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455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认为, 是域中 四大 之一,是 三才 之一,人能凭借道德和智慧 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逐渐确立C.知识分子主导国家命运D.人文精神得到一定程度弘扬

2.

秦汉时期,官吏分为 长吏 (朝廷命官)和 少吏 (低级官吏)少吏虽然职位和俸禄较低,但名目与人数众多,有关规定和限制也很严格,如下表所示。

项目

内容

选拔资格

家赀限制;年龄限制;道德和才能标准;文字知识和晓习律令;特殊群体的限制,即赘婿、贾人及吏坐赃者

升迁制度

察廉制度与功次制度;孝廉、贤良方正、茂才、捕格群盗尤异

社会待遇

赐钱、赐金;赐爵、赐肉、赐酒、赐食;益俸;休假

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  )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嬗变B.官僚政治有助于加强封建统治C.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缓解D.君主专制统治的效能遭到削弱

3.

据记载,唐朝建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仓廪系统。这些仓廪建造科学、分布合理,各仓场容量大、利于防火防潮。不同仓场的选址很有计划性,太仓、正仓、军仓、义仓、常平仓等根据实际需要随地设置,转运仓依据水陆运输的需要节级设置。据此可推知,唐朝的仓廪建设(  )

A.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表明朝廷重视技术传承性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D.满足了百姓对粮食的需求

4.

明代中后期,戏曲小说成为传阅自娱的主要读物,就连女性也加入其中,钱塘人吴吴山的三任妻子陈同、谈则和钱宜阅读《牡丹亭》后留下的《三妇评<牡丹亭>杂记》和才女程琼评点本《才子牡丹亭》,均是读书自娱的例证。这些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市民文学繁荣B.理学思想逐渐实现世俗化C.女性取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D.社会主流价值观得以改变

5.

19世纪80年代以后,以茶叶、生丝等为大宗的中国传统国际贸易,接连受到打击,不少曾赖以发达的商人资本遭到重创,如 红顶商人 胡雪岩等。而新式商业,如五金业、洋油业、眼镜钟表业、颜料业、西药业等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江浙籍的富商巨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A.中国的外贸由出超变为入超B.官督商办的洋务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遭到遏制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6.

下列为1904~1948年《东方杂志》中有关译介类图书分类占比统计表。据此可推知,该表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分类

政法

社科

哲学

经济

教育

历史

生物

马克思主义

工业技术

物理

科学

占比

35%

13%

13%

14%

6%

4%

4%

4%

2%

3%

2%

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B.社会主流价值观实现重构C.民主科学理念逐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D.知识分子构成日趋复杂化

7.

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人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军的热潮。第一次是在 七七 事变后,大批海外华裔青年奔赴正面战场;第二次是在广州、武汉沦陷后,大批海外华裔青年奔赴广大的敌后战场,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援中国的抗日C.人民战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地位凸显

8.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领导经济计划的编制及实施工作。中共中央发出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明确了投资、速度、重点、分布和比例等诸多方面的编制原则。这(  )

A.贯彻了调整国民经济建设的八字方针B.有利于推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突出了计划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D.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9.

古代希腊人认为, 政府最终靠的是说服而不是强制,政府各种制度的存在是为了发挥说服力作用而不是发挥强制作用。公民的自由在于它具有推理的能力,能够不受约束地说服人和被人说服,相信在一切政体中只有城邦能使这种能力得到自由的发挥。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人的这种理念(  )

A.有助于纠正直接民主的弊端B.使政府公共权威遭遇了挑战C.表明城邦体制具有一定优势D.激发了城邦居民参政积极性

10.

美第奇家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人尽皆知的名门望族,在13世纪称霸佛罗伦萨并统治近400年。美第奇家族不仅捐赠资金给艺术家,还从世界各地搜集了大量艺术品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灵感,从而提升艺术家的审美品位。美第奇家族的做法在当时(  )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一定助力B.使佛罗伦萨成为世界艺术中心C.实现了人文精神的社会普及D.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深层次转型

11.

1930年,苏联成立了 外宾商店 ,到1933年初增加到了400个,最鼎盛时期,达到1500个。 外宾商店 不仅面向 外宾 ,也面向 内宾 ,其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据此可推知,苏联的 外宾商店 (  )

A.是尝试改变经济体制的窗口B.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减缓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

12.

二战后,美国人利普舒茨在《冷战幻想:电影、小说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对《一九八四》《丑陋的美国人》《第一滴血》《核艇风暴》等在内的30部经典电影与小说的分析以 解释美国冷战史 。他认为,冷战电影 真实 世界的一面镜像 。这体现了当时(  )

A.美国军事政治实力的衰落B.美苏两国之间的对峙C.新兴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D.美国占据了中间地带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体中,乡绅是一种非正式权力主体。鸦片战争后,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发生着剧烈的变动,由此也促使基层权力主体格局在竞相更易的新旧制度演变中此消彼长、渐次递进。太平军以极大的力量开始席卷南中国之时,清王朝不得不谕令各省普行团练。于是曾经处于非正式权力地位的传统士绅,便在清政府通过组织地方团练、大力推行地方军事化的过程中迅速崛起。总体上来看,近代社会治理模式与基层权力主体的演进,经历了从地方权绅 工农群众(苏维埃时期) 参议员(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代表(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一条清晰的变动格局。参与治理的权力主体格局变动,鲜明地凸显出近代中国的急剧变动在基层社会中的历史映像。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近代早期是英国中等阶层崛起的时代,其人数和财产规模都在不断增长。中等阶层在英国乡村和城镇分别由不同的群体构成。在乡村,中等阶层主要指乡绅和约曼农,他们既是新式农业的改革者和引领者,又是乡村自治重要的参与者,撑起了乡村社会的脊梁,大乡绅作为治安法官制着各郡县,而地产和影响力在其之下的小乡绅,则和约曼农一起担任各教区的高级治安官,担任季审法庭陪审团的成员,并有权参加对国会议员的选举。在城镇,中等阶层包括工商业者和各类专业人士,他们主导了城市经济的变革,并提供专业服务。商人和专业人士以财富为后盾,同时因其职业的必要,除了出任城市行政长官,还积极参加市议会,以共同分享政治权利。

——摘编自郝英杰《16~17世纪英国中等阶层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基层权力主体演进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基层权力主体相较于近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1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英基层权力主体发展演变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漕运是封建王朝通过水路(或附以陆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
根据王朝都城的位置变迁、漕粮主要来源地的变化以及运河网络的发展,可将中国古代漕运系统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时期

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

秦到西汉

以长安为中心,以关东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萌发

以长安为中心,以黄河、渭河和漕渠为运道,大规模从关东向关中漕运粮食物资,初步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漕运体系

汉到隋唐

以洛阳为中心,以关东之漕江淮之漕的转折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蓬勃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使南北贯通,一个以洛阳为中心的全国运河网络和漕运体系随之建立起来

两宋

以汴京为中心,以江淮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繁荣发展

以汴京或临安为中心而建立起的漕运体系,形成一个严密而有效的供给系统,源源不断地将各地粮食物质输送到都城所在地,同时也将中国古代漕运发展推向巅峰时期

明清

以北京为中心,以江南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高度发展与终结阶段

大运河的重新开通和海运航道的开辟使江南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中心联接在一起,最终确立了以北京为中心的新漕运体系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85~1994年,科技体制改革进入调整和创新阶段。国家先后出台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技术交易的法规。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其中规定了科技事业的基本方针,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科学技术经费的投入占比,建立高新区并实行优惠政策、发展技术市场,这从根本上明确了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为中国科技法制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科技管理机制的改革释放了全国各类科研院所的科研动力,科技拨款制度的改革刺激了科技创造的源动力,科技人员管理改革激发了研发主体的创造力。此外,科技服务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并在全国扩张,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摘编自姜江《新中国成立70年科技服务业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5—199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5—199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6分)

16.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大规模物资援助。在数条运输线路中,经由波斯湾、伊朗抵达苏联的 波斯湾走廊 通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盟国援苏物资中的四分之一左右经此运往苏联,对苏德战争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影响。美英苏三国在开辟和利用 波斯湾走廊 运输通道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美英苏因 波斯湾走廊 的开辟和利用同时出现在伊朗并因此与其产生交集,伊朗作为美英苏 合作平台 深陷大国矛盾之中。各方 合作 尽管伴有异议歧见和矛盾相向的情况,但在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下最终做到了殊途同致合作共赢—— 波斯湾走廊 运输通道在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变化中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马德义《二战期间围绕波斯湾走廊援苏物资运输通道的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波斯湾走廊 开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波斯湾走廊 开辟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苏天爵(1294~1352年),24岁经科举走上仕途,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在3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苏天爵因在监察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誉为 苏青天 元代包公 。1331年11月,苏天爵由翰林修撰升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这是他首任监察官,在三四个月时间里,数百起错案、冤案得以纠正,许多无辜百姓获释。1349年任大都路总管,不久再任两浙都转运使,整治得法,八十万锭课钞如期收齐。1352年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带兵平定了饶、信一带地方。苏天爵治学既渊博而又有所侧重,擅长记载,曾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和《文类》七十卷。他写文章擅长叙事,平易温厚,自成一家。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其他作品有《松厅章疏》五卷和《春风亭笔记》二卷等。

——据宋濂、王袆《元史·苏天爵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天爵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天爵取得成就的主要因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