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枣庄市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3303

一、单选题

1.

大量战国简帛的出土,为研究诸子百家提供依据,其中郭店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混同;上博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看到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混同。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儒家思想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B.诸子百家思想趋同性逐渐加强C.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已经出现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

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 豪强 兼并之徒 ,而宋代以后 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的强化B.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C.农业经济地位的提升D.封建土地政策的调整

3.

图1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图1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有所松弛C.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4.

雍正朝,有记录的(皇帝)引见文官数量共计5750名,这些官员去向如表1。表中信息表明(  )

表1 雍正朝引见文官去向统计表

项目

单向任职

双向任职

京官

地方官

由地方官到京官

由京官到地方官

多次双向流动

人数

374

4346

171

780

59

A.京官文化素质更高B.皇帝重视地方治理C.官员流动性较缺乏D.注重官员基层经历

5.

表2为中国近代部分时期的经济主张(部分),此表可用于说明(  )

表2

时间

经济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

张之洞主张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富国御辱

甲午战争后

张謇认为实业是富强之大本,提出轻工业以棉为纲,重工业以铁为纲的棉铁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提出振兴实业的要道五条

A.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与发展B.传统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D.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

6.

中国共产党于1920年创办《劳动界》,陆续刊登了《上海申新纺纱厂一瞥》《一个工人的报告》《女工与育婴堂》《南京人力车夫底生活状况》等调查报告,将不同行业人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呈现在广大的工人群众面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此举旨在(  )

A.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B.激发工人的革命意志C.促进工农运动的结合D.报道工人的生活状况

7.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扬着 毛主席来了 的喜讯,发出了 农村要实行民主 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 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 。这反映了当时(  )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

8.

1958年1月9日,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人口自由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 农业户口 非农业户口 两种不同户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B.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C.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

9.

表3是两位西方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研究情况。据此推知,邓小平外交思想 (  )

表3

学者

观点

简三强美国

邓小平外交思想主张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要独立自主地决定自的立场

贝迪新西兰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里,所有可能的渠道都要用来促进国际交流和互动,而不像以前那样受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束缚

A.受到美苏争霸格局中意识形态的影响B.更加关注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C.体现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的实用性D.主要着眼加强同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关系

10.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西欧封建制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C.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社会保留了农奴制

11.

15世纪,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在《论绘画》中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艺术家们纷纷创作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 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 这类作品的涌现(  )

A.体现出理性主义的内涵B.表达了幻灭反叛的情绪C.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深入D.折射出工商业城市兴起

12.

表4为德意志和英国不同时期部分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统计。据此可知,儿童入学比率的增长(  )

表4

国家

地区

时间

适龄儿童入学率

德意志

普鲁士

1816

60%

1848

82%

英国

英格兰和威尔士

1881

56%

1901

70%

A.实现了两国初等教育的普及B.提升了欧洲居民的文化素质C.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D.解决了科技人才的短缺问题

13.

1929—1940年,苏联高等和中等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干部达426万人,工厂技工学校培养的熟练工人达235万人。此外,苏联还开设了大量不脱产的技术学习班。苏联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普及文化和技术教育B.加快国家工业化的发展C.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D.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14.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 再边境化 ,该现象表明欧洲(  )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D.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二、开放性试题

15.

邮驿是古代中国驿道系统机构设置的统称,包括邮、亭、驿、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图2

王恢数使,为楼兰所苦,言天子,天子发兵令恢佐破奴击破之,封恢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

——(汉)司马迁《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96《西域传上》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代河西邮驿的设置进行相关解读。(12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表6

时间

概况

1895

《公车上书》全文16147个字,其中字竟出现了155次,使用范围包括:国家、国命、国体、国政、国耻、亡国、辱国、富国、利国、敌国、灭国等

1902

梁启超在《新民说》提出了以公民为主体的民族国家观。他认为,欲保国救国,必先使人民爱国,即具有近代国家思想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从全民族总动员形势下指出,抗战建国的事业,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允许蒙、回、藏、苗、瑶、夷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摘编自孙云《华夏乎国家乎——试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国家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国家观 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材料阅读

17.

口述历史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三位老工人口述实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表7

口述人

口述内容

许万明

这个时候,天很热了,打到700米时,这口井就发生了井喷,泥浆枪坏了,不能用了。我们队长指王进喜看到池边的水泥,就大声喊赶紧填水泥!可填下去的水泥不能很好地和水融合,就把泥浆池的下水龙头堵住了。这个时候,队长喊我小鬼,赶紧下去,把下水龙头扒开!队长喊完我,我就看见他跳进泥浆池里,随后又跳进去几个人,一共是5个人好像。

王廷锦

冬季的天气极端恶劣,白天零下三十六七摄氏度,有时能达到零下42摄氏度,我们的手必须戴上棉手套,如果不戴,一接触钻机等设备,就把手冻在上面了。如果不小心使劲一拉就粘掉一块皮。天太冷了,人吃不饱,就更不抗冻了。后来,手上戴棉手套都不行,就只能戴皮手套皮帽子。

李连举

196262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在配电室门口进来一帮记者照相,旁边跟班的对我说:李师傅,他是周总理,周总理来!周总理后面跟着余秋里、康世恩等一些不同职务的领导。周总理他们看见人就握手,详细地问,认真地听。这时我发现周总理穿的衣服一点都不特殊,好像还不如我们穿得好,他的衣服领子和鞋面都有补丁,但很干净利索。我的心不觉一振,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和人民一块同呼吸共命运。

——据陈立勇等主编《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

(1) 大庆精神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是同频共振的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解读。(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中口述史的史料价值。指出若全面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在史料运用上应注意的问题。(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一个世界市场:联合、竞争及毫无保障

材料一

图3

材料二

图4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工人采集茶叶以出口

图4

图中印度工人在采集茶叶以出口,尽管工钱很少,但他们也由此参与到全球贸易体系中,这一贸易体系改变着世界几乎每个地方的农业和日常生活。
材料三
由于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和厂商在没有中央计划的情况下互相调剂需求,它极不稳定,地区与地区竞争。美国中西部谷物一次跌价,除了使少数投机分子破产外,还可能迫使德意志或者阿根廷的小麦种植者以绝望的价格出售产品。当生意萧条时,或者当由于有了节省劳动力的新发明而活计消失时,劳动者就会面临失业。这个体系历经周期性的繁荣与萧条,后者最著名的就是从1873年左右到大约1893年的 长期萧条 。政府制定保护性关税抵制来自别国的竞争。这一切表明19世纪无节制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在80年代之后逐渐地衰落下去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海外投资,法国人是三分之一左右,德国人则是全部。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在材料一的图中用箭头标出19世纪末欧洲资本输出的主要流向。(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建立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