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2 浏览数:1805

一、单选题

1.

荀子认为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而在人者谓之伪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他旨在强调(  )

A.克己复礼的价值B.尊贤尚能的主张C.隆礼重法的必要D.人性本恶的观念

2.

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收租图:粮仓前的广场上,仆人们忙着清点粮食入仓,有二人端坐席前监收。此图可以用来探究当时的(  )

A.精耕细作技术B.小农经济形态C.商品贸易规模D.土地经营方式

3.

魏晋时期,征召是士人入仕的途径之一。大臣联名建议征召贤士时,皇帝则要求 访于本州评议 ;官员在荐举书中也有 谨条(列举)资品,乞蒙简察 的说法。这体现了该时期(  )

A.官员考核趋于严谨B.品评风气影响选官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世官制度遭到冲击

4.

元初,朝廷商议裁撤按察司。有大臣认为 各路州郡去京师遥远,贪官污吏侵害小民,无所控告,惟赖按察司为之审理。若指为冗官,例罢去,则小民冤死而无所诉矣。 最终朝廷依议保留了该部门。这说明按察司有利于(  )

A.强化君主专制B.提高行政效率C.约束行省权力D.促进吏治澄清

5.

在明清时期的方志和文集中,有以下关于商人的记载:

人物

籍贯

相关记载

张通

陕西杜陵

公性惮厚利,而仅取足。

张遐龄

山西蒲州

虽切事贸迁,而视财利甚轻,不屑屑较锱铢。

周家禾

江苏梅里

以卖米为业,过午辄闭肆,登小楼读书。

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

A.理学伦理融入商业经营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C.重义互利促进商帮发展D.抑商政策恶化经商环境

6.

1872年,有官员上奏称洋务派制造轮船 糜费太重 ,应 暂行停止 。对此,左宗棠回应 若如言者所云即行停止,无论停止制造,彼族得据购、雇之永利,国家旋失自强之远图。 这说明,左宗棠(  )

A.关注民用企业市场竞争力B.视航运业为洋务发展关键C.重视国防工业的独立安全D.受到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7.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历史课程 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这说明民国政府注重(  )

A.培养青年学生国家意识B.研究政治体制的改良C.发挥史学求真教育功能D.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

8.

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 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虽逝,但 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 。毛泽东旨在(  )

A.捍卫革命事业的正确方向B.强调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C.分析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D.全面评价孙中山历史贡献

9.

1939年,八路军军事教员陶汉章应三联书店来信请求写成《游击战术纲要》,被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当作教材使用。由此可知(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共识C.国共合作重在培养军事人才D.敌后战场抗战受到重视

10.

下图反映了1949—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动。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据此可知(  )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B.我国逐渐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C.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业生产D.经济建设中农、轻、重均衡发展

11.

希腊神话中,英雄阿喀琉斯说,他宁可做一个世间穷困主人的奴隶,也不做一个阴间之王,因为人死后到阴间只是个阴影而已。这印证了古希腊(  )

A.奴隶制的繁荣B.文化彰显人文色彩C.宗教意识淡薄D.唯物主义思想兴起

12.

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1万的城市,城市人口不到总人口的5%;1900年,人口超1万的城市达38座,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获得巨额财富B.移民涌入促进人口增长C.国内制造业的迅猛发展D.独立后确立了共和体制

13.

1908年,威廉二世与英国友人交谈时透露,俄、法曾煽动德国干预布尔战争对付英国,自己予以拒绝并告知了英国。首相比洛因未严格审核谈话记录,导致国内外危机而被辞退。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首相权力受制于民众监督B.政治体制暗藏隐患C.军国主义影响了外交政策D.舆情主导国际关系

14.

1932年美国出版了大量有关苏联的著作,下表是其中部分代表作。这些著作的出版反映了当时美国(  )

作者

著作

约瑟夫·弗里曼

《苏联工人》

沃尔多·弗兰克

《俄罗斯的黎明》

威廉·Z·福斯特

《走向苏维埃美国》

克比·佩奇

《新经济秩序》

舍伍德·艾迪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A.放弃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对立B.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改变C.学界积极探索经济发展道路D.新政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15.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繁荣,但也出现大量消费品积压、失业率攀升的问题。1946年,美国商业部认为: 现有的大量现金存款和流动债券往往被看作是通货膨胀前的繁荣和经济崩溃的前兆。 为此,美国(  )

A.加速对西欧的经济援助B.恢复自由放任经济模式C.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D.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16.

1919年9月,有人评论一场英国皇家协会的成果验证发布会说: 传统的仪式,以及背景上悬挂的牛顿画像,无不提醒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归纳将接受它的第一次修正。 这项被验证的成果应是(  )

A.经典力学B.量子力学C.进化论D.相对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 籍田大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 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 ,进化观念传入后, 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德国知识生产的组织平台及举措

平台

举措

大学

调整原有专业规模和结构,大幅缩减神学、法学等传统学科,创设新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学科,并成立新型的商业和工业大学。

企业

建立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验室,加大对新发明和新发现的研究和生产转换。如拜尔公司的实验室中,化学家卡尔·杜伊斯贝格就发现三种新的苯胺染料。

社会科研团体

工业家与官员共同策划,建立威廉皇帝促进科学协会、威廉皇帝物理化学研究所、威廉皇帝生物学研究所等,大批量进行科学知识的生产。

政府

成立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1877年颁布专利法,从法律制度层面为知识生产保驾护航。

——摘编自邢来顺《近代德国有组织的知识生产与文化科技发展》

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共和派开展了教育改革,法国教师普遍怀有一种实施公民文化和知识教育的强烈使命感。历史课采用史学大师拉维斯编写的教材卓有成效地来弘扬民族情感;地理课以自身方式来歌颂法国这个比例匀称、 气候温和 有规则的六边形 ;自然科学课教师特别重视让学生去 发现 拉瓦锡等法国近代科学史上创造性的天才。当法国从19世纪跨入20世纪时,在绝大多数法国人心目中,法兰西已和共和国融为一体。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在第三共和国前期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知识生产的特征,并简析德国知识生产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知识生产的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中共革命活动的地理特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关联地理特征,史实正确、论证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清朝政府在州县设置养济院,收容本籍鳏寡孤独及残疾无告之人,但其运营逐渐难以满足社会需要,还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匿藏奸盗问题。由民间筹资兴办的京师普济堂引起了雍正皇帝的重视,叮嘱地方 宜时加奖劝,以鼓舞之。 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普济堂广泛设立。雍正十一年,中央政府进一步许诺捐额多者 加以议叙 ,少者 给与匾额、免除差役 ,极大地鼓励了地方官员、乡绅、商人和地主富户出资供养,并择当地 身家殷实、才具干练者 管理堂务。一些普济堂不仅要收容老弱贫病,还担负着外地流民安置工作,救济对象不再有额内、额外之分,经费则主要用于保障日常生活,如发放口粮、冬夏给衣、生者给床褥,死者施棺、病者给医等。

——摘编自王卫平《普济的理想与实践一一清代普济堂的经营实态》

(1)简析雍正年间广泛设立普济堂的原因。(6分)
(2)概述雍正年间普济堂经营的特点。(6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42年,在英国的主导下,流亡伦敦的欧洲八国教育部长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战时与战后教育文化重建问题。1944年,美国提议建立一个联合国体系内的教育文化组织。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立。其《组织法》强调 文化之广泛传播以及为争取正义、自由与和平对人类进行之教育为维护人类尊严不可缺少之举措 ,接受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加入,坚持 一国一票 的平等决策方式,具体运行机制则吸收了美、法两国草案,并将美国重视的新型无线电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列入其职能领域,美国也对该组织 成为美国安全项目以及外交政策更广泛目标中的一个力量 抱有相当期待。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识形态功能弱化,逐渐回归于纯技术援助功能,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几个国际组织之一。

——摘编自刘铁娃《解释美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影响力的演变》

(1)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背景。(6分)
(2)简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尹达(1906—1983年),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青年时代就读于河南大学,大革命失败后,尹达心忧国家命运,立志以考古研究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规律。20世纪30年代,他主持了龙山文化等遗址的发掘工作。抗战爆发后,他悲愤地留下字条: 我爱好考古……但我更爱世代所居住的故乡,我不能够坐视不救! 毅然奔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工作期间,尹达从考古学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写成《中国原始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他肩负史学、考古学学术组织与学科建设重任,为探索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演变规律,进行着长时间的理论思考。20世纪70年代末,他创建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阵地,对中国史学发展进行系统探索,为《中国史学发展史》的出版奠定基础。

——摘编自谢保成《尹达先生之路:从考古到史学研究

(1)概括尹达史学研究的特点。(8分)
(2)简析尹达的人生经历所体现的精神价值。(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