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茂名市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2 浏览数:324

一、单选题

1.

杨宽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说: 近人分我国古史学之派别为四:曰信古、曰疑古、 曰考古、曰释古 。其中疑古学派对东周以前的历史持怀疑态度,甲骨文出土后,对文献中关于殷商历史的怀疑基本消失。这种变化说明(  )

A.文献记载真实可靠B.甲骨文是商朝的记录C.考古可以佐证文献D.历史中有虚构的成分

2.

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了西周中期裘卫家族的一批青铜器,其中《三年卫》铭文记载了裘卫用价值百朋的物品,换回矩伯 十三田 土地之事,整个过程均有 三有司 参与。这一记载说明西周中期(  )

A.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C.该交易可信度不高D.旧有土地制度遭到破坏

3.

汉律按照 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 的礼制,把子对父不孝、臣对君不忠宣布为大逆不道的行为。由此可见,汉律(  )

A.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B.旨在维护贵族的特权C.汲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具有礼法结合的特征

4.

下表是辽代部分皇帝的谥号。据此可知辽(  )

谥号

谥号

辽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辽景宗

孝成康靖帝

辽太宗

孝武皇文帝

辽圣宗

文武大孝宣帝

辽世宗

孝和庄宪帝

辽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

辽穆宗

孝安敬正帝

辽道宗

仁圣大孝文帝

A.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减弱B.区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C.深受汉族传统伦理影响D.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5.

汉代皇帝有6玺,隋以后皇帝的玉玺增加到了8个,明代的皇帝用印不仅从隋、唐宋时期的八玺激增到24个,而且在文书制度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将两半文书合在一起,通过对其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集权强化B.行政效率提高C.政治制度成熟D.官僚机构僵化

6.

甲午战后《知新报》报道:湖北机器织布局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极力整顿 后, 竟盈余十八万两 ,其产品畅销,备受欢迎;天津机器局 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 。湖北枪炮厂以及各省军事工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说明甲午战后(  )

A.洋务工业仍有发展B.小农经济日益解体C.戊戌变法取得成效D.洋务运动基本破产

7.

1933年8月25日,湘、鄂、皖、豫、赣五省省政府主席联名电告中央,请求加征洋米进口税,安徽米商也通电响应。这种现象说明(  )

A.国民政府财政困难B.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广泛C.关税主权遭到破坏D.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崛起

8.

1941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制定了努力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毛泽东指出,节约是一切工作机关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机关尤其要注意。这说明(  )

A.国民党抗战趋于消极B.日本经济掠夺加剧C.根据地面临较大困难D.国共合作出现裂痕

9.

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出反映当时(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工业生产严重过剩C.倾思潮影响巨大D.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10.

1980年4月,邓小平发表意见,认为“(包产到户)不要怕,这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同年9月,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 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可以包产到户 。据此可知当时(  )

A.农村经济改革存在阻力B.体制僵化导致效率低下C.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D.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富余

11.

在古希腊城邦中,自由、平等、正义、美德等被认为体现了人们追求至善和幸福的根本要求,因而成为城邦统治的一个合法性来源,甚至是比法律更高意义上的合法性来源。据此可知古希腊(  )

A.民众个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B.法制的重要性逐渐弱化C.城邦重视维护公民的价值观D.人文主义的弊端较明显

12.

在十六世纪末,西班牙本洋在葡萄牙值320瑞斯(货币单位),在印度则值480瑞斯; 1500年前后的德国,一磅番红花价值一匹马,一磅糖等于三头乳猪;十七世纪末,一瓦拉府绸在勒芒值3里亚尔(货币单位),在西班牙值6里亚尔,在美洲值12里亚尔。这种现象(  )

A.造成世界贸易中心转移B.助推长途贸易发展C.导致世界殖民霸主易位D.加速全球物种交流

13.

1571年,一个议员因起草一份改革祈祷书议案而被女王监禁,下院认为这是对自己特权的侵犯,群起反对,女王被迫又一次 老练而适时地撤退 ,释放了这个议员。这种现象说明英国(  )

A.主权在民历史悠久B.君主专制强大C.民主进程艰难曲折D.具有宪政传统

14.

英国工农业就业比重变化情况

时间

1801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就业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由上述变化可以看出,工业革命(  )

A.使城乡发展差距拉大B.加剧了农民的贫困C.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D.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15.

苏联人均粮食和肉类消费情况(单位:公斤)

人均粮食消费

人均肉类消费

1921

217

12

1928

250

25

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了农牧业的发展C.分配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D.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16.

二战后美国非常重视对新独立国家的政府官员、青年学生、劳工妇女等各界领袖进行各种培训。据1967年美国政府统计,在 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87位部长和5位国务卿 。美国的这种做法旨在(  )

A.助推第三世界的发展B.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C.获取广阔的世界市场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代对外贸易航线

线路

线路

开创者

主要贸易商品

输出

输入

1

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

1553年后葡萄牙人

丝、绸缎、瓷器、重要、手工被单

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

2

广州—澳门—长崎

1553后葡萄牙人

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

——

3

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

1575年开辟

生丝、丝织品等

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

4

广州—澳门—望加锡—帝汶

广州与东南亚国家贸易的老航线

生丝和丝织品

檀香

5

广州—澳门—纽约

美国人丹涅尔·巴架等1784年开辟

丝绸、瓷器、和茶叶等

花旗参、皮货、羽绒、棉花、胡椒

6

广州—澳门—俄罗斯

1803年克鲁任斯泰伦受沙皇之命开辟

茶叶、生丝等

价值19元西班牙银元的毛皮货

7

广州—澳门—大洋洲

1819年英国商人詹姆士·地臣

生丝、茶叶等

——

——摘编自黄启臣《广东开放海外贸易两千年——以广州为中心》

材料二
楚粤铁商,咸丰(1851—1861年)前销售甚旺。近(同治十一年1872年)则外洋铁价较贱,中土铁价较昂,又粗硬不适于用,以致内地铁商,十散其九。西洋煤铁炼铜及碾卷铁板铁条等项,无一不用机器,开办之始,置办器用本虽多,而炼工极省,炼法极精,大小方圆,色色俱备,以造船械军器。土铁贵而费工,洋铁贱而得用,无怪洋铁销售日盛,土铁营运渐稀。

——摘编自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上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对外贸易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洋铁大行的影响,并指出该时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9月2日阴。星期四。驻军,庄里镇。
今天开方面军抗日誓师大会,正式宣布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零师……街上都挂了青天白日的旗帜祝贺。
下午1时……一万多指战员等着主席宣布开会。有如下三个重要训话:
(一)朱总司令训话大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到了华北,占领了平津,并且打到上海来了……华北一万万五千万人民正在盼望我们到华北去……我们不与日本的飞机、大炮打,我们专打日本的后、侧方的铁道、汽车路、火车、汽车、粮食窝,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的!
……
(三)贺总指挥训话:10年前我们为什么丢开白帽子戴红帽子,今天为什么收起红军帽子戴国民革命军帽子。过去因为国民党叛变革命,今天为了抗日,我们戴国民革命军帽子没有关系,只要是为民族解放的事,老子穿花裤子都可以的。

——摘自《王恩茂日记·上》

(1)根据日记内容说明此次誓师大会的历史背景,并分别概括 朱总司令 贺总指挥 讲话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日记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使用日记史料进行历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末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欧亚大陆边缘的欧洲通过向全球殖民扩张,既向外输出贫困人口,又占有资源产品借以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而,殖民地瓜分演变为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帝国主义战争,由此,欧洲成为世界中心。
第二阶段:一战及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的反殖民主义与产业跨国转移。世界各地几百年来饱受殖民主义侵略压迫的民族,纷纷争取民族自主独立。资本主义核心国家发现,在国外直接殖民的成本日益高昂;随着制造业的利润下降,先发国家也在寻求产业升级。先发国家乐于向新诞生的独立民族国家转移低端制造业。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阶段,核心先发国家加速金融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 后冷战 时期,一方面,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制裁压力下奉行亲资本的制度转型;另一方面,在经济上核心国家资本跨越了地缘及意识形态壁垒,在发展中国家赚取了巨额利润。

——摘编自温铁军《全球化与国家竞争》

根据上述材料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合理)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4年《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 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发出指示,改变自由迁移政策,为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限制农民进城。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首次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体公民被划分为 农业户口 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应由国家解决,从而形成了与户籍相关联的社会福利制度。1982年1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央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0月,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指县以下集镇,不含城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办理入户手续,除口粮自理外,其他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据统计,1984—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落户城镇。2016年相关政策要求 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摘编自郭东杰《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

(1)归纳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谈谈你对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变化的认识。(2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逐步形成了以 大规模报复 为核心理念的新的对外战略。其战略主要体现在NSC162/2号文件,这份政策纲领认为:斯大林的去世并没有削弱苏联的实力,它与美国为首的 世界资本主义 的敌对状态也没有改变;美国未来的安全系于 以打击力量实现大规模报复的能力 ,而所谓的大规模报复能力则 以大规模的核能力为基础 ;同时要 保持健全、强劲并不断增长的经济,从而能够通过迅速有效地动员提供上述能力 。新战略不仅没有削弱盟国的作用,反而更加突出盟国军事基地对美国战略空军核打击能力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不断向欧亚地区部署、更新核武器装备,迫使苏联也走上核部署竞赛之路,最终导致双方1962年在加勒比地区发生严重的核对抗,险些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陈波《大规模报复战略与美国海外核部署》

(1)概括5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6分)
(2)分析5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的影响。(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刘志丹(1903—1936年),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922年考入陕西榆林中学,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进入黄捕军校学习,次年参加北伐。1928年与谢子长等人领导 渭华起义 ,领导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1933年与谢子长等建立了分别以照金和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刘志丹出任军委主席,他指挥红军主力和地方武装,连克延长、延川等六座县城,使陕北陕甘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并在二十多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为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条件。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先后被任命为军委西北办事处副主任、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等。1936年初,与宋任穷率红二十八军东征抗日并连战连胜。同年4月在攻打山西中阳三交镇的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

——摘编自丁新约、王世奎主编《中国共产党英烈志》

(1)概述刘志丹革命活动的时代背景。(6分)
(2)简析刘志丹的历史贡献。(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