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361

一、单选题

1.

商朝时,束(同刺)族主要活动在山东地区,部族分支迁徙往往在母族周边。西周时期,束族的宗子分支迁徙到西周都城的周边地区。除束族外,东部地区的诸族也出现了类似现象。这一变化说明西周(  )

A.族群之间的文化交融有所加强B.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D.分封制扩大了周王室统治区域

2.

西汉墓室中有刑渠哺父、董永事父等孝子图,这些孝子在生前并未得到官府表彰。东汉时期,不仅史书中记载了官府表彰孝子的情形,部分孝子的事迹还被官府绘制成像册供人传阅,用以训诫民众。这表明东汉时期(  )

A.以孝治国理念缺乏社会基础B.察举选官制度臻于成熟完善C.农耕经济发展重构丧葬传统D.儒家伦理政治化的趋势明显

3.

宋代, 尘世有摇小鼓而售戏面具者 。所谓 摇小鼓 是指商贩在叫卖吆喝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特色音响广告,它借助一定的器具,形成一定的音乐认知,成为特定的引向具体商品的替身。 摇小鼓 的出现(  )

A.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B.凸显了商贩的市场意识C.瓦解了城市的坊市界限D.催生了音乐艺术商业化

4.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 富民 主张,如唐甄认为 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 ,颜元提出 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 。这些主张(  )

A.使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B.突破了宋明理学的义利观C.为民本思想注入时代价值D.削弱了工商阶层的影响力

5.

表2为晚清时期武汉地区部分官办工厂企业演变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表2

设立年份

名称

地点

演变

1890

汉阳铁厂

汉阳

1908年改由盛宣怀招商,演变为官督商办的汉冶萍公司

1890

湖北织布官局

武昌

1902年由应昌公司承租

1907

白沙洲造纸厂

武昌

1911年交由买办刘子敬商办

1908

汉阳针钉厂

汉阳

1910年由华侨承办

1908

模范大工厂

武昌

1908年改官商合办

A.近代工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B.官办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C.兴办实业日益成为社会共识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动力不足

6.

民国初年,政府废除 跪拜、请安 等旧式见面礼,无论民见官、民间群体相见,均为免冠鞠躬之礼, 唯女子不脱帽 ,当时 非惟士子遵行,即农工商亦无敢稍行违背 。这主要说明(  )

A.社会交往日益尊重个人自由B.礼俗变革传递平等观念C.女性所受礼教束缚由此解除D.政府强制推广西方文化

7.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报告,内容主要是: 该区军事、政治、土地改革、整党、经济、宣传和文化等各项活动的动态 。这一指示(  )

A.适应了战略决战的新形势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D.推动了解放区社会制度变革

8.

表3为中国共产党通过的部分重要决议。这些决议的通过旨在(  )

表3

时间

决议

侧重点

1945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侧重于对三次倾错误的剖析

198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侧重于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尤其是关于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个核心问题

202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侧重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建设,重点总结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示性成果

A.引导广大的党员传承红色基因B.告诫党员要牢记党史不忘初心C.增强党员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D.统一全党思想建功历史新征程

9.

拜东方文明为师 ,这在当时不失为是一种智者的眼光。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把一切从外国借来的东西变得更美丽 。这反映出古希腊文明(  )

A.源于北非的古埃及文明B.孕育出最早的人文精神C.奠定了欧洲文化的基础D.借鉴融合了东方的文化

10.

雪莱在1819年时已相信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一场冲突已不可避免,而他急切地希望站在人民一边。由于当时英国有所谓 诽谤罪 的法律压制,雪莱便以隐晦的语言创作了《西风颂》,其中有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的诗句预言了社会的新生。据此可知,雪莱(  )

A.认为诗歌创作要再现社会生活B.强烈批判英国政府的专制统治C.鼓励人们反对压迫和追求自由D.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1.

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社会,不用说无产阶级的文化,就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状况也是很差的,传统村社中的 公共 意识与集体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的 洗礼 ,剩下的只是小私有者的 心理和习惯 ,因此实施 战略退却 的新经济政策就成为必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缺乏阶级基础B.社会转型应该与社会文化相适应C.十月革命破坏了俄国的文化传统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

12.

图9是印度作为中间游移力量示意图。据此可知,印度(  )

图9

A.采取了灵活外交以谋求利益最大化B.寻求与西方国家全方位的合作C.致力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D.悖离了不结盟运动的原则立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后,西方历史学的危机开始展现。局限于文字史料的民族国家历史书写造成了领域的狭窄化,追求客观写史的理论在实践中遭遇质疑,对历史学学科性的强调排斥了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从19世纪到20世纪,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纷纷形成并兴起,丰富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暴露出传统史学对社会历史的解释不足与缺陷。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推动了西方社会的民主化和世俗化进程,普通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和影响日益加强。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所引发的各种弊端,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西方文明及其价值观念,重新思考直线的历史进化模式。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由此造成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知识界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分子产生很大影响,这都使西方进步的历史学家逐渐转向政治以外的其他人类生活领域,以布洛赫等人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应运而生。

——摘编自樊江宏《法国年鉴学派研究》

材料二
对于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社会史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历史,与当时国内主流史学界并不符合。社会史论战本身既是由现实问题而来,又全然表现为回到现实问题中去。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进而展开的社会史论战,因其较为明显的非学术色彩、普遍生硬的史论结合特征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主流史学界认同。社会史论战使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联结在一起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雏形,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尚需从历史学研究的学术层面充实加强。之后的几年里,人们更注重反思社会史论战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实史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者及其观点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调整、淘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年鉴学派兴起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和历史意义。(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古代政治呈现出独特的特征。早在秦朝统一前后,中国便出现了科层制政府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择优录用的科层选拔体制。帝制中国自公元前221年建立其间历经数番朝代更替,但一个相似的帝国政体却得以绵久不绝。帝制中国开疆拓土,特别是在北方影响的扩展,常常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土之后自身汉化的结果。大部分时间里,军队由文官控制,除非内战乱世,武将一般没有干涉政事的能力。超验宗教未曾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而政府又对各种信仰抱有较高的宽容态度。商人阶级在帝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即使在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臻至顶峰的北宋时期,亦是如此。

——摘编自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84年,一些青年学者提出了价格改革 调放结合,以放为主 的构想,被中央采纳,后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价格双轨制 思路。其含义是一方面暂时保留计划价格体系以避免全局性震动,并通过调整使价格水平逐渐向市场价格逼近,另一方面逐步扩大市场价格调节的范围并在部分领域放开价格管制,从而向市场价格体系过渡。在实践中,价格双轨制不仅发生在国有企业部门,实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和城市民营企业成为价格市场化的更大推动力,使市场价格的调节范围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扩大。1988年,中央决定全面向市场价格体系转轨,但当时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差异悬殊,发生了居民因担心全面涨价而大规模抢购商品的风潮,这项改革被迫停止。但价格转轨并未终止,到90年代前半期,市场价格已经逐步取代计划价格占据了主导地位。

——摘编自王小鲁《改革40年的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价格双轨制实施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价格双轨制的实施。(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0年4月9日凌晨4时30分,德军展开了对挪威的入侵。德国动用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的一大批兵力。面对德军的大举入侵,挪威政府举棋不定,军队接到的命令仅仅是进行 局部而且是秘密地动员 。挪威皇室、政府从首都向腹地撤退时,通敌组织 第五纵队 头目吉斯林宣布成立一个由他领导的新政府,要求挪威人民立即停止一切抵抗,并与德国缔结和约。到4月9日中午时分,挪威人口最集中的主要城市全部沦陷。主要的武器库、粮仓、参谋总部和各军区司令部的作战文件悉数落入德军手中。被盟军抛弃的挪威军队残部于6月10日被迫投降,德军完全占领了挪威。挪威战役期间,挪威伤亡约1700人,英国伤亡约4400人,法国和波兰部队损失530人,而德军战死11人,失踪2375人,伤残1604人。凭借挪威战役,德国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巩固了德国北侧的防御,还获得了众多的重要战略据点。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挪威抗击德军入侵失败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挪威战役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25年3月,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他认为西北在国防上是 国之锁钥 ,对于这样的国防要地, 我不自谋,人将起而谋我,届时噬脐无及,追悔已迟 ……陕甘作为 西北革命发源重地 ,理应大力建设。同年,冯玉祥着手订立开发西北计划,动员兵工种树修路,垦辟荒地,举办实业,开渠疏河,设立工厂和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27年3月,冯玉祥又召集陕甘两省专门人才、国联总部代表及相关人员,在临潼召开陕甘两省建设会议,共议决提案项50余条,内容涉及交通、水利、工厂、垦殖等,对开发交通筹划良多,制定了详细的办法。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推动社会移风易俗运动,倡导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废止缠足,鼓励女子接受学校教育。1930年,军阀之间爆发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下野,西北军彻底瓦解,西北开发运动夭折。

——摘编自王荣华《危机下的转机一国民政府时期西北经济开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玉祥开发西北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玉祥开发西北的影响。(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