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2年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730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自商鞅变法起,越来越多的诸侯国开始对民间商品实施高额的税率,以战国后期的秦国为例,酒、肉的税额比起成本要高出十倍;盐、铁等多种物资的生产和销售均由政府统一经营,其垄断利润则尽入政府之手。导致这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

A.跨国贸易的兴盛B.小农经济的发展C.宗法观念的消亡D.兼并战争的加剧

2.

据《汉书》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统计,汉武帝时期,前后任用了十三任丞相,但没有一任丞相的才干和威望足以与武帝抗衡,或与武帝在政治上发生过尖锐的冲突。然而,汉武帝却重用尚书令、侍中等,将他们组成内朝,辅助决策。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立内朝意在(  )

A.缓和君相之间的矛盾B.提高治国理政效率C.扩大官僚政治的基础D.完善中枢权力机构

3.

如图所示为北魏孝子石棺图,上面刻着中国传统著名孝子的故事。据此可知,北魏(  )

A.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民间风俗画的技法高超C.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D.极其推崇汉代文化艺术

4.

据一位12世纪的阿拉伯商人记述:信用券(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令其写下借条,借债人须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还说中国商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这一记述反映了两宋之际的中国(  )

A.货币信用体系十分发达B.形成了较好的营商环境C.社会诚信程度领先世界D.以西亚为主要外贸对象

5.

如果从军事上说,明代中央政府已有能力在西南地区推行郡县制 。然而,明政府最终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故谓土司 完粮赋而不食俸禄,听征调而不用军饷 。由此可见,明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因素是(  )

A.郡县制度的弊端B.土民的政治要求C.守外虚内的国策D.财政实力的限制

6.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 一等 卓异 的评价。这一做法(  )

A.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7.

晚清上海有竹枝词这样写道, 金杂货有洋行,各式奇珍进口忙;工厂海船诸铁器,名驰遐迩广消场……” 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 。这些词句反映出晚清时的上海(  )

A.经济结构出现变动B.抵制洋货运动兴起C.民族工业曲折发展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8.

同治三年(1864年),经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推荐,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丁题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 䜣尽管看到 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 ,但担心它将以此取代天朝体制,遂未接受。这反映出当时(  )

A.抵抗派的思想异常保守B.列强试图操纵中国外交C.传统外交观念根深蒂固D.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9.

表1所示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举办的部分重要展览会。这些展览会反映了(  )

表1

时间

名称

概况

1939

农产品竞赛展览会

展览共分为边区概况、农作物、果类、畜牧、药材、狩猎与林业7个展室,展品2000多件,参观者平均每日超过5000

1939

工业展览会

展品有1000余种,2460余件,制造精致。观众有数万人,对展览会颇有好评,毛泽东、李富春、王明等中央和边区的领导同志参观了展览会

1943

生产展览会

有近百个展室,6600件展品,近2000张图表和照片,生动地展现了边区军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创造力。吴满有等十几位特等劳动英雄的画像,同毛泽东、朱德等领袖的画像一样挂在了主席台上

1944

卫生展览会

展品659件,中西医共医治病人1982人。观众万余人,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参加展览会

A.抗日民主政权的积极形象B.根据地工作重心的转移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D.根据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10.

1980年12月11日,浙江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局领到了一张营业执照。就这样,章华妹在家门口摆起了摊子。在当时的温州市解放北路,一整条街都是像她一样摆摊的商贩。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

A.生活方式的多样化B.经济政策的调整C.个体户经营的艰难D.改革开放的深化

11.

1980年,邓小平为《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题词: 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在这 四有 中,他把 有体力 作为为人民、为人类做贡献的基础。邓小平这一指示(  )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B.旨在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水平C.源于国际环境的持续恶化D.推动了 双百 方针的恢复

12.

如图所示为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塑像。相传,他们都是宙斯的子女,擅长射箭,分别在白天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在夜间为人们指引方向。由此可知,古希腊雕塑(  )

A.理性主义色彩颇为强烈B.传递了集体主义价值观C.通过贬低神灵来歌颂人D.带有较浓厚的人文气息

13.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沿海港口设施建设持续进行。1790~1815年,伦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赫尔出现一系列的码头改善工程。到1830年,港口设施发生革命性变化,港池容量猛增至397英亩。英国进行港口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凯恩斯经济思想的盛行B.港口建设水平的提升C.工业化发展进程的需要D.公共交通方式的变革

14.

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已在探寻人类心灵领域的 精准模型 。洛克认为,人类心灵中的观念如同一个一个的 原子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由此可知,早期启蒙思想家(  )

A.认为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B.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精神世界C.具有崇尚自然本真的浪漫主义情怀D.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

15.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

A.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C.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D.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16.

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结构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20世纪60~80年代,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上述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

A.直接干预经济力度加大B.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C.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二、材料阅读

17.

【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4分)
材料一
唐朝前期均田制的实行将农民从地方贵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获得相应的土地,在均田制下的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按丁计征,因此国家只有加强对人口的有效控制才能实行赋税的征收。唐朝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求获得更多的自由权,并且随着乡村财富力量的崛起和贫富分化的加强,按丁计征的赋税制度和按身份等级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社会的转型要求户籍制度进行变革。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沿袭元朝的 诸色户计 ,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进行分工,划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务农,并向国家纳农业税、服徭役;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役;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各色户籍人口世袭职业,不容更改。明政府规定农民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户籍所在地的一里之内,做到 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 ,任何人离乡百里, 即验文引 ;商人外出经商,也必须领取官府颁发的 路引 (类似于介绍信),否则按游民处置, 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 ;商人户籍所在地的邻里被要求务必知道外出经商之人的归期,若其两载不归,要向官方报告。明初的户籍制度有利于建立一种淳朴、安静、井然的社会秩序,但居民的人身被紧紧束缚在户籍上,不得自由流动,社会的活力也因此丧失殆尽。

——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中叶户籍制度变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0分)

18.

【殖民扩张与国际贸易】(13分)
材料一
1596年,荷兰第一支远征队在巴厘岛买到一些香料和粮食;1599年,荷兰船队抵达班达群岛,在隆塔尔建立了商馆、城堡,并以极低价格购买到了大量肉豆蔻;1600年,荷兰人和安汶统治者缔造条约,规定 安汶所有的丁香交给荷兰殖民者经销,并允许他们在该地建立城堡 ;1605年,荷兰人将葡萄牙人赶出了德那地和蒂多雷;1609年,荷兰人进一步占领班达—尼拉岛,并建立拿骚要塞,与当地首领签订了承认其香科贸易垄断权的条约。1618年,荷兰人与英国人达成协议:各自可获得一半的胡椒;英国人将得到马鲁古群岛、安汶岛和班达群岛的香料贸易份额的三分之一。1623年,荷兰人逮捕了安汶英国商馆成员,有10名英国人被斩首,制造了 安汶岛大屠杀
材料二

表2 1614~1619年荷兰与东南亚贸易简况

1614

1615

1616

1617

1618

1619

返荷船只

2

5

5

4

8

5

货物

433526

511672

566064

573007

1305544

1074047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文红《17世纪初期荷兰在东南亚的贸易成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人在东南亚的主要活动。(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初荷兰与东南亚贸易的变化趋势,并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其历史影响。(7分)

19.

【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13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宣传实际上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以新中国为宣传对象的对华宣传,对象是中国大陆居民,总体宣传思路和政策以推销中美 友谊 为主;另一个是关于新中国的涉华宣传,对象是大陆以外的世界舆论,尤其是港澳台华侨和中国周边国家,总体宣传思路是以反华、反共为主。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的宣传很难直接渗透进中国大陆,加之朝鲜战争后新中国国际声誉的迅速提高,美方评估新中国对东南亚华人、周边国家乃至第三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而对华宣传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以中国大陆为对象的对华宣传规模在缩减,重点转变成以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舆论为对象的涉华宣传,其规模远超同时期的对华宣传。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于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 共同防御条约 、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然而,1979年4月,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并提出要向台湾提供 防御性武器 ,使之 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 ,这公然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政府立即向美国政府递交了抗议照会,强烈抨击《与台湾关系法》对中美关系发展带来的伤害。20世纪80年代后,中美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两国交往向各层次、各领域拓展。

——摘编自杨洁勉《中美外交互动模式的演变:经验、教训和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宣传策略的总体特征,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对新中国宣传策略发生变化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科技进步与生活变迁】(12分)
材料

表3

发明

概况

风筝、飞机

相传中国的墨子用木头制作了一个风筝,称为木鸢。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上绘有人们放风筝的情形。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风筝传入欧洲。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双翼飞机造型的盒装风筝,用来实验在飞行状态下的飞机控制原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了飞行梦,人类从此开启了飞翔时代

听诊器

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找人制作了一根空心木管,后将其分为两段,并以螺纹旋转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由于听诊器的发明、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胸腔疾病

移动支付工具

199812月,马斯克和其他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PaypalPaypal成为备受全球亿万用户追捧的国际贸易支付工具,即时支付,即时到账。2003年,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线,随时支付在中国迅速扩散开来

提取表中信息,围绕 科技与生活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