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盐城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450

一、单选题

1.

史载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灭商后,提出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其德正而不违,四方归附。这一变化(  )

A.体现了从神权向王权的转变B.揭示了分封制建立势在必行C.强调了君主以德配天的重要D.反映了从法治到德治的转变

2.

如图为汉代画像石《纺织图》,画中一织女坐在织机前织布帛,正回首与一女子说话,女子于纬车前摇纬,其一手执丝,一手摇车。右前方为一调丝女子,前方木架为络车,正用络车进行 调丝 。由此推断当时(  )

A.官营手工业技术高超B.棉纺织业已初具规模C.工场手工业开始出现D.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

3.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至孝文帝,又下诏: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据此可知北魏(  )

A.极力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B.追溯祖先以树立正统地位C.努力消除内部的民族隔阂D.为统一北方寻找历史依据

4.

《宋史·舆服》记载,只有官员的房舍才能称为 庶民曰家 。另外还规定了: 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 这些规定旨在(  )

A.增强百姓的家族意识B.强化民众的节俭观念C.推进理学的基层渗透D.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从唐初租庸调制到明朝一条鞭法前后的并税式改革,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但也有 积累莫返之害 ,以致税上加税、持续攀升。由此可见,古代 并税式 改革(  )

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以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D.使农民不再依附于国家

6.

1908年,官员盛宣怀奏请清廷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而成立汉冶萍公司。同时由官督商办转为完全商办。如表是该公司成立初期的资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  )

资本来源

数额

官款

5600000

股本

5715000

盛宣怀经借外债

8690000

礼和洋行借款结欠

3200000

日本各借款结欠

5760000

总计

26080000

A.晚清政府致力于振兴重工业B.近代企业的发展依赖性较强C.官商资本分离已成必然趋势D.日本谋求在华经济优势地位

7.

我国某时期文官高等考试资格和考试方式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本国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习三年以上并有毕业论文者。由此可以判断,该规定(  )

A.致力于实现民族民权政治B.出台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适应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D.完全模仿西方的文官制度

8.

如表反映了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各类商品值所占比例情况。它表明(  )

A.当时基本摆脱外国经济侵略B.传统经济结构具有较强韧性C.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市场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前提高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多次叫嚣军事干预。但在50年代中后期的两次台海危机中,美方虽一再警告中方,但又显示出不使事态进一步发展演变的某种意愿。美国持此态度主要因为(  )

A.在美苏争霸中的守势地位B.中国冲破了西方国家封锁C.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D.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破产

10.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这些已渗入国人日常生活的新事物并非中国首创,却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新四大发明 ,且受到全球瞩目。 新四大发明 的出现说明(  )

A.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引领者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上升C.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方式D.电子商务极大促进经济发展

11.

公元前4世纪时期,罗马经常爆发平民撤离运动。尤其是当北方蛮族入侵罗马城的时候,平民们高喊着口号撤离罗马。每当此时,元老院总会通过一些保护平民的法律,来换取平民们参战。这反映了(  )

A.平民斗争推动罗马法治发展B.元老院有权决定罗马所有事务C.直接民主制不利于对外战争D.罗马帝国正在不断地走向衰落

12.

有学者指出,16世纪 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13.

如图漫画反映了拿破仑帝国覆亡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分配利益的场景。有关本会议及其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以力图维持欧洲均势为特征B.遏制了国际冲突和战争发生C.体现大国利益的平衡与协调D.促进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

14.

表2所示为19世纪部分年份英国报纸销售量增长情况。这反映出(  ) 

表2

时间

增长率

18161836

33%

18361856

70%

18561882

600%

A.经济发展使人们关注社会时政B.工业革命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C.工业化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方式D.科技进步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

15.

欧洲货币体系(EMS),是指欧洲共同体国家通过决议建立的货币集团,于1979年3月正式成立。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实行浮动汇率制,旨在共同体内部保持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稳定,避免美元不稳的影响。该体系的建立(  )

A.削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B.推动世界多元化货币机制的形成C.消除了欧共体国家间个体差异D.实现欧洲各国货币汇率持续稳定

二、材料阅读

16.

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能否治理好民族事务,是对执政者政治智慧及治理本领的严峻考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朝代

措施

两汉

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朝

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

元朝

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

清朝

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时间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

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

蒙、回民族大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

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84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摘编自斯琴格日乐《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治理民族事务的政治本领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封建政府治理边疆民族事务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治理方式的特点。(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治理好民族事务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多措并举推进卫生防疫工作,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10年,中国东北暴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1年4月,在应对东北鼠疫过程中,认识到亟须向国外学习先进的防控经验的重要性,国际鼠疫研究会沈阳召开。这是中国召开的首次国际卫生会议,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随后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针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摘编自冯俊《人民至上的国家治理观初探》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工业革命后,许多国家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摘编自《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将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重新组织起来,便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民政部于1986年提出要争取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由此提出了社区的概念,随后1991年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政策构想,并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进行社区建设实验。为了从更高层次力推社区建设,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成立了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到90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社区制的建章立制。2001年开始,农村社区进入地方自发试点阶段;2006年中共中央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

——摘编自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不同阶段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9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层治理的认识。(2分)

19.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斯文·贝克特在其著作中提出了 棉花帝国 一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确地描述道,这个行业 在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 。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英国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
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或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或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棉花种植。为了大规模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据材料概括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 棉花帝国 的相同因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棉花帝国 崛起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