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寿春县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692

一、选择题

1.

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 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 掠夺成性的蛮夷 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 。材料反映了(  )

A.中国被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B.中西方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完全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

2.

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 贵华夏 贱夷狄 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眼光主要 在(  )

A.反帝反封建成为斗争目标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D.强国御侮 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3.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  )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丧失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  ④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

下图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由此推断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军事体制的落后B.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D.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

5.

表格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  )

阶级

派别

宣传思想

实践活动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派

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

百日维新

革命派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辛亥革命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B.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C.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D.推进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步伐

6.

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
202204222023529595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7.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政府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转折点 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早在公元6世纪,罗马法就已经形成了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B.旨在推动帝国扩张C.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D.重视调节社会生活

9.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

A.以欧洲为中心B.地中海是贸易中心C.寻求海外财富D.黑奴贸易

10.

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B.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C.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11.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政策转变,它要求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运用国家资本主义,以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

A.建立独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12.

1941年12月14日,丘吉尔冒着冬季大西洋的狂风巨浪和遭遇德国潜艇的危险,经过8天漫长的航程。于12月22日抵达华盛顿。英、美两国领导人举行了代号 阿卡迪亚 的最高级别会议,讨论全球局势。该会谈的背景是(  )

A.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C.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争的形成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3.

下面材料是雅尔塔会议期间,三位领导人的发言,他们的共同看法是(  )

A.战后瓜分世界B.分区占领德国C.战后维护和平D.成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4.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时,英国决定不加入;1957年创建欧共体时,英国也缺席;1963年英国提出申请加入欧共体;1975年英国脱欧公投,67%英国民众赞成留在欧共体;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这反映了(  )

A.欧洲一体化有助于欧洲和平B.世界格局变化影响欧洲一体化C.英国是欧洲联合的最大障碍D.国家利益决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

15.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 杜鲁门主主义 欧洲一体化 日本崛起 中国振兴 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C.多个世界中心的崛起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判断题

16.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答题卷 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    】
(2)1895年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壮烈殉国,日本夺去了制海权。
【    】
(3)1871年在法国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    】
(4)1959年在卡斯特罗等人的带领下,推翻美国支持独裁政权,巴西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

三、材料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ー  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 西化 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里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 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代表人物。

——摘自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 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 沉沦 转而 上升 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1)康有为和孙中山如何实现材料一中 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 西化 ”混在一起的?(4分)
(2)请从 新的生产力 新的阶级 新的思想和主义 方面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 沉沦 转而 上升 的趋势的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黑奴贸易是欧洲资本积累的暴力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味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I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西方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从内容、方式等方面比较。)(4分)
(2)材料二中美苏冷战 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 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具体表现?(4分)
(3)材料三中二战后 撼动 挑战 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