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无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212

一、单选题

1.

据考订,殷商时代的人认为天命将永远不离子孙;周人由殷商覆亡的教训中体会出天命靡常,恒无一定的道理,认为上苍鬼神是否佑助周王朝,并非上苍自己的决定,应该凭恃百姓的意志决定。据此可知,周人(  )

A.萌生尊重祖先的意识B.具有敬德保民的观念C.否定崇拜先王的行为D.传承天命靡常的思想

2.

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中,记载了西汉后期110多个迁任的实例,其中表明 以功迁 的有70多例,占到了65%。据此可知西汉后期(  )

A.察举标准发生改变B.官吏考课重视功绩C.官吏选拔程序完善D.刺史监察已然失效

3.

唐律规定,骂人本不构成犯罪,但子孙骂祖父母、父母即属不孝,罪当处死。又如常人通奸徒一年半,而子孙与父祖妾通奸即属内乱。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  )

A.援礼入法B.维护皇权C.量刑严苛D.司法独立

4.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载,汝窑 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意为汝窑瓷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迹。有人据此推断明代制瓷业开始使用支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5.

有学者说, 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 。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

A.城市功能的变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重视商业D.城市比唐朝稳定

6.

1864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战舰抵达天津,发现大沽口有三艘丹麦商船,当时正值普鲁士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俘获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总理衙门根据有关国际法知识,认为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 内水 的行为非法,时任总理大臣的奕䜣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清政府(  )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C.熟悉外事交往的流程D.已具备近代外交意识

7.

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  )

第一试

第二试

第三试

第四试

考试内容

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

法学通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

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本身财政、本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

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口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

A.注重德才兼备B.强调资格出身C.深受科举影响D.突出行政能力

8.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公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该令宣布:从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该令(  )

A.旨在消除币制混乱局面B.实际上是对人民的掠夺C.消除了恶性的通货膨胀D.促使官僚资本开始膨胀

9.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 半截子 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10.

2014年,中国首倡 一带一路 ,截至2020年11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这体现了当前我国(  )

A.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B.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C.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D.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11.

据法国普罗旺斯的史前文化显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时候,其家庭食物总消费量中野生动物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60%,而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则只占到10%。这一变化说明(  )

A.采集和渔猎的消失B.新生产方式的推广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D.原始人口迅速增加

12.

某罗马历史专家对公元前190—前189年罗马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并绘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可以推断(  )

机构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主要活动

1.根据元老院命令抽签分配行省。2.来利乌斯不仅为克雷莫纳等殖民地征集了足够的殖民者,而且让元老院同意两个殖民地。

1.元老院决定抽签分配执政官行省,并命令征集更多军队,重新装备舰队2.批准根据指挥官斯奇庇奥提出的条件与安条克签订的条约,并建议公民大会照准。

1.根据元老院的要求,批准对安条克的条约。2.举行执政官和裁判官选举,只有诺比利阿获得多数票当选。雷必达据说因未得元老院许可私自离开自己管理的西西里行省,不受欢迎而落选。

A.执政官直接掌管地方行政事务B.公民大会是真正意义的权力中心C.政体具有明显的贵族寡头色彩D.罗马政体分权制衡机制较为明显

13.

西方某法律文献规定了如下内容: 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 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该法律文献为(  )

A.《十二铜表法》B.《罗马民法大全》C.《大宪章》D.《法国民法典》

14.

发生于14世纪中期的 黑死病 使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直到公元1500年,欧洲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1300年的水平。面对疫情,人们希望能以忏悔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都无济于事。据此可以推断 黑死病 后的欧洲(  )

A.劳动者的工资下降B.地主阶级获利丰厚C.教会权威明显削弱D.宗教改革波及全欧

15.

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七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6.

19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记者拉尔夫这样描述电车 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 据此可知电车(  )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减少市政服务费用D.消除交通拥堵现象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36郡,加上内史——首都周围特区,一共是37个郡级行政区。后来郡数有所增加……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103,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15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100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汉代郡级行政区数量增加的原因,并指出汉朝政府为改变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4分)
材料二
581年隋朝建立,再次南北统一。政治上结束分裂的同时,针对南北朝留下的 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人少官多,十羊九牧 的现象,隋文帝决定 存要去闲,并小为大 ,去掉郡一级建置,将行政区层级恢复到两级制,以求 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 。隋祚不长,618年唐王朝建立,承隋制,设立州县两级行政区。(4分)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2)根据材料说明隋朝将行政层级恢复到两级制的原因。
材料三
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 监司 。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 四监司 。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根据材料说明宋代路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行政区划设置的初衷所在。(3分)
材料四
(明)废行中书省后的三司体制使省一级行政、司法、军事三个系统各自独立,难以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但同时地方的稳定是以牺牲行政效率为代表的。地方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威,遇事各个系统之间难以协调,容易造成互相推诿,拖延不决。这是废行省制后明代省制的一大缺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4)根据材料说明明代省制的缺陷,为消除这种缺陷,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中、日、美工业之比较

国别

中国

日本

美国

人口

439425000

57070936

105253300

面积平方英里

4278352

148756

2970138

工厂或制造户数

2394337

20966

275791

工人数

10759971

1280964

10658881

总产值

1200403031

2106034969

55143222652

调查年代

1915

1917

1915

资料来源:杨铨《五十年来中国之工业》,梁启超等编《晚清五十年来之中国(1872—1921)》仔细观察表格,提取表中的信息,说明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阐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没有一个强有力国家组成民间社会时,基督教居然能够维持,这是欧洲得以继续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教会有能力把世俗的目标经由宗教条例合法化。最初,教会把一周7日的第一天礼拜日定为 主日 ,在这一天,任何不得攻击他的敌人,以营造一种比较和平的社会氛围。不久以后,又陆续发展出各种圣日,在圣日也不能攻打敌人。而后,又提出所谓 神的休战日 ;还规定在集市的日子不得争战……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教会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教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5分)
材料二
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首岁教捐法规定 ,主教等高级教士就任新职时不得将圣俸收入交给罗马教皇,而应将第一年的全部收入,及其后每年收入的1/10上缴英国国王。 禁止上诉法规定 ,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现到罗马教皇法庭。 自尊法 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上述法令对英国所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与人是不能直接交往的,它必须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教会。如果神与人能直接交往,信徒们不必借助教会就能得救,那么教会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这样的结局显然对教会更为危险。教会要保持神与人之间的中间人地位,就必须具有解释神启真理的能力。而要令人信服地解释神启真理,他就不能抛弃理性与逻辑思维的方法。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3)请概括材料三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影响。(3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黄帝内经》认为,外在气候反常,内在情志刺激,皆致病之源。气候反常谓之 六淫 ,情志刺激谓之 七情 。这些因素同样要分阴阳,如风雨寒暑邪从外入,属阳;起居失节病由内生,属阴。抗病之力谓之 正气 ,致病之因谓之 邪气 ,等等。故疾病表现虽千变万化,其因不外正邪消长,阴阳平衡等数端而已。

——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
材料二
意大利医生维萨留斯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该书挑战了盖伦的医学。维萨留斯对解剖学的贡献为医学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形式的转变做了准备……例如,英国医生威廉·哈维于1628年在维萨留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现了血液循环规律,从而推翻了盖伦的血液理论。哈维通过解剖发现,心脏的收缩驱动血液进行循环,否定了盖伦认为肝脏导致血液循环的错误观点。

——刘默《浅谈中医是否是科学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体的结构》一书诞生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三
在西医以外科见长的西医优越论刺激之下,中医以内外兼治的论点攻击西医只知有形、不知气化,只知剖割、不知调理的 野蛮疗法 。而西医方面除了以内外皆有形的实验科学还击之外,还着力建构外科在整个西医体系中的至高地位。西医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中医以无形应有形……

——赵婧《西医手术技艺和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变迁》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西医争论的焦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