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图1
表1 雍正朝引见文官去向统计表
项目
单向任职
双向任职
京官
地方官
由地方官到京官
由京官到地方官
多次双向流动
人数
374
4346
171
780
59
表2
时间
经济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
张之洞主张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富国御辱”
甲午战争后
张謇认为实业是“富强之大本”,提出轻工业以棉为纲,重工业以铁为纲的“棉铁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提出振兴实业的“要道五条”
表3
学者
观点
简三强(美国)
邓小平外交思想主张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要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
贝迪(新西兰)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里,“所有可能的渠道都要用来促进国际交流和互动”,而不像以前那样“受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束缚”
表4
国家
地区
适龄儿童入学率
德意志
普鲁士
1816年
60%
1848年
82%
英国
英格兰和威尔士
1881年
56%
1901年
70%
二、开放性试题
图2
——(汉)司马迁《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96《西域传上》
表6
概况
1895年
《公车上书》全文16147个字,其中“国”字竟出现了155次,使用范围包括:国家、国命、国体、国政、国耻、亡国、辱国、富国、利国、敌国、灭国等
1902年
梁启超在《新民说》提出了以公民为主体的民族国家观。他认为,欲保国救国,必先使人民爱国,即具有近代国家思想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从全民族总动员形势下指出,抗战建国的事业,“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允许蒙、回、藏、苗、瑶、夷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摘编自孙云《华夏乎国家乎——试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国家观念》
三、材料阅读
表7
口述人
口述内容
许万明
这个时候,天很热了,打到700米时,这口井就发生了井喷,泥浆枪坏了,不能用了。我们队长(指王进喜)看到池边的水泥,就大声喊“赶紧填水泥!”可填下去的水泥不能很好地和水融合,就把泥浆池的下水龙头堵住了。这个时候,队长喊我“小鬼,赶紧下去,把下水龙头扒开!”队长喊完我,我就看见他跳进泥浆池里,随后又跳进去几个人,一共是5个人好像。
王廷锦
冬季的天气极端恶劣,白天零下三十六七摄氏度,有时能达到零下42摄氏度,我们的手必须戴上棉手套,如果不戴,一接触钻机等设备,就把手冻在上面了。如果不小心使劲一拉就粘掉一块皮。天太冷了,人吃不饱,就更不抗冻了。后来,手上戴棉手套都不行,就只能戴皮手套皮帽子。
李连举
(1962年6月2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在配电室门口进来一帮记者照相,旁边跟班的对我说:“李师傅,他是周总理,周总理来!”周总理后面跟着余秋里、康世恩等一些不同职务的领导。周总理他们看见人就握手,详细地问,认真地听。这时我发现周总理穿的衣服一点都不特殊,好像还不如我们穿得好,他的衣服领子和鞋面都有补丁,但很干净利索。我的心不觉一振,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和人民一块同呼吸共命运。
——据陈立勇等主编《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
“一个世界市场:联合、竞争及毫无保障”
图3
图4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工人采集茶叶以出口
图4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