次范模浇铸成型,直径 6.2 厘米,厚 0.3 厘米,镜面扁平,背面中央有桥形钮,钮高0.5 厘米,边缘规整光滑。 中华第一镜 的出土表明(  )

A.冶炼技术领先世界B.早期华夏文明具有多元性C.青铜文明发展成熟D.西北地区是青铜生产中心

2.

汉文帝时允许私人铸造货币,导致钱轻物重。贾谊上书主张统一铸币权,并进一步提出 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 ,由此 货物必平 。贾谊提出的 敛散之术 的关键在于(  )

A.打击私人垄断B.稳定商品价格C.控制货币流通D.增加财政收入

3.

西晋时期 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 ,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 鱼鳖之徒 。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 洛鲤伊鲂,贵于牛羊 的景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北方民族交融加强B.南北饮食习惯趋同C.北方渔业迅速发展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4.

宋神宗元丰改制(1080 年~1082 年)时,对于改革兵制的奏议,宋神宗以 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制维,何可废也 而拒之。宋初, 专命官统之 而设置的职官是(  )

A.兵部尚书B.禁军统领C.枢密使D.节度使

5.

孟子认为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 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据此可知,王阳明(  )

A.背离了先秦儒学传统B.试图重建社会经济伦理C.批判道德沦丧的现实D.发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6.

1884 年 6 月,朝廷下谕: 铁路一事……或可因地制宜,酌量试办。 李鸿章建议先修漕运铁路,反对派官员则认为每年的漕运粮食不过一个月, 其余月份徒为洋人运货生利之需 以修铁路之费规复河运,方是正解 。最终,清政府谕令 暂缓议办 漕运铁路。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国家铁路利权大量丧失B.统治集团内部分化严重C.南北漕运已经无足轻重D.传统治国理念影响巨大

7.

1904 年,清政府颁行 癸卯学制 ,规定:通儒院或分科大学的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则取得生员(秀才)的功名。上述规定的推行(  )

A.有助于各地积极兴办学校B.反映出封建伦理根深蒂固C.旨在弥补科举取士的不足D.满足了新政对人才的需求

8.

毛泽东主持中央农委工作后,提出 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 ,除广州外,应以湘、鄂、赣、豫四省为重点,其次要在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七省全面展开。这一主张(  )

A.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B.适应了团结抗战的需要C.有助于北伐战争的进行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9.

下表是 1962—1965 年资本主义国家自费来华游客统计表(部分)该表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1962

1963

1964

1965

人数单位:人

50

400

1289

3915

所占外国来华游客总数比例

5%

398%

533%

87%

A.中国的外交战略发生调整B.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D.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10.

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 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  )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C.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D.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

11.

政厅是雅典城邦最重要的政治空间之一。公元前 6 世纪,由城邦提供食物,在政厅享用公餐已成为雅典人的一种惯例,其中刺杀僭主者哈默迪乌斯和阿里斯托格通的世代长子,以及泛希腊竞技会的得胜者都可以获得终身公餐资格。这一规定意在(  )

A.强化公民城邦意识B.维护民主政治C.丰富公民生活方式D.凸显人的尊严

12.

中世纪、由于天主教会实施高压政策,英国众多群众体育项目消失殆尽。1537 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立了射箭组织 乔治兄弟会 ,定期召集成员进行训练和比赛,之后这一项目在民间得以广泛开展。这反映了英国(  )

A.人文体育精神的萌发B.民族体育文化的复苏C.全民体育目标的确立D.竞技体育运动的勃兴

13.

表:19 世纪美国外贸出口的商品结构

初级产品(%)

制成品(%)

1820

634

25

1840

723

241

1866

725

236

1880

618

347

1900

413

475

注:初级产品,一般指原料和未加工食品;制成品,一般指经过复杂加工的工业产品和商品。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A.推行自由贸易政策B.主导建立全球贸易体系C.国际经济竞争力增强D.农业发展日益走向衰落

14.

1921 年,列宁提出了国际资产阶级有 温和的 和平主义的 资产阶级和 暴虐的 侵略的 资产阶级之分的思想,并由此认为世界有和平发展的可能。这一看法(  )

A.初步提出了制止世界大战的策略B.促进了反外来干涉斗争的胜利C.推动苏俄与西方关系走向正常化D.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15.

1949 年 11 月,美国推动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即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实行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政府以出口石油,换取西方国家的输油钢管和输油管线设备。到七十年代,苏联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量逐步增加,西方国家则对苏出售高级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材料现象反映出(  )
①多极化发展趋势 ②欧洲经济一体化逐渐加强
③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④资本主义阵营日益分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材料一
清朝建立后,相比起其他方向的边疆,对西北边疆的管治最复杂。康熙年间,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朝终于彻底击溃准噶尔部。1759 年,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完成了版图的大一统。1761 年,理藩院制定了《回疆则例》,次年设立伊犁将军为全疆最高军政长官。在地方治理上,临近甘肃的地区实行府县制,天山北路实行札萨克制,天山南路实行伯克制。清朝还组织移民入疆,在新疆设置了各种类型的屯垦区,包括兵屯、遣屯、民屯等。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大幅度提高,伊犁地区 较之以前,富裕数倍,实与内地无异 。到光绪十年(1884),清朝在新疆建省,至此西北地区与中原的一体化完成。

——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等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的一百多年间,边疆持续往西推进(如下图所示)。伴随着西进的,是一座座新修的工厂、农场、种植园,一条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新城镇。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到了19世纪中叶,西进运动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工业扩张为中心的全方位变革局面。与此同时,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 保留地 。19 世纪末,美国边疆已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其扩张野心继续膨胀。19 世纪末吞并了夏威夷王国;通过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里夺得古巴、菲律宾;还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与欧美列强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

——摘编自丁平《试论美国边疆开发的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治理西北的特点,分析清末新疆建省的意义。(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19 世纪美国的边疆开发。(8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边疆开发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建湖北枪炮厂,后改名为汉阳兵工厂。其生产出的众多兵工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模仿德国毛瑟枪生产的 汉阳造 步枪。 汉阳造 步枪是中国军队长期使用的主力枪械——清末新军、国民党军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都曾大量使用。1928年,汉阳兵工厂改名为 兵工署第一工厂 。1943年迁往重庆鹅公岩,在长江沿岸的石壁上挖凿防空洞厂房,在日本的轰炸下坚持生产。解放后工厂收归国有,改名为 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 。1982年工厂转向民用生产,从日本雅马哈株式会社引进摩托车生产线,成功打造 建设牌 摩托车,至今累计生产1500多万辆。90年代,为响应国家深化改革的要求,工厂改为公司制,1995年更名为 建设工业集团公司 。至今,建设工业集团同时进行军民两用生产,其军工产品先后装备了建国50周年阅兵、建国60周年阅兵和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

——根据重庆建设工业集团官网大事记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变迁的案例,蕴含了中国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1918—1919年的大流感最先从美国堪萨斯州爆发,通过赴欧参战的美国士兵传播到欧洲。1918 年春天第一波流感来袭时,病毒较温和。为了不影响军队士气,英、法、德等交战国因战时新闻管制而均未报道,中立国西班牙的报道才使人们得知了解大流感,由此被称为 西班牙流感 。大流感爆发后,欧洲交战国家因为战争或无暇顾及,或进行封锁消息。1918年秋季第二波流感来袭,与第一波相比死亡率增加了10倍。第三波流感发生于1919年春季。两年之内,流感病毒沿着人体携带者的路线进行传播,大范围的疫情席卷了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巴西和西太平洋地区。1920年大流感消失时,已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至少2000多万人的死亡,超过了一战致死的人数。

——摘编自李秉忠《关于 1918—1919 年大流感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疟疾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60年代,疟疾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肆虐。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大量感染疟疾,美国投入巨额财力,也未能研发出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党中央指示要为紧急援外战备任务立项,研制新型防治疟疾药物。1967年5月23日,由国家科委与解放军总后勤部牵头,组建领导小组,并从全国各科研机构抽调骨干力量。到1969年,筛选了大量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未能取得理想结果。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查阅大量药方,发现青蒿的提取物有着明显的抗疟效果。1971年,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启发,使用乙醚提取法进行提取,发现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达到100%。2015年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摘编自刘炳峰《青蒿素:越战催生的科研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8年大流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流感席卷全球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蒿素提取成功的原因及意义。(12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