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1342

一、单选题

1.

《左传》记载:公元前605年郑国大夫子公参加国君的宴会,正值食用罕见的鼋(大甲鱼,楚人奉献)汤,郑灵公赐大夫食用,独 子公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 。当年夏天,子公 弑灵公 。在上述事件中(  )

A.楚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B.记载者冲破了传统价值观念C.传统宗法制度失去了功能D.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礼行为

2.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 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 非外间所应知 的宫闱秘闻,诗人 反复极言 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今之诗人 则绝不敢如此。这客观上反映出唐代(  )

A.文化气派的宏大B.平民社会逐渐形成C.社会控制的松弛D.儒学正统受到挑战

3.

《宋史》等官方资料显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都低的出奇。其中数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户平均人口数是2.57;最低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  )

A.人口出生率偏低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主要统计赋役人口D.对户籍管理的松弛

4.

乾隆年间清廷编修的《清史列传》中,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均编入了《贰臣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此举意在(  )

A.重新审定明朝降臣的历史贡献B.强化传统观念维护专制统治C.为本朝修史确立新的指导思想D.重新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5.

太平天国时期,贡生沈梓在日记中说: 徐抚军(指曾任江苏巡抚的徐有壬)合两浙官员禁除赌匪,穷年累月而不得,而伪忠王以一土寇之号令一朝灭之而肃清。 吴江人柳兆薰在其日记也称: 长毛往来,市人不惊。 这说明(  )

A.民众对清政府统治的失望B.太平天国社会治理取得成效C.二人都认同太平天国政权D.太平天国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6.

1905年,《时事画报》报道: 丈夫和小妾对于女儿是否需要缠足的事情意见相左,丈夫认为:如今风气已开,不应再自寻苦恼。而妾则认为丈夫偏心,为嫡女缠足而自己的女儿则不让缠足,被丈夫谴责后自寻短见 。这反映出(  )

A.尊孔复古思想大行其道B.废止缠足已被民众接受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面临较大阻力

7.

1934年,《红色中华》报道苏区妇女情况: 以前女人是被男人管的,现在我们女人都不受男人的管理……以前女人不能在外面做事,现在我们女人都热烈地参加革命工作……”由此可知,当时(  )

A.劳动妇女获得全面解放B.民众的抗战意识较强C.革命的群众基础在扩大D.民主联合政府已建立

8.

图1为1949年定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者张仃、周令钊的图稿说明为: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表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这一设计鲜明的反映出(  )

图1

A.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B.中国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C.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D.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告胜利

9.

表1为中国共产党两次会议公报的内容节选,这反映出两次会议都(  )

表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应该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A.主张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强调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决定作用C.发出了根本性体制变革的时代强音D.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

图2为世界古代文明史中三部基于神话传说而撰写的长篇英雄史诗巨著。这些著作反映出(  )

A.古代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B.历史认知具有明显的时代性C.古代文明带有明显宗教色彩D.各地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趋同

11.

亚瑟王传说是公元5世纪时的英格兰国王,他是否真实存在过,至今尚有争议。但他的事迹在12世纪以后被吟游诗人不断地传颂,其中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的《亚瑟王之死》,在这些作品中他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英国人民强化王权的愿望B.体现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C.适应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需要D.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2.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C.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D.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13.

表2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上所处的位次。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1928

1932

1937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机器制造业

4

2

2

联合收割机

2

1

电力

10

7

3

6

4

4

石油

3

2

2

5

5

3

A.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B.斯大林体制弊端初露端倪C.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D.计划经济具有一定优越性

14.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一个针对拉美地区的 争取进步联盟 计划,其基本内容是由拉美各国执行一个由美国出钱援助的 十年发展计划 ,实现三大目标:促进拉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实现民主政治和满足人民需要。这一计划旨在(  )

A.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B.阻止拉美地区民族民主运动C.助推拉美国家经济增长D.加强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控制

二、材料阅读

15.

钱穆曾说: 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在一人或某几人身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史籍中的杭州人

材料一

内容

来源

一在霞岑西,祀明杭州前卫指挥陈善道、吴懋宣,冠带总旗张儒;海宁卫指挥满朝、采炼、马呈图,千户王继隆……一在楼霞岑东,改凤林寺为之,祀明游击将军宗礼、都指挥邵异、指挥佥事姚泓、赠指挥佥事于岳。皆以倭变阵亡柘林三里桥等处。

陈善等撰万历《杭州府志》

明代杭州人在科举考试中每县平均状元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平均状元数的约1832倍;杭州府附郭每县进士平均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进士平均数的约107倍;每县会元之平均数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75倍。

修等撰《杭州府志》等

载国子监生陈璋,钱塘人何伦、柴望、徐琦等多人事迹。天性纯孝天性孝友为人明敏有断,务持大体,时论颇重之清介持正清廉自持质任自然,不为矫饰,而吉动必依于理等赞誉之词屡见不鲜。

徐象梅《两浙明贤录》等

材料二
1601年利玛窦来到北京,带来了世界地图。李之藻(杭州人)接触此图后,为其征服,不仅研究之 孜孜尽年不舍 ,而且 歉前刻之隘狭,未尽西来原图什一,谋更恢广之 ,从而促使利玛窦再对原图进行增改,对中国人地理知识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据【清】张廷玉等撰《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杭州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并简析其成因。(9分)
(2)对于明代杭州人形象的研究,应如何看待材料二的价值?(4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初期公民教育

材料
辛亥革命后,公民概念和公民权利的法律规定才开始在中国产生。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近代公民教育思想发展的早期尚未明确提出公民教育的思想,而主要体现为以培养公民道德为核心的中西融合的德育观。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 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 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 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 。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不断传入中国,不少教育界人士开始明确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主张,早期以公民道德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演变成为以 公民资格 为主题的公民教育思想。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指出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1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中法关系

材料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史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据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停战车厢

材料
在巴黎东北部的贡比涅森林停着一节编号为 2419D”的车厢,这节车厢极富传奇色彩。据说它曾是拿破仑三世的御用车厢,但1870年9月拿破仑三世在与普鲁士的色当战役中战败被俘,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幕。1918年11月11日,法军最高司令福煦元帅作为战胜国的代表,在这节车厢中与德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议。之后它正式以 停战车厢 之名,进入象征法国军威与战功的荣军院,接受人们的致敬。而在1940年6月21日,这节车厢又被德国人从博物馆里拉出来,做为法国停战投降文件的签署地,并被当作战利品运回德国,变成德国民众瞻仰的 爱国主义景点 ,直到德国战败前夕被战火焚毁。
1950年9月,法国政府将一节与 2419D”号车厢同一生产批次的车厢,布置成 停战车厢 原来的模样,重置于贡比涅森林。与此同时, 舒曼计划 开启了西欧以煤钢联营为序幕的经济、政治合作进程。此后针对这节 停战车厢 的纪念,则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对过往的包容和理性。2018年11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 停战车厢 前共同参加了一战停战百年的纪念活动,携手跨越历史恩怨,开创了合作的新篇。

——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停战车厢与法德关系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