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654

一、单选题

1.

齐桓公葵丘会盟后,欲封禅泰山,管仲劝阻,桓公却认为自己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 由此可知(  )

A.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B.封禅利于维护礼乐秩序C.周天子的权力丧失殆尽D.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2.

汉武帝时期为商业借贷制定利率上限,禁止高利贷盘剥。汉成帝永始三年颁布 还息与贷者必不可许 的诏书,免除已发生债务的利息。这说明政府(  )

A.强化对经济的管控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商业借贷活动D.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3.

学者陈义彦统计:《宋史》列传中的人物,出身高官名门的不过四分之一,而从社会底层中脱颖而出的就有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于布衣的官员越来越多。这表明(  )

A.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B.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D.各民族间交融加强

4.

明代为加强对漕运的管理,于1401年设立漕运总兵,管理漕运事务;1451年设立漕运总督,直属中央,管理大运河航运。弘治八年(1495年),为防止黄河水北窜,妨碍漕运,明朝政府不惜 逆河之性 ,强行筑断黄陵岗支渠,使黄河南流入淮, 以一淮受全河之水 。这反映了当时(  )

A.水患治理成效不大B.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C.南方经济繁荣发展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

5.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参观西洋画、千里镜,聆听西洋音乐后,赋诗 始知天地大,到外有开辟。人巧诚太纷,世眼休自窄。域中多墟拘,儒外有物格。 这反映了作者(  )

A.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造中国文化B.对西方文化持较为肯定的态度C.认同西方近代思想传入的影响D.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文化观念

6.

据表1,从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

表1

类别

1867

1894

数量

货值海关两

数量

货值海关两

113441(

264503

1185411(

2467590

33502(

582146

97008(

2046897

火柴

79263(

71384

6615327(

1638931

113430(

992649

486295(

3221343

186176(

754609

1823890(

9507153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

7.

梁启超指出: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8.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9.

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一匹大牲口涨价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这主要是由于(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B.机械化耕作方式已无优势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10.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 眼光朝上看 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 视线的下移 ,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这一变化根源于(  )

A.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B.改革开放的推动C.大众化和民主化的促进D.学术研究的转型

11.

如图1所示,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战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开始大规模的迁徙。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

图1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12.

有学者指出,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对海岸线与大陆轮廓的测量日益精准,并在地图上用边界线和色块区分不同国家或政治体,且以物产和民族志图像作为装饰。欧洲近代地图学的发展(  )

A.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B.解决了欧洲领土的争端C.折射出殖民主义的色彩D.体现了科技革命的作用

13.

图2是一位学者笔记的部分内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主题是(  )

·人类一半左右的发明来自中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极大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农业经济发达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被称为科学的养父,科技成就巨大,传播到欧洲,为欧洲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商业发达

·欧洲的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

·工业革命却在英国这个欧亚大陆最西北边缘的岛国发生

图2

A.古代亚洲科技对欧洲的影响B.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C.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D.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

14.

苏联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239亿卢布,占国家全部预算开支19.9%,相当于工业拨款的一半以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文化建设方面投资已达1078亿卢布,1937年其占国家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29.1%,已经超过了工业的预算拨款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

A.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B.落实经济与文化同时并举的方针C.加紧培养工业化急需的各类人才D.大力宣传苏联发展模式的优越性

15.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二、开放性试题

16.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图4 北宋二十四路示意图

图5 元代行省图

对比图4、图5,提取元代行政区划变化的两条信息,并加以说明。(10分)

三、材料阅读

17.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逐行,毋有不当。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礼记·月令》

材料二
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氾胜之书》

材料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使志生;生而勿杀,子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黄帝内经》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10分)

18.

山东境内近代工业遗产众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6 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行业分布图

材料二

图7 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图

——据刘静、徐苏斌《山东近代工业化进程及工业遗产的基本特征分析》

指出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血吸虫病患者约1000万人,约1亿人民受到威胁,江西省余江县是当时的重灾区。1956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了 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 的战斗号召。在各级党组织统一领导下,余江县采取科学防治、中西医结合、全民动员、群防群治、因地制宜等策略,结合农田改造和水利建设,大力开展消灭血吸虫的宿主——钉螺的群众运动。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的喜讯。

——摘编自班和《20世纪50年代党领导消灭血吸虫病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毛泽东得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喜讯后,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两首诗分别是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个时期治理血吸虫病不同效果的描写。
(1)分析余江县能消灭血吸虫病的原因。(6分)
(2)简要赏析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3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表3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    年份

1877

1887

1897

1907

1917

原钢产量千吨

579

3393

7272

23737

45784

原油产量千吨

1780

3771

8063

22146

44709

汽车产量千辆

44

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

14121

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美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图8 美国领土扩张形势图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 孤立主义 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 孤立主义 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 门罗主义 美洲人的美洲 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 威尔逊主义 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 杜鲁门主义 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 孤立主义 政策进行评述。(10分)

Baidu
map