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297

一、单选题

1.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以乐舞教国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关注臣民的美育培养B.重视乐教天下归心的作用C.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局面

2.

汉昭帝、宣帝统治的 昭宣中兴 时期,治国方针转向 守文 的同时,又 所用多文法吏 ,常常 以刑名绳下 ,一些大臣因言语过失被杀。这说明了当时(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多变性B.汉朝统治复兴的必然性C.行政规范建设的渐进性D.国家统治思想的杂糅性

3.

据图5茶叶种植地域分布图可知,唐代(  )

图5

A.江南地区已成为经济重心B.茶产业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C.北方土地遭到了过度开发D.农业生产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4.

清朝的科举乡试,不仅各省实行固定名额制,并且在明代配额制尚未限疏的顺天府还实行了南北中分卷录取制度(如表所示)这说明清代科举制度(  )

清朝科举乡试中额表(单位:人)

省份

顺天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河南

山东

广东

四川

山西

陕甘

广西

云南

贵州

八旗

直隶

南皿

北皿

福建

台湾

满蒙

汉军

中额

99

36

36

69

45

94

94

83

2

71

69

72

60

60

61

45

54

36

27

12

——来源于《清会典事例·礼部》

A.延展了国家政权的治理功能B.缩小了各省之间的文化差距C.实现了行政区域的政治平等D.完善了科举考试的录取程序

5.

19世纪后半期,李鸿章、王韬等人关于 变局 的讨论,在士大夫之间日渐流传开来,而关于 变局 的推断由 数百年 扩展为 千年 乃至 数千年 。这表明(  )

A.西方思想拓宽了士人视野B.洋务运动扩展到思想领域C.中国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D.早期维新思想理论的成熟

6.

1912年,孙中山介绍了欧美国家反垄断的情况并多次阚述了 节制私人资本 的思想观点。1924年,他建议要鼓励中小资本,但国家应该集中经营铁路、电力等行业的主张。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推动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B.反对任何形式的行业垄断C.改革中华民国的经济体制D.践行实业救国的探索之路

7.

1935—1936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从 反蒋抗日 转变为 逼蒋抗日 ,又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 联蒋抗日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促进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D.聚焦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8.

万隆会议上,针对伊拉克代表提出的 新中国政权具有侵略性和攻击性 的言论,周恩来阐述了亚非国家的共同经历、苦难和向往,强调了新中国 和平发展 的主张,促进了大会的进行及参会国之间的合作。这反映了(  )

A.亚非各国间矛盾的尖锐B.历史问题引发了外交争议C.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9.

下图是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刻写在泥板上的英雄史诗,它讲述了诸神用大洪水毁灭人类,水神拯救吉乌苏德一家的故事。古代希伯来人继承了该故事,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这表明(  )

藏于大英博物馆《吉尔伽美什史诗》局部

A.苏美尔文明世界领先B.大洪灾的存在被证实C.英国的考古工作贡献巨大D.古代文明存在区域性交流

10.

近代某西方经济学家说, 无须任何法律干预,人的私利和七情六欲就能诱导他们去剖分和分配似一个社会的存在,并尽可能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按照一种符合全社会利益的比例而进行。 这一思想(  )

A.侧重了自然权利的学说B.是对自由主义经济规则的认知C.质疑了议会的立法行为D.旨在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和私利

11.

第三国际纪念碑(1919—1920)是俄国塔特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设计塔高四百米,比法国的埃非尔铁塔高出一半,完全采用钢铁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整座塔呈螺旋形向上升腾。艺术家的创作(  )

A.体现了社会审美的发展趋势B.宣传了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表达了坚定向上的政治信念D.反映了俄国工业化的进程

12.

1953年,美国一改二战前限制移民的政策,通过了《难民教济法》。在这之后的二三十年间,美国接收了大量来自东欧、朝鲜、古巴、越南等地的 政治难民 。这一做法(  )

A.加剧了冷战对峙局面B.缓解了难民危机问题C.保证了美国经济繁荣D.遏制了社会主义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是西欧从传统迈向近代社会时期的思想巨人,他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法,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 归纳法 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 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 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亨利·沃登爵士称他为现代 科学之光

——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

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 梁启超对顾炎武的治学方法推崇备致,认为 贵创 博证 致用 是顾炎武学术研究究方法的精华。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 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 。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 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 的学问,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 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 学以致用、 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 济世情怀

——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异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前中期,内藤湖南提出的 唐代是中世纪结束,宋代是近世开始 唐宋变革论 成为显学。当时的中国很少有人过问,中国研究者的论著几乎不涉及分期问题,史学界的研究重点是汉唐盛世,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宋与辽夏金和战等成为时论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唐宋变革论未能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20世纪80—90年代,该学说引起了中国学者有限的关注,这与宋史学者受建国以后所确立的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之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时期,指出 唐宋变革论 在国内史学界的学科处境,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历史时期,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清代,漕粮由地方官征收于民,再交兑漕运部门运抵京城,历时近一年。从仓储、运输、损耗加之行政成本,使得漕粮运费远高于米粮本身价值。咸丰年间,因战乱兵婴影响,漕粮运输愈发困难。咸丰七年(1857年)湖北军务大体告竣,但仍需为省内及入江皖作战各营提供饷需,湖北巡抚胡林翼开始在湖北主持漕务改革。各州县将漕粮改折银钱征收,除部分截留充军饷外,滑折银分批运抵京师。同治末年起,湖北在漕粮折征基础上,每岁由招商局于江皖等地采买海运米三万石,由沪海运至津,交兑通仓。南方省份普遍进行漕务改革,这反映出近代不计成本的 贡赋逻辑 逐渐被改变。

——摘编自周健《改折与海运: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林翼在湖北推行漕务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各省漕务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期间,英德作为主要参战国,除军事、经济斗争之外,还进行舆论对抗。英国政府组织报人、学者、政界等众多人员,通过发表文章、制作漫画和发表演讲等手段开展宣传,运用大量证人证言刻画德军的残暴。英国还强调德皇专制,把英德战争描绘成 自由与专制 之战。英国无视事实,宣称国际科学诸领域 没有一个顶尖人物是德国人 ,并指责德国知识分子都依附于军国主义势力。这些消息在英、美及其盟国、殖民地等地广泛传播,形成了亲英反德的舆论氛围。但是很多断章取义、捏造证据等情况也被揭露出来,使英国及其主导的凡尔赛体系都受到了质疑。

——摘编自刘英奇《一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策略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工作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工作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再看朱子对于诸葛亮的讲法: 诸葛孔明大纲资质好,但病于粗疏。 武侯即名义俱正,无所隐匿,其为汉复仇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 孔明本不知学(法家思想),全是驳杂了然却有儒者气象,后世诚无他比。 而朱子所重视的则是诸葛亮“——出于公 以义为之 的心智。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朱子非但赞美诸葛亮的资质,对他的 本领 也是相当肯定的。 本领 是朱子论历史人物的重要概念, 本领 如何是朱子评论历史人物高下的重要标准。朱子认为 品藻人物,须先看他大规模,然后看他好处与不好处 ,在此基础上 方定得优劣

——摘编自张元《评朱熹对历史人物的看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对诸葛亮的评价。(8分)
(2)根据材料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