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北京市房山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495

一、单选题

1.

分析下表古代不同地区培育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的情况,可以得出农耕和畜牧的起源(  )

西亚

东亚

中南美洲

小麦、大麦、山羊、绵羊、牛

水稻、粟、黍、大豆、猪、狗、鸡

玉米、马铃薯、南瓜、辣椒、甘薯、骆马

①具有多个中心 ②体现出多样性
③有明显相似性 ④时间呈现一致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

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墓遗址共出土铁器95件,其中农具有58件;1953年在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中出土一批铁范,共40副87件,器形有锄、镰、镢、斧、凿、车具等,其中60%为农具范。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

A.河北兴隆是当时最大的冶铁中心B.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主要耕作方式C.铁农具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在北方一些地区广泛使用铁农具

3.

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后秦朝在圆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下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

A.铸铜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改变D.国家完成了统一

4.

从西域传入的粉食方法,东汉时已普及,文献中的汤饼,即今日的面条。大麦、小麦与黍稷稻逐渐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食品。引发这一饮食文化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是(  )

A.北方气候变化B.丝绸之路开通C.人口经常流动D.食品种类繁多

5.

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 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行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 这表明(  )

A.中国古代各地区实现了地方基层组织自治B.基层组织承担社会治理和征收赋税的职能C.政府注重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D.基层组织的相关管理人员由皇帝直接任命

6.

东汉张仲景说: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唐朝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自虑吉凶,护命惜身。 这些论述(  )

A.推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B.批判了社会政治的黑暗C.体现了医者济世救民情怀D.开启了勤恳踏实的学风

7.

如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时期的金币,从1897年中国境内出土第一枚拜占庭帝国的金币算起,迄今为止,各地累计出土有50多枚。据此可以推测(  )

拜占庭帝国时期的金币

A.南北朝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有商贸往来B.拜占庭金币在中国市场上可以自由的流通C.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中金币的交换最为兴盛D.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改变了中国的货币形态

8.

隋朝正仓和军仓的租谷,提供官禄、军费等支出,义仓提供赈济。隋炀帝置含嘉诸仓,便于转输。唐朝仓储系统日益完善,含嘉仓被称为 天下第一粮仓 。到唐朝后期,加强了水路交汇处转运仓的建设,漕运路线向东南转移,使关中储粮充实。可见隋唐仓储系统(  )

河南省洛阳市含嘉仓遗址

①供应朝廷粮食 ②进行社会赈济
③保障地方支出 ④调节国内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观察并分析以下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可知大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A.主要为解决沿岸灌溉问题B.解决了北方水源不足问题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迁

10.

以下是某位学生的历史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与其特点是(  )

A.社会保障稳定社会B.基层治理基层自治C.政府机构民主自治D.经济组织自我管理

11.

据记载北宋可能已有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方法的出现。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宁国府太平县已有人痘接种中心。到了清代,在康熙帝的提倡推广下,人痘接种术传到欧洲,英国的医生琴纳将之改造成接种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术能有效治疗天花B.明清时期中国用人痘接种术消灭了天花C.牛痘术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免疫学的诞生D.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医疗技术发展

12.

《明太祖实录》有一条圣旨: 今天下己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如图原件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颁发于1371年,上面除了刊印朱元璋的白话圣旨外,还登记了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地、房屋等项内容。这说明(  )

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

A.实录为正史,记载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B.户帖为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C.两则史料均是口述史料,更具有历史真实性D.两则史料可以互证明朝初年实行的户籍制度

13.

明朝万历年间的《歙志》(安徽省歙县)记载: 成、弘以前,民间重土著,勤穑事,敦愿让,崇节俭。而今家弦户诵,夤缘(攀附)进取,流寓五方,轻本重末。 当地甚至出现一些士大夫纷纷外出经商的现象, 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 。材料表明(  )

A.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影响人们观念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经世致用思想广泛流行

14.

1602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广阔区域的贸易权,这一时期荷兰的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荷兰高增长得益于(  )
①世界市场拓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海外殖民掠夺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

依据下表中的信息,确定恰当的主题是(  )

时间

历史事件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90

汉阳铁厂修建

1897

大清邮局创办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C.工业文明推动了近代化进程D.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

16.

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
15世纪至19世纪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单位:百万)

时间

中国

印度

欧洲

非洲撒哈拉以南

拉丁美洲

1400

70

74

52

60

36

1600

110

145

89

104

10

1800

330

180

146

92

19

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人口呈上升的趋势B.近代殖民活动影响了拉丁美洲的人口结构C.撒哈拉以南人口变化的根源是传染病入侵D.殖民侵略导致亚非拉人口下降与生产破坏

17.

19世纪3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量每年为5000万磅,1843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将近1亿磅。由于对外贸易中茶叶需求量大增,湖南、福建、浙江等地茶叶种植迅速发展,还专门设立茶厂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材料反映出( )

A.茶叶成为当时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B.中国已完全沦为列强的原料供应地C.中国南方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中国南方的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18.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此后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 改订新约 运动,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中国维护关税自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是 改订新约 运动的内容
C.国民政府通过 改订新约 运动实现贸易平等化D.实现民族独立是维护国家关税自主权的前提保障

19.

下列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1913

15%

11%

13%

8%

4%

A.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B.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C.德国和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逐渐走向衰落D.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后所占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原子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这表明核技术(  )
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②为诸多领域提供动力
③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④改善医学研究与医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曾提出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这一命题。我们的回答是 中国人用自己创造的高科技养活自己 。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能有这样的贡献主要在于(  )

A.运用科技手段在世界范围内首创研制杂交水稻B.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的问题
C.袁隆平杂交水稻为缓解粮食短缺贡献中国方案D.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和法规

22.

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先后历经5次调整。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800元,此后分别调至每月1600元、2000元、3500元,至2018年调至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些变化表明(  )

A.个税征收呈下降的趋势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D.居民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23.

2008年12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人员达10万人次,救治伤病员164万人次。2019年末新冠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现,为救治感染患者,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10天;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在政府的统一调配下,各地医护人员迅速分批赶往湖北、支援武汉,为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材料说明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  )
①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②充分体现了全国协作抗疫上的制度优势
③没有重视灾后的防疫和疫情方面的控制
④基础医疗建设为抗灾防疫提供物质支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24.

有人说: 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导全世界。 材料意在说明互联网(  )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B.重新阐释了传统的价值观念C.代替了传统产业和已有产品D.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

25.

近年来,从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 探测器成功发射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 奋斗者 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到 九章 量子计算原型机全球领先,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这说明中国(  )
①已经掌握登陆火星的技术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
③科技发展得益于国力增强 ④科技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材料阅读

26.

赋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康熙帝说: 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 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此后 勿增勿减,永为定额 。雍正时,又实行 摊丁入亩 ,把丁税平均摊入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起,国家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国家决定安徽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2004年,国家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 名称,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27.

美洲农作物外传
材料一
番茄:一名六月柿,茎似 ,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1621年)

材料二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袁景晖(清)《建始县志》

(1)指出材料一中两则材料的类型。阅读两则材料能得出哪些史实?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玉米、甘薯传入对明清社会产生的影响。

28.

城市与城市化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地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美】巴里伯格多尔《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

(1)观察并分析材料一中的两幅城市平面示意图,结合所学,概括雅典城和长安城布局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城镇人口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巴黎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9.

交通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全长11公里。到1911年,全国铁路近1万公里。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在中国发展起来。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交通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材料二

时间

新中国的交通成就部分

1950

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

1956

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

1957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69

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公里,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

1981

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1982

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1988

中国建成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

2008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018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19

北京大兴机场正式通航

2020

中国高速公路里程、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前期交通发展的特点。
(2)阅读上表,结合所学,对新中国的交通成就进行解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