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表1
时间
地区
作者
诗文
题目
出处
五月
苏州
范成大
五月江吴麦秀寒,
移秧披絮尚衣单。
夏日田园杂兴
《石湖居士诗集》卷11
四至五月
抚州
黄震
收麦在四月,
种禾在五月。
咸淳八年中秋
劝种麦文
《黄氏日抄》卷78
六月
金陵
杨万里
九郡报来都雨足,
插秧收麦喜村村。
夏日杂兴
《诚斋集》卷31
表2
经济建设支出占比/%
国防支出占比/%
1949—1950年
25.5
41.1
1950—1951年
28.7
43.1
1951—1952年
42.6
33.6
图6
(注:负面清单即对外资准入的范围和领域加以限制)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
——摘编自沈超《从皇帝敕令的演进过程看罗马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摘编自李星、王利民《中国民法典的定位与编纂》
三、开放性试题
表4 近代工业工人地域集中情况统计(1894年)
地域
工人数/人
占工人总数比/%
上海
36 220
47.75—46.40
汉口
12850—13350
16.94—17.10
广州
10300
13.58—13.20
天津
3080—4180
4.06—5.35
福州及其附近
2970—3 240
3.92—4.15
九江
1000
1.32—1.28
南京
700—1000
0.92—1.28
汕头
600
0.79—0.77
厦门
500
0.66—0.64
其他
7630—7 670
10.06—9.83
共计
75850—78 060
100.00
——摘编自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
四、材料阅读
表6
出任官职
主要政绩
熙宁元年(1068)
馆阁校勘
改革南郊仪制
熙宁四年(1071)
检正中书刑房公事
一
熙宁五年(1072)
提举司天监
修新历、改良观天仪
熙宁五年五月
充史馆检讨
—
熙宁五年九月
提举疏浚汴渠事
疏浚汴河
熙宁六年(1073)
集贤校理
祥定编修三司敕
熙宁六年六月
两浙路察访使
察访两浙
熙宁七年(1074)
太子中允、同修起居注
熙宁七年七月
迁右正言、擢知制诰兼通进银台司
编修明堂、籍田等仪制
熙宁七年八月
河北西路察访使
巩固北疆边防
熙宁七年九月
兼判军器监
改良兵器制作
熙宁八年(1075)
假翰林侍读学士
报聘辽国
熙宁八年七月
淮南、两浙灾伤州军体量安抚使
巡视两浙、整顿吏治
熙宁八年十月
权发遣三司使
改革盐法、钞法
熙宁九年(1076)
权三司使、翰林学士
熙宁十年(1077)
起居舍人、集贤院学士、知宣州
——摘编自曹晓飞《浅谈熙宁变法中的沈括》
——摘编自盛邦和《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的回应》
——摘编自孙进军《茅以升:人贵自立 勤奋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