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汕头市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2 浏览数:905

一、单选题

1.

春秋初期,滕国和鲁国都为姬姓诸侯国,滕称鲁为 宗国 ,而鲁称周为 宗周 。这表明,当时(  )

A.已经出现诸侯争霸的迹象B.周天子的权威爱到威胁C.宗法分封制仍有重要影响D.血缘关系纽带日渐松弛

2.

图1为西汉初年修建长安城的有关记录。
从汉惠帝修建长安城的时间安排可知,当时(  )

A.没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C.汉朝面临匈奴的严重威胁D.诸侯对中央威胁加重

3.

据《宋书》记载:南朝宋时期,路太后(孝武帝母)的侄孙路琼之去拜访中书令王僧达,被其讥笑祖上是王家的车夫。路太后震怒,请求孝武帝惩处。孝武帝回道: 琼之年少,自不宜轻造诣(拜访)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罪! 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C.庶族地主力量不断增长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4.

表1:

诗句

作者

地名注释

吾年如此,更梦里,犹作狼居胥意,

刘辰翁

狼居胥:一说在今蒙古国境内,霍去病曾在狼居胥山勒石封山。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轮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境内。

长剑久倚燕然山,义欲为汉诛楼兰。

陈傅良

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东汉窦宪曾在此勒石封山。

边城冬,日日黄埃飞朔风。葱岭雪深埋古道,河岸冰厚与天通。

李廌

葱岭:指帕米尔高原,曾先后为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管辖。

表1诗词均为宋代诗人所创作。这些诗词反映出,宋代(  )

A.文学艺术出现世俗化趋势B.延续了汉唐时期的疆域观C.中原王朝的疆域有所拓展D.理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

5.

据明万历九年(1581年)徽州府的—份土地登记图册记录,该图内的业户共占有3195.87亩土地,分别属于6719个地段,平均每个地段不足0.5亩;这些业户的土地有45%分布在本乡,其余的均分散在外乡。由此可推知,当时徽州府(  )

A.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主B.弃农务商的现象比较普遍C.大地主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D.大量商业资本向土地集聚

6.

据1893年赴日的黄庆澄记载: 查东人(日本人)最好古,往往有隋唐以前书中土己佚者,彼国犹珍存之。自西学盛行,此风一变,昔所存者,弃若弁髦。曩闽粤商人,间有购取以归,而获重利者。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无法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兴盛C.对周边的文化影响力衰退D.学习西方成为思想潮流

7.

表2:

表2:列强在华设立的邮政机构统计表 单位:处

国别  年份

1870

1879

1906

1913

1918

英国

2

8

14

14

20

法国

1

2

14

13

21

美国

1

1

1

1

14

俄国

5

5

18

119

德国

2

14

12

40

日本

7

17

129

140

总计

4

25

65

187

344

——据《中国近代邮电史》

表2数据的变化反映出,20世纪前期(  )

A.列强实力对比急剧变化B.中国邮政事业较快发展C.中国基本融入世界市场D.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加剧

8.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上海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人口曾短时间内从150万猛增到400万,租界内新增400多个企业。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化工品、药用油、玻璃器皿、灯泡、手电、电扇、糖果以及香烟等。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

A.列强加快了经济侵略的步伐B.沿海民族工业加快内迁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

9.

表3:

表3:1950—1952年我国国营经济所贡献的财政收入

年份

贡献的财政收入亿元

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1950

2175

334

1951

5974

478

1952

10101

58

——据《中国财政通史》

表3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具备较好的经济发展条件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D.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0.

1985年6月发表的一篇文章写道: 不论是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还是新三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近几年价格是下降的,今后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升B.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改善C.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D.计划经济已退出历史舞台

11.

图2:

图2:各种拼音文字之比较

注:腓尼基:位于西亚地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

图2表明(  )

A.西亚文化是近代西方文化之源B.古希腊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C.民主制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繁荣D.古希腊人文精神被广为传播

12.

1570年荷兰安特卫普发行了全面革新的地图册《世界舞台》,其彩色版甚至还没有装订,售价就相当于印刷工人—个月的工资。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荷兰(  )

A.兴起远洋航海贸易风潮B.印刷术出现革命性突破C.资本家对工人剥削严重D.世界地理知识严重匮乏

13.

1768年法国商人庞库克出版了对开本《百科全书》并高价销售。里昂书商将此书缩小为四开本出售,价格便宜,销量激增。他只好跟进在法国出版了四开本。此后瑞士书商又出版了更便宜的八开本,他被迫再次效仿,使《百科全书》的价格一降再降。由此可知,当时(  )

A.资产阶级是启蒙运动主力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启蒙运动得益于资本推动D.法国文化市场竞争激烈

14.

图3:

图3漫画:拉塔兰加,《过去,现在,未来》(有删节),意大利,1898年

图3漫画反映了当时(  )


A.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B.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盛行C.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15.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农民的家庭自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却提供了全国牛奶产量的五分之—和生肉产量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大量水果和蔬菜。这表明,当时苏联(  )

A.农业改革有明显成效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C.农业集体化面临困境D.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16.

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国际新闻80%至90%是由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以及美国美联社、合众国际社供给的,全世界报社每天选自这四大通讯社的新闻信息接近30万字,第三世界人民对此 已开始感到无能无力 。这说明,当时(  )

A.西方各国压制民族解放运动B.欧洲挑战了美国信息霸权C.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对抗加剧D.西方掌握着世界舆论霸权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4:清代前期藏书家地域统计表

地域

浙江

江苏

安徽

福建

北京

山西

人数

267

247

158

74

36

34

地域

广东

山东

上海

湖北

江西

四川

人数

26

17

12

9

9

8

地域

河北

河南

陕西

湖南

辽宁

贵州

人数

6

5

4

4

3

3

——据《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图书馆和出版总署编译局所藏1867年以来翻译著作共有6686种,但 五四 以前翻译的图书所藏寥寥。1958年台北所谓 中央图书馆 编纂的《近百年来中译西书目录》,收录译自西文的图书5047种。它受政治立场的影响,对许多译著存在偏见,导致很多漏收。日本人实藤惠秀的《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从1868~1979年110年间的译著5765种(次),与台北目录的5047种完全不重复。出版总署编译局所收录的译著有大量是上述两个目录都没有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各流派、俄国民主主义、苏联著作等。而上述3个目录都不包含《东西学书录》(1899年,收录西、日文译作537种)、《译书经眼录》(1934年,在<东西学书录>基础上增加530余种)等所收录的译著。

——整理自《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藏书家分布的地域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1867~1979年间中国翻译外书数量进行粗略估计,并分析各书目收录不全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近代早期之前,甜味是人类所罕能享有的滋味。蔗糖在远东或南太平洋开始踏上其普及全球之路。这种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最晚在公元前300年时于印度遭到驯化为作物。一千年后已传至中国、日本、中东。阿拉伯人最早大规模栽种甘蔗。阿拉伯人征服欧洲伊比利亚半岛,随之将甘蔗引进栽种。威尼斯贸易商运用其庞大的商业舰队和海军,加上密布于地中海地区的要塞、贸易站,主宰了中世纪欧洲的糖贸易。葡萄牙人驾着他们适合航海又易操控的商船和轻快多桅小帆船,在距非洲陆地不远的海上发现了圣多美岛(中非西海岸)。蔗糖的生产发生了变革,却也是可怕的变革。非洲人沦为奴隶,被带到这里的甘蔗园工作。它为葡萄牙庄园主和意大利商人带来了丰厚利润。欧洲16世纪的遽然致富,创造了更大一群享受得起这种甜味的人。为满足这新需求,葡萄牙人把甘蔗引进巴西,扩大生产。美洲成为第四个被拉入世界蔗糖市场的大陆。甘蔗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美洲土壤。

——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请在答题卡上的世界地图中用箭头绘制出蔗糖的传播路线。(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威尼斯商人成功主宰欧洲蔗糖贸易的原因,并说明推动甘蔗成为全球性作物的各种因素。 (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许多人认为,人类历史在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常有相类似的现象发生,这被称之为 历史重演 。许多学者对 历史因何而重演 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1936年,历史学家陈登原著《历史之重演》,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下是该书之目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 历史重演 ,拟定—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说明:考生可以从材料中任取一观点予以论证、批判、修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一—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任首相,被誉为 明治宪法之父 ,在其任内曾发动侵华战争。1898年伊藤下台后曾至中国游历。光绪帝接见了伊藤博文,当面称赞说: 久闻贵爵大名,今得延见,深感满意。 光绪帝表示: 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 其后,光绪帝又提出: 我国与贵国同在一洲,至亲至近。现在我国亦要变法,贵爵可将变法次序详细告知总理衙门王大臣。 伊藤回答: 敬领大皇帝谕旨,如承王大臣下问,凡有益于贵国之事,外臣尽其所知,倾心相告。 在光绪帝召见第二天(即政变当天),御史宋伯鲁(维新人士)上奏: 今拟请皇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谊教士李提摩太(英国人)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 这说明,维新派请光绪帝重用伊藤博文,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可惜慈禧已不给他们机会了。

——整理自郭霞《伊藤博文访华与戊戌政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光绪帝亲自接见伊藤博文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的政治目的,并说明其结果。(8 分)

21.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德累斯顿大轰炸 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工业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它造成老城的大部分地区、工业及军事基础设施完全被毁。在过去的70多年间,有关死亡人数曾长期吸引着大众眼球:最高达到40万,最低也有13.5万。直到2010年3月17日,由德累斯顿市政府设立的历史学家委员会在其结论报告中确定,因空袭而死的人数最多为2.5万人。关于轰炸的性质,也长期充满争议:当时的纳粹德国宣传部发动了一连串批判英美空军的行动,如指责盟军制造了 有计划的大屠杀 ,摧毁了文化古城,是用 野蛮 来对抗文明的犯罪举动。参与轰炸的英美军人在 加害者 解放者 之间游移,多多少少地都倾向于把德累斯顿人定位于 受害者 。战后民主德国政府指责英美空军造成大量伤亡,并有意把德累斯顿同广岛、长崎相比,把美国描述为 扼杀进步运动 的大本营,进而把大轰炸与 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 扭结在一起。90年代的德国政府则强调纳粹政权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摘编自孟钟捷《试论当代德国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之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德累斯顿大轰炸 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对 德累斯顿大轰炸 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22.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曹操,字孟德,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并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在政治上确立了优势。后以汉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打败袁术、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其后,曹操进位丞相,亲率大军南征,败于赤壁。后进封为魏王。子曹丕在他死后即代汉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执政期间,推行屯田制,广兴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废止汉代的赋税制,颁行租调制,促进了北方自耕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立士家制度,保障了兵员的供给。提倡 唯才是举 的用人政策,招揽了大批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操纵选官的局面,抑制了豪强大族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曹魏统治区域内出现了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的良好局面。针对有人言曹操有 不逊之志 ,要求其放弃兵权和权位,他亲撰《述志令》表明: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凡人称王! 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据郭东旭等主编《丹青难写是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封建王朝正统观念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视角评价曹操。(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曹操《述志令》所表达的观点。(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